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韜(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
國家電影局1月28日發布數據,2023年1月21日除夕至1月27日正月初六,我國春節檔電影票房為67.58億元,同比增長11.89%,位列中國影史春節檔票房第二位;觀影人次為1.29億,同比增長13.16%;國產影片票房占總票房99.22%。6部春節檔影片累計票房分別為《滿江紅》26.06億元,《流浪地球 2》21.64億元,《熊出沒·伴我“熊芯”》7.48億元,《無名》4.93億元,《深海》3.59億元,《交換人生》2.9億元。春節檔期內,票房走勢穩健,初一至初五日票房連續突破10億元,是近年來春節檔單日票房最穩定的發揮。截至2023年1月27日,全年總票房為79.15億元,同比增長209.88%。以上數據表明,2023年春節檔電影迎來了“開門紅”,中國電影在新的一年開局良好,為電影行業復蘇提振了信心。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對標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目標,也是中國電影產業重整旗鼓、勇毅前行、呈現新氣象的一年。2023年春節檔電影,除了令人欣喜的成績單外,還有許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67.58億元的票房戰績不俗,這是自電影產業產生“春節檔”這一觀念以來,僅次于2021年春節檔電影票房78.22億元的中國影史第二名戰績,表現亮眼。
1.觀影人次方面
2023年春節檔電影排片總場次只有266萬場,較2022年同比下跌15.4%,而觀影總人次達 1.29億,影片的平均上座率提升,其中《滿江紅》《流浪地球 2》《熊出沒·伴我“熊芯”》等3部影片上座率均超過40%,觀影人群覆蓋了老年、中年、青年、少年各年齡段。疫情3年以來,今年開始疫情走勢向好,許多人可以返回故鄉,返鄉人員帶動三、四線城市的觀影消費習慣,觀影市場的再度下沉,三、四線城市觀影人次明顯提升,這說明觀眾沒有放棄電影,電影未來市場正在恢復增長空間。
2.電影票價方面
2023年春節檔電影票價較往年春節檔影片有所下降。據燈塔專業版數據統計,2016年至2022年,春節檔電影平均票價由36.5元上漲至52.8元。2023年春節檔電影則破了漲價趨勢,據國家電影專資辦統計,相較于2022年春節檔電影票價提高、觀影人次下降的情況,2023年春節檔,電影平均票價下降,觀影人次同比增加1500萬,這對于電影行業是利好消息,也證明越來越多的觀眾正重拾對電影的熱情。
3.觀影口碑方面
2023年影片評分較以往春節檔影片普遍有所提高,優秀影片口碑效應凸顯,觀影及討論氛圍熱烈,觀眾自主分享為市場增溫。根據《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2023年春節檔調查》結果,春節檔觀眾滿意度得分87.1分,同比增長1.8分,是自2015年開始滿意度調查以來春節檔期的最高分,更是位列歷史滿意度調查各檔期滿意度第三名。2023年春節檔上映的6部影片均≥80分,進入“滿意”區間。其中,滿意度超過85分的影片有4部,數量為歷年春節檔之最,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滿江紅》 88.4分,《流浪地球 2》88.0分,《深海》85.3分,《熊出沒·伴我“熊芯”》85.2分。豆瓣給以上影片的評分也較盡如人意,由高到低依次排序是《流浪地球 2》8.2分,《滿江紅》7.5分,《深海》7.3分,《熊出沒·伴我“熊芯”》7.0分,《無名》6.7分。
2023年春節檔電影供給充分,結構均衡,涵蓋了懸疑、科幻、諜戰、歷史等多個題材元素,較好地滿足了大眾的觀影需求,是近年來中國電影在創作、制作水準方面進步提升的表現,營造了濃厚的春節氛圍,有效激發了的電影市場消費活力。
1.影片類型豐富多元
2023年春節檔類型多樣化、創作專業化的影片矩陣,給觀眾帶來了優質的觀影體驗,其中有充滿歷史敘事的故事片《滿江紅》《無名》,有日趨成熟的工業化科幻IP《流浪地球2》,有契合節日氣氛的喜劇片《交換人生》,有滿足合家歡需求的動畫片《熊出沒·伴我“熊芯”》《深海》等,各個年齡層的觀眾,都能在今年春節檔找到自己想看的電影類型。
今年春節檔除了影片類型的豐富性提升外,觀眾能明顯感受到國產影片在質量方面的探索和進步。《滿江紅》通過懸疑和喜劇元素對民族精神作出了創新的藝術表達,《流浪地球 2》以打造高質量的中國科幻片技術強化了主流價值的感染力,《無名》《深海》《交換人生》等影片在風格、敘事表達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探索和嘗試。
2.工業體系日趨完善
《流浪地球2》在2023年春節檔中創造了不俗的成績。作為著名國產科幻IP、中國人自己獨特的科幻故事,這部時隔四年的續作,在工業化視效水準、故事表達等方面均有了新突破,為中國電影工業化樹立了更高標準,為觀眾呈現了一個宏闊的大格局和世界觀。太空電梯、月球核爆等科幻視效令人震撼,影片塑造的新角色則激發了更多對生命甚至是數字生命的思考,在科幻世界里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中國語境,這些創新令人驚喜。正如導演郭帆所說:“讓中國科幻電影植根于中國文化,再結合今天的技術完成中國式的表述,這才是屬于中國人自己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 2》憑借著深刻飽滿的故事容量和令人震撼的科幻大場面塑造,再度提高了中國電影工業化的標準。
3.中國表達漸入佳境
2023年春節檔影片在故事講述、人物設計上與時俱進,在探索風格的融合、豐富敘事表達空間,以及主流價值觀和家國情懷的表達上均有突破,展現了中華文明蘊含的文化活力和民族精神力量。
《滿江紅》從小人物視角以舉重若輕的方式將為人熟知的中華英雄故事傳達,充分表達了懲奸除惡、舍生取義、精忠報國的主流價值觀和家國情懷;《流浪地球2》是中國語境下的“科幻浪漫”,用科幻表達將中國人的精神氣質于人類價值觀進行鏈接;《深海》以動畫奇幻的外殼,將中國傳統文化與核心技術相結合,表達對生命的探討和熱愛。今年春節檔以獨有的中國表達有效地建構了屬于世界的故事表達,呈現了中國話語體系的多元性和深度,觀眾不僅感受到了國產電影在敘事表達、工業發展方面的創新和突破,更被深入骨子里的中國文化氣質和民族情感共鳴所打動。
3年疫情影響,全球電影格局以及大眾觀影行為方式都在不斷變化,電影行業時刻面臨升級迭代。2023年春節檔在廣受好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同的聲音。這是中國電影產業的機遇,是挑戰,也是壓力所在。
“十二五”至“十三五”時期,我國電影發展取得豐碩成果。2010年以來中國電影產業高速發展,中國電影創制產能邁上全新臺階。“十四五”時期是中國電影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中國電影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型,體制優勢顯著,創作潛力巨大,人才資源豐富。但從世界電影市場發展來看,信息化社會高速迭代,優質影片內容在世界范圍內飛速傳播。僅一個2023年春節檔的影片,并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電影內容的需求。國家電影局在關于中國電影的《“十四五”規劃》中指出:“每年重點推出10部左右叫好又叫座的電影精品力作,每年票房過億元國產影片達到50部左右。”實際上,一年52周,每個周末都有可能成為一個黃金檔期,也都需要優質影片進入市場。
同時,世界的流媒體渠道不斷擴張,電影內容消費日趨多元,目前中國電影發展的主要矛盾仍是創制產能不夠,優質電影內容的質和量還不夠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這也是中國如何從電影大國走向電影強國的問題。
我國電影產業的國際影響力依然較弱,國產電影海外票房依然較低,國產電影的海外發行之路依然是亟需解決的課題,國內電影節的海外影響力依然需要提高。
截至目前,2023年春節檔國產電影的海外發行并無水花。2023年春節檔在中國表達上雖漸入佳境,但僅一個檔期并不能代表國產電影向海外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海外市場國產電影票房排名前列的仍是數年前的作品,故事設定多為中國古代或落后農村,影片類型大多局限在功夫片、武俠片,真正反映中國當下精神風貌的影片觸達國際市場仍然艱難。我國主辦的國際電影節尚在摸索中,仍未在世界范圍內取得可與國際主流電影節展相匹配的影響力。中國電影、中國故事、中國文化在海外的話語權仍然有待提升。
2023年春節檔在火爆的同時,一些影片因為過度營銷導致負面新聞遍布網絡,片方和觀眾互相指責、謾罵導致春節檔多次上負面熱搜,尤其是“偷票房”等輿論事件,不利于中國電影市場良性發展。
觀眾與作品相互影響,相互成就。隨著互聯網和新媒體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普通觀眾參與到電影評論中,尤其是社交媒體、自媒體平臺的主觀個人感受、個人立場角度的主觀評論,較容易導致惡性競爭、紛繁復雜的情況,不利于電影行業的良性發展。我國尚未形成完善的觀眾與作品之間的良性對話機制,專業的電影評論者的聲音還不夠響亮,影片評估評價體系和標準仍待建立完善。
春節檔檔期并不長,但票房產出比率高、聚集效應強,被認為是中國最為成熟且最具價值的電影“黃金檔期”,也是重要的年度電影市場風向標。2023年春節檔電影整體品質的提升,對于夯實春節檔“黃金檔期”的地位、影響年度電影的發展走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為中國電影產業如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益思考。
從2023年春節檔的成功經驗中進一步探索新主流電影的可持續發展。今年春節檔歷史題材、科幻題題材、諜戰電影的多種新主流路向為今后電影創作提供了較為開闊的思路參考,尊重藝術表達主題的特殊性和含蓄性,追求有理、有利、有節,注重主流主題的藝術化表達,在“情動”中“潤物細無聲”,不滿足于一兩部“頭部電影”的票房成績。
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作品。中國電影要根植于中國國情,落腳于新時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與時代同步伐、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力爭把當代中國人民精彩生活和當代中國發展進步表現好、展示好,把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表達好、闡釋好,拍攝更多“小正大”“小而美”的影視作品,傳播正能量,展現大情懷。
3年疫情對電影市場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世界范圍內各國電影業均展開了自救。但這僅是依靠行業自身力量尚不足以驅動產業快速復蘇,因此政府或行業協會主導的扶持舉措便尤為重要。觀察電影業復蘇表現突出的國家,不難發現政府推出的相關幫扶政策和資金補貼在其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2023年春節檔前夕的疫情防控措施的調整以及促進消費政策的實施,全面拉升了電影產業消費預期,強力釋放了產業復蘇信心。就國家層面來說,將電影產業發展納入國家全面發展“新基建”的重要戰略中,同時完善以高質量為導向的經濟政策體系,支持社會各界對影視人才方面的扶持,對推動電影行業發展至關重要。
2023年春節檔《流浪地球2》在硬科幻領域的持續拓荒表現搶眼,為國產影片工業化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歷來電影產業的發展是由技術革新來推動的。在技術進步與科技創新推動下,電影產業鏈各環節都將獲得跨越式升級,整體助推電影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強化科技與電影的融合發展,進一步推進電影科技創新及高新技術成果在電影行業的應用,是完善我國電影工業體系的必由之路。
2023年春節檔電影的負面熱搜,值得反思。健全完善電影評價評估體系,可以提高觀眾的審美水準和價值追求,促進電影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優化電影產業結構優化與生態。全面系統、及時反饋、建立機制、整體推進,也是中國從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中需要進一步研究的重要事宜。
同時要重視作品與觀眾之間的橋梁搭建,尤其是當下年輕觀眾,他們的觀影習慣是短視頻、B站等流媒體培養出來的,更習慣于接受另外一個語境下的內容。電影有屬性,觀眾也有屬性,創作者們要多了解年輕觀眾的想法和需求,在工作時對接好屬性,努力將雙方都放在較合適的位置。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科學把握我國發展環境深刻復雜變化的基礎上對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提出了重大戰略要求,“善于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這也是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經歷疫情三年這一重大的不可抗力外部因素影響下、迎接的全新挑戰和機遇。
2023年中國電影之發展,并不局限于2023年春節檔,但可從中窺一斑而知全豹,體悟電影市場發展趨勢和規律。可以預見,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向好,電影工業化水準的持續提升,業界決策更加理性和成熟,行業與觀眾的守望相助,2023年及今后的中國電影市場必定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