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勝 沈姍姍
(1.池州學院體育學院 安徽 池州 247000;2.池州學院旅游與歷史文化學院 安徽 池州 247000)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旅游消費升級,尤其是《“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出臺后,“體育+旅游”融合發展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趨勢,以體育為內涵、以旅游為載體的旅游目的地逐漸增多,融合體育的旅游項目越來越受青睞。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2023 年7 月發布的《關于恢復和擴大體育消費的工作方案》,明確提出鼓勵和引導各地因地制宜,促進體育與文化、旅游融合發展、賦能鄉村振興、釋放消費潛力。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具有天然耦合性,在滿足人們精神需求、促進身心健康、關乎民生幸福方面有著相似的產業特征和資源共用性,在政策紅利、消費升級的背景下,體育旅游發展步入快車道。
池州市是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的重要成員、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核心城市、長三角中心區城市,“襟江抱湖枕名山”,山水資源得天獨厚,富硒土地獨具特色。依托“山、水、土、氣”生態本地優勢,池州市提出打造“中國健康養生首選地”,出臺了《關于促進大健康產業發展的意見》和《池州市大健康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5 年)》,大力發展以健康養老、休閑旅游、健康體育等為代表的大健康產業,“體育+旅游”成為經濟發展重要引擎。
ASEB 柵格分析法是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的分析方法,將曼寧-哈斯-德賴弗-布朗(Manning- Hass-Driver-Brown)的活動、環境、體驗、利益四個需求層次與傳統SWOT 分析中的優勢、劣勢、機遇、挑戰四個要素相互對應結合,形成16 個單元矩陣,并從活動優勢評估(SA)到利益威脅評估(TB)逐次進行分析,從消費者角度對體驗性產品開發的需求滿足程度進行評估。該方法是體驗經濟時代下的體育旅游深度開發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文斌等基于ASEB 柵格分析法對新疆民族體育旅游產品開發展開了研究,設計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新疆民族體育旅游產品譜系;崇玉萍等以ASEB 柵格分析法為研究工具,從古道旅游的內核和外緣探討了徽杭古道體育旅游發展策略;向依依對湘西州地區鄉村體育旅游發展進行了研究;近年來在戶外運動體驗、徒步體驗、親子體育旅游體驗、滑雪旅游發展等領域運用ASEB 柵格分析法的研究成果逐漸豐富,但以特定城市體育旅游為研究對象的成果相對欠缺。本文擬運用ASEB 柵格分析法對池州市體育旅游開發進行探討,以期為同類型目的地體育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池州地處北亞熱帶南緣,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氣候宜居,享有“天然大氧吧”之稱,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級生態經濟示范區,擁有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和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等城市名片。池州市體育旅游資源類型多樣,森林、濕地以及江、河、湖泊等資源富集。境內擁有九華山國家森林公園以及目連山、天臺山、杉山、九華天池等省級森林公園;秋浦河源國家級濕地公園、平天湖國家級濕地公園、升金湖國家自然保護區、貴池十八索省級自然保護區等多種濕地生態資源并存;長江干流流經池州162km,秋浦河、龍泉河、清溪河、九華河、大通河、堯渡河、黃湓河等河流流域面積在 500km2以上,升金湖、平天湖、天生湖、西岔湖、馬料湖、十八索湖(九華湖)、慶豐湖等湖泊星羅棋布,擁有開發體育旅游項目的優越條件。同時,里山武術、殷匯龍舟、東至花燈舞等民俗體育旅游資源有著濃郁的地方特色,與自然山水相得益彰。
近年來,池州市大力發展體育旅游產業,以品牌賽事為依托,相繼舉辦了全國綠色運動健身大賽、池州國際馬拉松、“超級杯”全國氣排球聯賽總決賽、世界傳統武術錦標賽、池州市全民健身社區運動會、“皖美山水”騎行等各類體育賽事100多場,累計吸引了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11.5 萬名中外選手參與。先后建成九華山體育健康產業園、航空飛行營地、全國健身瑜伽營地、中國健身氣功國際培訓基地,年接待游客逾20 萬人次。其中,九華運動休閑小鎮獲批省級特色小鎮、健康小鎮,九華山體育健康產業園成為全省首個以康養為主題的國家體育產業基地。
根據《GBT18972-2017 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將池州市體育旅游資源歸納整理如下(表1)。

表1 池州市體育旅游資源一覽表
基于實地調查及游客訪談,將池州市體育旅游開發的客觀資源條件及游客的主觀體驗評價相結合,從體育旅游活動、環境、體驗和利益四個方面的優勢、劣勢、機遇、威脅建立ASEB柵格分析戰略矩陣(表2),對池州市體育旅游開發進行全面分析。

表2 池州市體育旅游開發ASEB 戰略矩陣
分析結果顯示,池州市體育旅游開發基礎較好,在“健康中國”戰略背景及池州市“大健康”產業相關政策支持下,前景可期;目前存在公共基礎設施不完善、體育旅游活動季節性較強、體育旅游產品開發層次較低、游客體驗感欠佳等問題,尤其是走馬觀花式的游覽體驗,成為游客重游率低的重要因素。
基于ASEB 柵格分析,設計出池州市體育旅游產品譜系(表3)。立足池州豐富的山地、水體資源及賽事品牌,重點開發休閑體育、賽事體育兩大產品系列,大力發展山地戶外休閑運動、水上休閑運動、空中休閑運動、傳統民俗運動、極限運動、競賽表演等業態,突出不同類型體育運動的差異性,增強體育旅游項目游客的參與性、體驗性及挑戰性,提高游客滿意度與重游率。

表3 池州市體育旅游產品譜系
池州市體育組織數量較少,體育旅游公共服務供給相對不足,為把池州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體育旅游基地,應做好以下幾點:
(1)增強體育旅游公共服務供給。九華山機場、長江黃金水道、高速公路、鐵路構成的水陸空立體化現代交通網絡已經形成,但是市內交通換乘、景點間交通連接亟待完善,未來應通過提高景區之間的道路等級、開通旅游直達車等路徑改善可達性,增強池州市旅游集散中心的信息咨詢、票務預定、交通換乘等功能。同時,整體提升池州市體育旅游食、住、行、游、購、娛六大基本要素的便捷、舒適和優質服務水平,為游客在池州參與體育旅游提供便利;
(2)打造良好的休閑健身游憩環境。響應全民健身計劃號召,建立健全各類體育健身組織,全覆蓋建設體育旅游基礎設施,要既能滿足青少年群體的體育鍛煉,又能滿足中老年人群體的健身活動。加快齊山-平天湖段、杏花村-升金湖段、杜村-陵陽鎮段、秋浦河-黃崖大峽谷段體育旅游精品線路打造及騎行道、溯溪道、綠道建設,為休閑體育旅游參與者創造良好的游憩環境;
(3)構建完善的體育旅游服務保障體系。體育旅游公共服務供給涉及體育、文旅、交通、土地、財政等多個部門,需要政府管理部門之間加強統籌協調,建立工作聯席制度;發揮政策杠桿作用,在體育旅游公共服務的項目審批、土地征用、財政資金等方面給予優惠傾斜,培育多元化市場供給主體,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池州市體育旅游公共服務建設。
體育旅游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專業人才隊伍,尤其是既懂旅游又具備體育專業技能的復合型人才。然而行業實際發展中,體育和文旅主管部門存在分頭管理、融合不足的普遍現象,復合型高素質體育旅游人才是池州市體育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前提。一方面,可以通過直接引進人才,彌補當前專業人才的匱乏,尤其是池州市體育旅游活動中游客參與的項目如攀巖、溯溪等,亟需專業人員的指導與科學訓練;另一方面,加強與本地高校的合作,池州學院體育學院設有休閑體育專業,下設體育旅游專長方向,依托高校教育資源系統性培養能夠服務于地方體育旅游發展的專業人才。同時,建立池州市體育旅游人才智庫,逐步形成包括專職、兼職和志愿人員參與的體育旅游人才隊伍;池州市教體局、文旅局應定期聯合開展體旅領軍人才研討會,對于現有的旅游從業人員或社會體育指導員,定期加強體育旅游專項技能與知識的培訓,有效提高其跨學科、跨領域從業的職業能力。
池州市體育旅游資源豐富,類型多樣,以健身體育、休閑旅游等為代表的大健康產業得到高度重視與政策支持,體育旅游產業呈現蓬勃生機。在“健康中國”及體驗經濟時代背景下,體育旅游產業是池州市打造“中國健康養生首選地”的重要發展引擎。設計多層次的體育旅游產品譜系、完善體育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復合型體育旅游人才隊伍等,是助力池州市體育旅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本研究還存在不足之處,如對體育旅游參與者的訪談及調查不夠深入,未來可結合網絡文本與調查問卷、重點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對游客體驗進行更加全面的分析,不同類型的游客體育項目參與度、產品深度開發及精準營銷均值得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