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占國 喬騫
(寧夏大學體育學院 寧夏 銀川 750000)
久坐行為通常指身體處于低能量消耗狀態下(能量消耗為METs ≤1.5 的)的任何清醒行為,通常包括看電視、閱讀、學習、使用電子設備(手機、平板、電腦)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久坐時間越長,青少年欺凌受害率越高,大學生越焦慮,成年人和中年人代謝綜合征風險越高,老年人全因死亡風險越高。此外,相比于其他年齡段,學齡前期是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比其他年齡段更值得關注。兒童時期的久坐行為習慣會延續到成年期并增加成年期患超重、肥胖的風險。數據顯示,4-17 歲兒童的平均總久坐行為時間為4.10-6.45h/天,每年增加21.40min/天,與身體不活躍的兒童相比,身體活躍的兒童具有更健康心血管狀況、更苗條的身材和更高的峰值骨量。最近一項針對兒童的系統評價報告稱,長時間久坐與較高的肥胖、較高的心臟代謝評分及較差的健康和自尊有關,因此幼兒期被視為解決久坐行為等健康行為的重要生命階段。
對于久坐行為的研究,無論是單獨還是與身體活動一起,從2000 年代初開始迅速發展,重點關注行為流行病學框架的所有階段:測量、健康結果、相關性、干預和翻譯,研究對象主要集中在年輕人和成年人群中,關于學齡前期人群的研究較少,最早一篇關于學齡前兒童久坐行為的綜述是在2010 年發表的,因此可能已經過時。基于此背景下,亟須對學齡前兒童久坐行為問題的研究進行總結評述。
陳超美教授開發的CiteSpace 軟件是一種能在宏觀上觀察某一領域研究現狀、熱點及前沿動態變化的文獻計量工具。本研究旨在通過CiteSpace 軟件對全球學齡前兒童久坐行為研究成果進行可視化分析,全面系統的梳理學齡前兒童久坐行為的研究現狀、熱點及前沿動態并厘清該領域研究的發展脈絡,為今后我國學齡前兒童久坐行為的研究提供清晰可靠的參考,從而力求能夠推動我國學齡前兒童久坐行為研究領域的發展,豐富我國學齡前兒童久坐行為研究成果。
文獻來自于Web of science 的核心合集數據庫,檢索關鍵詞為:“Sedentary behavior” and “preschool children”,檢索時間從1985-2023 年,寫作語言均為英語,文章類別限制為“article”和“review”,經篩選過后共獲取文獻621 篇。文獻數據下載均以全紀錄與引用參考文獻的純文本格式進行下載保持。考慮到數據庫每天都會更新,所有檢索都在同一天內完成,檢索日期為2023 年3 月13 日。
本文主要通過可視化分析法借助CiteSpace V 軟件6.1.R6版本,對學齡前兒童久坐行為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及前沿動態進行梳理和總結,主要內容有分析關鍵詞共現和突現,以探測研究熱點和前沿。在CiteSpace V 軟件6.1.R6 版本中,時間設置為2000 年1 月至2023 年3 月,時間切片設置為1 年,每個時間切片選擇Top 50 進行分析。
(1)關鍵詞共現分析。
關鍵詞是文章核心內容的高度提煉,對高頻關鍵詞的分析可以分析出學齡前兒童久坐行為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在CiteSpace 中對納入研究文獻的關鍵詞進行統計后,共得到472個節點,3691 條邊。圖1 中節點圓圈最大的關鍵詞是體力活動(physical activity)出現的頻次為354 次、久坐行為(sedentary behavior)出現的頻次為340次,以及還有學齡前兒童(preschool children)、肥胖(obesity)、超重(overweight)、青少年(adolescent)、健康(health)、兒童(childhood)、幼兒(young children)、屏幕時間(screen time);同時得出高中心性的詞匯分別為: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0.13)、兒童肥胖癥“childhood obesity”(0.11)、青少年“adolescent”(0.10)等。由此得出,被引頻次和中心性都比較高的節點共同構成了學齡前兒童久坐行為研究領域的熱點。

圖1 學齡前兒童久坐行為研究的關鍵詞共現
(2)關鍵詞聚類分析。
在總體了解學齡前兒童久坐行為研究領域高頻關鍵詞和高中介中心性關鍵詞基礎上,為深入分析學齡前兒童久坐行為研究領域研究熱點,運用數似然算法(LLR),依據關鍵詞之間的共現關系及強度進行關鍵詞聚類,得出了10 個聚類標簽(圖2),依次分別為:標定“calibration”、肥胖預防“obesity prevention”、兒童保健“child care”、電視機“television”、屏幕時間“screen time”、運動技能“motor skills”、久坐行為“sedentary behaviour”、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肥胖“obesity”、風險因素“risk factor”。依據聚類標簽及聚類社團內部主要關鍵詞, 對排序前十的聚類進行分類,可以分為以下3 類,代表著學齡前兒童久坐行為研究方向與內容。

圖2 學齡前兒童久坐行為突發性詞匯
久坐行為的相關概念及測量研究:聚類包括#0、#3、#4、#6。久坐行為定義為任何以坐姿或斜倚姿勢時能量消耗≤1.5 MET 為特征的清醒行為。目前久坐行為的測量主要分為主觀測量和客觀測量兩大類,主觀測量方法例如問卷調查、日記,主要集中在看電視或者基于其他屏幕的行為上,此類措施表現出中等可靠性,但具有輕微至中等的有效性;客觀測量方法例如采用加速度計、姿勢檢測器、心率檢測、多單元檢測器等,其中加速度計測量法被運用的頻率越來越多,該方法克服了主觀方法的一些局限性,但通過這種方法檢測特定姿勢和姿勢變化是有限的。
久坐行為的危害研究:聚類包括#7、#8。久坐行為的危害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健康和肥胖兩方面,心理健康方面如久坐行為與心理疾病(抑郁、焦慮、壓力、負面影響)之間的關聯,與心理健康結果(自尊、自我概念、自我效能、自我形象、積極影響、對生活的滿意度和樂觀)之間的關聯;肥胖方面一項meta 分析納入了48 篇文章(58 項研究),研究發現高水平的久坐行為和看電視與超重、肥胖、2 型糖尿病和高血壓有關。
久坐行為的影響因素及干預研究:聚類包括#1、#2、#5、#9。歐洲一項研究發現了影響歐洲少數民族久坐行為的183 個不同因素,大致分為社會和文化環境集群、社會心理、物理環境和可及性、移民背景、制度環境、社會和物質資源、健康與健康溝通和政治環境。針對久坐行為的干預研究,何梓豪采用meta 分析研究發現,基于智能手機技術干預(應用程序(App)干預、短信(SMS)干預)能有效改善兒童青少年屏幕時間,但對靜坐行為無明顯干預效果。另外還有研究邀請孩子父母參與干預研究,TUOMINEN 等人根據兒童父母的背景音樂將孩子分為有音樂和無音樂組,研究表明有音樂背景組的孩子更愿意增加身體活動。

表1 學齡前兒童久坐行為研究關鍵詞聚類表
突現關鍵詞是某一領域未發發展方向的指示器。在CiteSpace 里對關鍵詞進行“Burstness View”操作后,得到圖2。按突現開始時間排序依次為:超重(overweight)、肥胖(obesity)、電視(television)、電腦使用情況(computer use)、跟蹤(tracking)、 客 觀 測 量(objective measurement)、 指南(guideline)、0-4 歲兒童(aged 0-4 year)、隨機對照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飲食攝入量(dietary intake)、兒童早期(early childhood)、兒童(children)、照顧(care)、時間(time)、曝光(exposure)、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睡眠(sleep)、屏幕時間(screen time)。
從關鍵詞出現及持續時間來看,“超重”、“肥胖”這兩個關鍵詞出現的時間最早且持續時間最長,表明學齡前兒童久坐行為與超重、肥胖的關系在一段時間內一直是研究熱點,受到全球學者們的青睞,隨后“跟蹤”、“客觀測量”、“隨機對照實驗”、“0-4歲”、“兒童早期”、“兒童”等術語出現表明學者們開始進行學齡前兒童久坐行為的實驗研究。
從關鍵詞突現強度來看,大多突現詞的強度都在4 左右,而“睡眠”的突顯強度達到了8.74,且“睡眠”突現詞出現時間是2021 年,說明學齡前兒童久坐行為與睡眠之間的研究是當下研究課題中的重中之重。
綜上所述,學齡前兒童久坐行為研究熱點發生的變化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03-2012 年,學者們主要關注點是肥胖、超重、電視機電腦等設備的使用情況;第二個階段是2013-2019年,此時研究重點轉向了對幼兒久坐行為的實驗研究,且研究人群越來越細分;第三個階段則是2020 至今,其研究重點是心理健康、睡眠、屏幕時間。
本文通過分析全球學齡前兒童久坐行為研究文獻的發展脈絡和演進趨勢,得到以下幾點結論。
(1)在研究熱點上,以關鍵詞共現分析為基礎,通過歸納總結得出學齡前兒童久坐行為的三個主題:①久坐行為的相關概念及測量的研究;②久坐行為的危害研究;③久坐行為的影響因素及干預研究;
(2)在研究前沿上,根據關鍵詞突現的時間和強度來看,有久坐行為的學齡前兒童的心理健康、睡眠、屏幕時間等方面可能是未來研究的趨勢。從學科交叉的角度預測學齡前兒童久坐行為研究前沿可能是體育學、醫學和心理學的交叉研究。
綜上所述,我國關于學齡前兒童久坐行為的相關研究較少,未來應不斷加強與高產國之間的合作,提高高校科研水平,加強國內機構、學者間的合作,在學研究方向上可以向心理健康、睡眠、屏幕時間等方面側重。最后,本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文獻檢索方面只檢索了Web of Science 數據庫中的核心合集數據庫,未來可擴大檢索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