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漢文
福建省“閩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福建師范大學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國家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原電影研究所所長。
學院派電影正處在蓄勢待發的階段,很可能給業界帶來新氣象
不久前,筆者看了河北傳媒學院出品的影片《傍晚向日葵》,留下了深刻印象。該片是一部獨特的、具有濃厚藝術氣息的影片,文學性和意象尤為突出。導演試圖在作品中用最簡單的元素表達最豐富的意象和最復雜的思考,觀眾可以對其進行多側面的解讀。聯想到中國美術學院2021年推出廣受關注的《云霄之上》,上海戲劇學院2022年年底成立實驗電影制片廠,我們可以大膽預測,學院派電影正處在蓄勢待發的階段,很可能給業界帶來新氣象。
學院派電影創作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電影發展中逐漸形成的一種創作風格。學院派的創作者,往往是電影學院的老師,或者是電影學院的畢業生。這一發展脈絡,使得幾代電影人的創作風格之間,構成了必然而緊密的聯系,并且賡續著中國電影的獨特氣質。作為20世紀80年代中國電影界重要的創作潮流,學院派曾經推出《鄰居》《湘女瀟瀟》等許多至今觀眾仍奉為經典的電影作品,以及一批才華橫溢、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電影作者。這些作品和作者不僅體現了當時北京電影學院在電影人才培養和電影藝術觀教育方面的巨大成績,也為中國電影增添了氣質獨特的文化感和時代性。學院派電影的特點可以大致歸納為:一是比較注重傳統承繼、規范訓練、創作程式化;二是比較注重人文內涵和社會關懷,注重藝術語言探索;三是具備帶有知識分子旨趣的批判精神和終極關懷。當時,北京電影學院在影視教育中,具備無可替代的地位。學院所屬的青年電影制片廠,是學院派作品的重要出品單位。
近年來,開設影視教育課程的高校越來越多,北京電影學院一家獨大的局面被打破。為了給師生提供實習鍛煉的機會,也為了滿足學科發展的需要,一些高校開始組建團隊,投資拍攝作品,《云霄之上》《傍晚向日葵》等作品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中出現的。
《傍晚向日葵》講述身患絕癥的都市女性徐曼芳(娜仁花 飾)重返亡夫年輕時下鄉的小山村,想在美好回憶中走向生命的終點。機緣巧合下,她與皮影藝人李有才相識,在一花一物一段故事里對生死有了新的體悟,開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這部影片的導演李旭雖然年輕,但主創團隊中不乏經驗豐富的資深藝術家,使影片一開始就能站在高水準的起點上,讓年輕導演能夠自由發揮、探索關于生死的深刻命題。據出品人介紹,影片的拍攝氛圍非常熱烈積極,各位藝術家的全情投入相當于言傳身教,讓參與本片的青年老師、學生都很受益。這部影片的創作動機不是為了商業盈利,更像是一部教學實驗影片,這樣的創作模式有些類似于當年北京電影學院推出畢業作品的做法。
《云霄之上》的學院派風格很明顯。該片的攝影調度、色調變化、劇情中穿插的各類意象,使人在觀影過程中不斷想起《1917》《伊萬的童年》等戰爭影片。該片的故事背景是1935年,在戰爭廢墟的慷慨悲歌中,年輕的紅軍戰士洪啟辰接到軍令,必須在48小時內炸毀敵人的彈藥庫。他開始在危機四伏的群山里集結戰友,帶領戰友和敵人殊死搏斗。影片導演是中國美術學院的劉智海教授,監制是萬瑪才旦,其他創作人員基本上是中國美術學院的師生。2021年,該片獲得第11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影片天壇獎、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獎,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當然,這兩部影片也有不成熟的地方。比如,《傍晚向日葵》為追求詩意風格,使得影片節奏比較緩慢,故事情節交代得不是特別明晰,年輕觀眾接受起來可能有一定的障礙?!对葡鲋稀返亩拱暝u分為6.2,有網友認為,該片為追求水墨畫效果,導致整體畫面比較黑,黑到什么地步呢?黑到看不清人臉,看不清環境細節,影響了觀眾對于故事的理解。
盡管存在以上問題,但這兩部影片的主創在創作追求上的努力還是可圈可點的。他們著力通過影片,呈現強烈的主題思考、探索性的視聽表現、正當的人文內涵、深刻的社會關懷,著力追求學院派的創作風格。期待有更多類似影片出現,促進電影市場多元化發展,助力提高國產電影的文化藝術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