羅文莉 邱麗霞 徐冠軍 張國平 董婷 時毓
(1九江市第三人民醫院,江西 九江 332000;2九江市婦幼保健院)
放射性直腸炎是腫瘤患者行放射治療的一種常見并發癥,患者的直腸黏膜會發生損傷、萎縮及腸道通透性改變,臨床具體表現為腹痛、腹瀉、肛門墜脹等,若不及時治療則會引起多種炎癥反應和多器官障礙,從而影響患者放療效果,加重病情,尤其是對于老年患者〔1〕。目前,國內外對放射性直腸炎的治療尚未取得突破性進展,臨床主要采用對癥治療,故整體治療效果欠佳〔2〕。康復新液是臨床常用藥物之一,能夠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和血管新生,加速壞死組織脫落,還具有抗感染、消除水腫等作用,從而可減輕組織炎癥反應〔3〕。作為一種多功能細胞生長因子,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rb-bFGF)能促進細胞增殖,有利于血管新生和組織損傷后修復,同時還可調節炎癥反應和免疫功能〔4,5〕。本研究旨在探討rb-bFGF聯合康復新液保留灌腸在老年放射性直腸炎中的應用。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九江市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老年放射性直腸炎患者6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n=30)和實驗組(n=30),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納入標準:(1)放射性直腸炎的診斷符合《中國放射性直腸炎診治專家共識(2018版)》〔6〕中的標準;(2)Karnofsky功能狀態(KPS)評分>70分;(3)患者自愿參加本次研究。排除標準:(1)存在嚴重基礎疾病者;(2)存在其他腸道炎癥疾病者;(3)參與其他臨床研究者;(4)精神障礙等無法配合研究者。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n=30〕
1.2方法 實驗組給予康復新液30 ml、rb-bFGF 1/3支、蒙脫石散(思密達)3 g,溶于0.9%氯化鈉溶液70 ml中,制成混懸液,裝入灌腸袋,抽取懸液連接導尿管,待管內空氣排盡,使患者呈側臥位,將導管插入肛門12~15 cm,待藥液輸入完成后用紗布堵住肛門,然后囑托患者靜臥2 h,1次/d,睡前進行。對照組給予康復新液30 ml、思密達3 g,溶于0.9%氯化鈉溶液70 ml中,其余同實驗組。兩組均治療2 w,在治療過程中,若出現腹痛、腹脹及惡心等反應,可以適當給予止痛等對癥處理。
1.3臨床療效 參照《大腸炎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7〕制定的放射性直腸炎患者臨床療效評估標準,(1)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大便次數<2次/d,大便檢查正常;(2)有效:臨床癥狀緩解,大便次數2~4次/d,大便檢查正常或隱血弱陽性;(3)無效:臨床癥狀改善不明顯,<4次/d,大便次數<10次/d,大便檢查顯示紅細胞、白細胞無改變;(4)增多:臨床癥狀加重,大便次數≥10次/d,大便檢查顯示紅細胞、白細胞增多。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直腸黏膜評分和KPS評分 治療前后,評估兩組直腸黏膜評分和KPS評分。直腸黏膜評分:采用直腸鏡檢查,根據Mayo腸鏡分級法進行評估,分為4個等級,即Ⅰ級為正常;Ⅱ級為輕度病變,黏膜表現出血管紋理減少,輕度易脆,有紅斑;Ⅲ級為中度病變,腸道黏膜血管明顯減少,易脆,糜爛和明顯紅斑;Ⅳ級為重度病變,有潰瘍和自發性出血,上述分級分別賦值為0、2、4、6分〔8〕。KPS評分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患者功能狀態越好〔9〕。
1.5炎性因子 治療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離心后分離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測定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細胞介素(IL)-6、C反應蛋白(CRP)及降鈣素原(PCT)。
1.6不良反應 記錄兩組腹痛、腹脹、惡心、肝腎功能異常等。
1.7生活質量 治療前后,患者生活質量用歐洲癌癥研究與治療組織生命質量測定量表(EORTC QLQ-C30),量表包括軀體功能(5個條目)、角色功能(2個條目)、情緒功能(4個條目)、認知功能(2個條目)及社會功能(2個條目),各條目評分為1~4分,分數與生活質量呈正比〔10〕。
1.8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秩和檢驗。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實驗組顯效16例、有效12例、無效2例、增多0例;對照組顯效12例、有效9例、無效7例、增多2例。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93.33%)明顯高于對照組(70.00%;χ2=5.455,P=0.020)。
2.2兩組直腸黏膜評分和KP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直腸黏膜評分、KP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治療后直腸黏膜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均P<0.05);兩組治療后KPS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且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直腸黏膜評分和KPS評分比較分,n=30)
2.3兩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TNF-α、IL-6、CRP、PCT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治療后TNF-α、IL-6、CRP、PCT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2.4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實驗組腹痛3例、腹脹、惡心各1例、肝腎功能異常2例;對照組腹痛2例、腹脹、肝腎功能異常各1例。兩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002,P=0.317)。
2.5兩組生活質量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治療后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且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生活質量指標水平比較分,n=30)
康復新液是一種純天然液體制劑,其中的有效藥用成分是從昆蟲美洲大蠊中提取精制而成,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可消除直腸炎患者炎性水腫癥狀,促進患者肉芽組織的生長和血管新生、消除炎癥、緩解患者疼痛〔11〕。rb-bFGF能夠修復上皮細胞、成纖維細胞等,使得毛細血管再生,加速組織再生和炎性因子代謝〔12〕。
本研究結果提示,rb-bFGF聯合康復新液保留灌腸的臨床療效更佳。本研究結果提示,兩種方案均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和KPS評分,而rb-bFGF聯合康復新液保留灌腸效果更佳。rb-bFGF可調節機體免疫系統,促進創面愈合,因而可減輕直腸病情嚴重程度,緩解臨床癥狀。炎性因子的異常表達在放射性直腸炎的發生和進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其可激活相關信號通路,加重機體炎癥反應;TNF-α是細胞因子調節網絡的啟動因子,可誘導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等炎性細胞滲出,還可促進其他細胞炎性因子的合成和釋放〔13〕;IL-6是一種重要的非特異性炎癥細胞因子,在炎癥反應中發揮重要作用〔14〕;CRP可誘導IL-6釋放、促進TNF-α和IL-1β相結合,從而導致炎癥的發生〔15〕;PCT在健康機體內水平很低,當機體出現嚴重感染、炎癥等時水平會急劇升高,對炎癥性腸病活動評估有一定的意義〔16〕。本研究結果提示,兩種方案均可下調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而rb-bFGF聯合康復新液保留灌腸效果更佳。分析原因如下:rb-bFGF在創口愈合中具有一定的調控作用,其可結合靶細胞上相關受體,促進細胞的生長、增殖及分化,還可促進毛細血管組織的生成,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和炎癥狀態〔17〕。本研究結果提示,rb-bFGF的使用不會增加患者的不良反應。生活質量是對一個人身體、生理等方面的綜合評估,是一種較全面體現新醫學模式的主觀評價體系,現已成為評估臨床治療和干預的手段之一〔18〕。作為癌癥患者放療的一種并發癥,放射性直腸炎會產生一系列臨床癥狀,因而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一定的影響。本研究結果提示,兩種方案均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而rb-bFGF聯合康復新液保留灌腸效果更佳。考慮可能是rb-bFGF聯合康復新液保留灌腸對患者具有較好療效、下調血清炎性因子,從而緩解患者的病情,進而提高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