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強 余風雨
(1.南昌大學體育學院 江西 南昌 310031;2.深圳大學體育學院 廣東 深圳 518061)
我國鄉村振興戰略既給鄉村帶來發展機遇,也為鄉村文化、體育和旅游產業發展創造了條件。在鄉村的社會作用從“生產場所”轉變為“消費空間”的當下,立足于“文體旅”產業融合視角,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研究引起了學者們的關注。國外多數研究發現“文體旅”產業發展能推動地域經濟增長,有助于地域居民創收和減貧,但也有少數研究在肯定其積極作用的同時,認為“文體旅”產業對鄉村振興的效果存在“季節性”問題、環境保護問題和效果有限性問題。換言之,“文體旅”產業能促進鄉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同時也存在消極的效果。努力推進“文體旅”產業融合發展并最終實現其積極效果的最大化成為研究的主要議題。特別是2016 年7 月住建部、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聯合發布通知,要求到2020 年在全國扶持建設一批文化氣息濃厚、產業集聚融合、生態環境良好、惠及人民健康的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在這樣的背景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開始被嵌入鄉村振興的敘事結構中。
江西婺源縣風景名勝較多,截至2018 年有國家5A 級景區1個和4A 級景區13 個。2021 年婺源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年承辦71 項各類體育活動,吸引游客200 萬人次進入婺源進行體育旅游消費,旅游增收達12 億元。近幾年婺源體育行業的發展取得較好的效益,為珍珠山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奠定了基礎。婺源大力實施“體育+旅游”發展戰略,承辦了一系列重大體育賽事,獲評江西省首個“全民健身示范縣”等稱號。珍珠山在2017 年入選國家體育總局公布的第一批運動休閑特色小鎮試點項目名單,同年11 月還被評為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本研究對珍珠山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發展歷程、建設經驗及啟示進行探討,旨在為我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和踐行鄉村振興提供借鑒。
以江西省婺源縣珍珠山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為研究對象。
(1)文獻資料法。
在中國知網(CNKI)以“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等為關鍵詞搜集、整理與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發展相關的資料。同時通過英文論文檢索平臺和日本情報研究所提供的論文數據庫收集了相關論文。
(2)田野調查法。
①實地考察法:在2022 年3 月4 日至3 月6 日,抵達婺源縣珍珠山進行實地調查,參觀了兩個文化館、兩個體育場館、山地自行車賽道(茶園)、古道越野徒步賽道等地點。
②訪談法:在2022 年3 月5 日正式對珍珠山鄉和黃砂的居民進行訪談,訪談人員訪談了包括鄉宣傳委員,體育設施管理者,民宿、超市、飯莊、店鋪老板,客車和摩托車司機以及居民等在內的18 名相關人員。
(3)邏輯分析法。
對調查所獲得的相關信息進行歸納、分析和綜合,論證有關結論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1)綜合墾殖場開墾時期。國外多數國家都通過推進城市化進程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鄉村脫離原有的時空場域,引起鄉村“脫域”。直到20 世紀中后期,世界范圍內不少國家的農村經濟遭受了嚴重的衰退,學者們才開始關注鄉村振興研究。新中國成立之后,高度重視農村建設。1957 年江西省委針對珍珠山地處婺源縣西南邊陲,資源豐富,交通閉塞的情況,發出“開發山區,建設山區”的號召,動員大批干部上山,婺源縣決定在緊靠樂平的歷岷山地區創辦墾殖場。在短短幾年時間內,珍珠山鄉橫空出世,由原先的土地村落破敗、土地荒蕪變成了欣欣向榮的山區集鎮;
(2)特色小鎮試點項目申報時期。2017 年8 月10 日,珍珠山成功入選國家體育總局公布的第一批運動休閑特色小鎮試點項目名單;2018 年11 月22 日,珍珠山國家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總體規劃評審會在婺源縣政府成功召開,珍珠山正式成為了國家級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在這一時期,珍珠山為實現鄉村振興,試圖采用建設運動特色小鎮的方式,推進鄉村產業實現更進一步的發展;
(3)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時期。珍珠山以國家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為契機,新建了山地越野自行車賽道、茶園趣味賽道、徒步古驛道、森林旅游驛站等一系列體育設施,充實體育產業發展模塊。同時加快生態停車場、旅游公廁等旅游基礎設施的建設,強化農家樂、民宿、合作社、休閑業態等產業的發展。在此過程中,全民健身事業蓬勃發展,體育場等體育設施日益完善,助推鄉村振興效益更加凸顯。體育為珍珠山鄉高質量發展夯實了基礎,為婺源“建設中國最美鄉村、勇當綠色崛起先鋒”作出新的貢獻。
(1)珍珠山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的經驗。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的戰略任務。2023 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組織引導教育等領域的人才服務鄉村,培養鄉村急需人才。珍珠山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主要在以下4 個方面積累了較為成功的經驗。
第一,以特色文化為引領,促進“文體旅”產業融合。珍珠山突出該小鎮傳統的農耕文化、漁耕文化、徽文化以及當地特色活動建設“文體旅”小鎮,通過開發多種休閑運動項目,使得體育與旅游、鄉村振興等多種元素融合發展;
第二,堅持綠色發展,利用生態資源發展經濟。珍珠山牢固樹立和踐行“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的發展理念,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珍珠山有省級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達89%,樹種多達100 多種;同時公園中有500 畝水面的山溪水庫和超7 千畝水面的秀水湖。構建特色生態文明體系,加快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的步伐。珍珠山當地政府提供部分的扶持基金,促進“民宿產業”發展,以及推動當地“林下經濟”產業發展,借用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推出了珍珠漿果、活竹酒、有機蜜蜂、塘尾橘、山茶油、酸棗糕等綠色健康商品;
第三,培育和引進兩手抓,強化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人才是一個地方發展最不可缺少的因素,從建設初期到現在,珍珠山在培育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同時,引進了江西省級捷安特山地自行車專業團隊,這一方面說明珍珠山具備其訓練條件;另一方面助推“珍珠小鎮”山地自行車賽事的發展,為小鎮體育人才的建設作出了貢獻;
第四,強化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通過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和加強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既是堅持黨的領導題中應有之義,也是黨的理論、歷史、現實的內在要求。2018 年珍珠山鄉黨委以十九大精神為引領,強化“政治、服務和治理”三個功能;建設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把握“選優配強帶頭人、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和做好黨員發展工作”三個重點,建設素質過硬的黨員干部隊伍;“加強村級活動場所建設、確保有動力干事和確保有資金辦事”三個保障,建設健全完善的黨建工作機制。也就是說,珍珠山鄉從黨員隊伍、基層組織和機制保障三方面入手,加強黨建工作,有效地把農民群眾組織起來,實現鄉村振興。
(2)珍珠山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的成效。
一是提升了小鎮的知名度。2019 年在被正式命名為“國家運動休閑特色小鎮”之后,珍珠山特色小鎮借助優美的生態環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尋求新的特色小鎮發展之路;二是拓寬小鎮居民的收入渠道。通過對珍珠山特色小鎮的建設,開設農家樂、民宿、合作社及農副產品售賣等多種渠道來增加當地居民的收入。通過舉辦各種體育賽事(表1),吸引運動員與游客來到珍珠小鎮,帶動周邊的群眾加大體育、旅游、民俗活動、民宿等多種產業發展,拓寬百姓收入來源。珍珠小鎮制作特色農產品,增加產品附加值;三是提升居民生活質量。在訪談的18 人中,15 人覺得珍珠山特色小鎮的建設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質量,16 人覺得提升了自己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四是繼承并弘揚小鎮的地域文化。一方面珍珠山小鎮經常舉辦農耕賽、橘子采摘節、剝板栗比賽等獨特的民俗活動;另一方面珍珠山的紅色文化館、體育文化、黃砂村內屹立的古橋和古驛道等古建筑,均是傳統文化的具體呈現。

表1 珍珠山特色小鎮2020-2022 年舉辦的部分賽事和活動
(3)珍珠山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存在的不足。
第一,資金來源結構單一。珍珠小鎮主要是以政府建設為主體,企業和群眾協助參與的模式來運行的。這種模式雖然可以促進小鎮建設,但憑借珍珠山鄉鎮府自籌和民間集資的方式還是難以支撐小鎮的建設;第二,建設人才短缺。珍珠山所處的位置較為偏僻,薪酬不能滿足相關人才的需求,以及當今社會青年才俊更期望走向大城市,不愿留在家鄉發展,導致“珍珠小鎮”在建設發展中缺乏大量相關性的人才;第三,環境衛生水平還有待提升。珍珠山非常注重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但卻對衛生環境重視不足,以至于走在珍珠山鄉的道路上,不時可見被亂丟的垃圾;第四,城鎮內交通通達度低。鄉鎮的交通不便利,縣道山路較多,蜿蜒崎嶇,尤其是鄉道道路狹窄,導致會車困難,且客車路線不明、客運數量少。
(1)政策扶持,護航特色小鎮建設。珍珠山特色小鎮的發展離不開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從江西省和上饒市近幾年出臺的相關政策文件(表2)可看出,發展運動休閑特色小鎮要有明確的規劃,形成體育多元化發展模式;

表2 江西省和上饒市出臺部分相關政策
(2)立足實際,打造特色小城鎮。建設特色小鎮要立足于實際,充分利用小鎮資源優勢和經濟發展水平,堅持因地制宜等原則,多途徑、多方面推進特色小鎮體育產業融合發展。既要將政策扶持、特色文化支撐、生態環境資源加持等作為特色小鎮建設的重點;也要支持和引領其他產業的發展;
(3)特色文化,增強地域軟實力。挖掘、繼承并培育獨具特色的地區文化,塑造小鎮獨特的文化魅力,樹立文化標識,保留文化記憶,是文化作為特色小鎮內核的必要條件。珍珠山特色文化充分發揮地域文化對特色小鎮的支撐作用,通過利用生態資源,挖掘特色農耕文化資源,先后舉辦農耕運動會、千人村宴、采摘節、美食節等特色活動,提高小鎮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4)生態建設,走好可持續發展之路。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建設運動休閑特色小鎮,需要立足于綠色發展理念進行建設。珍珠山鄉政府堅持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突出地位,著力構建特色生態文明體系,讓綠色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緊密結合、并浸透到生產生活的各環節中,促使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全面提升“最美鄉村”的綠色存量;
(5)明確定位,找準小鎮發展路徑。建設體育特色小鎮可以說是鄉村開發和利用自身現有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推進城鄉之間能夠形成一種有效的聯結。一方面珍珠山特色小鎮圍繞“體育+生態”、“體育+旅游”、“體育+鄉村振興”、“體育+康養”四個目標開展工作,多路徑建設小鎮;另一方面借助傳統歷史文化資源,舉辦各式的特色活動,發展特色文化,擴大小鎮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6)以人為本,打造“三有三宜”特色小鎮。珍珠山通過舉辦各種賽事和民俗活動,為當地居民和外來游客建造一個有文化有溫度有人文情懷的宜居宜業宜游新的“三有三宜”的運動休閑特色小鎮。通過舉辦金秋紅葉古驛道徒步大賽、國際馬拉松等一系列體育賽事和民俗活動體驗,凸顯了珍珠山是個有溫度的運動休閑特色小鎮。通過推進小鎮“民宿產業”的發展,讓運動員和游客吃在民家、住在民家,打造一個有人文情懷的運動休閑特色小鎮;
(7)依托體育賽事,塑造小鎮品牌形象。珍珠山鄉政府通過積極引進、創新、承辦大型賽事塑造形象,并在原有基礎上不斷革新,探索新的閃光點。充分利用黃砂村內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和戶外資源,舉辦“環湖國際越野賽”、“國際山地自行車越野賽”、“秀水湖狂歡節”等賽事和活動塑造小鎮品牌形象,促進珍珠山及附近村莊脫貧攻堅,實現鄉村振興。
婺源珍珠山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經歷了綜合墾殖場開墾、運動休閑特色小鎮試點項目申報以及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三個時期。突出“文體旅”產業融合,強化生態環境建設,夯實民生之基助推鄉村振興等是婺源珍珠山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的成功經驗。小鎮建設拓寬居民收入渠道,提升居民生活質量,繼承并弘揚地域文化。特色小鎮建設借助政策支持,特色文化支撐,生態環境資源加持,依托體育賽事塑造小鎮品牌形象等因素,秉承以人為本的思想,通過“文體旅”產業融合助推鄉村振興等舉措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政府相關機構要不斷加大投資力度,不斷完善交通道路及運動休閑娛樂場所等基礎設施建設;拓寬人才培養與引進渠道,建立后備人才隊伍;推進文體旅產業融合發展,促進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