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平,夏遠洋,吳智宇,程 超,黃晏渲
(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51)
2015 年3 月15 日,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中發9 號文為標志,新一輪電改逐漸拉開帷幕[1]。至今,現貨試點省份先后開展了以周、月為單位的結算試運行工作,現貨市場建設顯著成果。在電力市場化進程不斷加速的背景下,市場逐步成為資源優化配置的主要手段,進入電力現貨市場的發電企業將面臨全新的生產經營環境,也給電力營銷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巨大挑戰。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針對這一問題開展了一系列研究。王志遠 等[2]針對現貨試點地區、非試點的場景提出了水電參與電力市場的應對策略;劉曉文[3]對電改背景下闡述了發電廠營銷管理方法;程道同 等[4]等對在電力現貨市場中的企業電力營銷、財務管理、風險控制等經營業務上的策略進行了分析;楊道輝[5]分析了發電企業在當前電力營銷工作中的主要問題和新形勢下如何做好營銷進行了探索;魏法國[6]針對電力現貨背景下發電企業機構設置進行研究。以上這些研究成果為現貨下發電企業營銷工作的開展提供了重要依據,但鮮有專門針對水電企業開展的研究,更缺乏面臨多級調度體系的水電企業在現貨市場下營銷工作該如何開展的研究成果。
為此,本文在分析水電參與現貨交易與參與傳統中長期交易區別的基礎上,結合多級調度模式下梯級水電的特點,從交易決策流程各環節入手,分析現貨下水電企業面臨的新經營形勢;同時就多級調度模式帶給水電營銷的關鍵問題進行了研究,并提出適應多級調度的水電營銷策略,以期為現貨市場下的水電企業營銷工作提供借鑒。
在電力市場改革前,發電計劃的制定和調整是由調度員根據運行規則,充分考慮系統負荷需求、流域來水情況、梯級水電時間及空間耦合約束等情況來制定的;在電力市場環境下,電力工業打破由上至下的管制運行,一般在考慮國家及地方能源政策要求的前提下,通過建立完善的市場交易規則體系,實現市場與節能低碳和平的銜接,使各類能源主體有序參與不同時間跨度、不同品種的市場交易,通過競爭獲得發電份額,并嵌套執行不同時間維度下的交易計劃[7,8]。
僅有中長期市場情況下,市場交易只在中長期時間尺度范圍內展開,短期發電計劃的編制仍由電網調度機構統一負責。這種模式仍處于傳統集中調度模式范疇,電網主要采用“三公”調度模式并兼顧經濟調度、節能調度,各電站只能根據電網調度機構安排的發電計劃協調上網,基本沒有自主生產權,最多有發電計劃建議權。僅有中長期市場的集中調度模式下水電交易、執行流程示意如圖1 所示。

圖1 傳統中長期模式下水電交易、執行流程示意圖
現貨市場運行后,發電計劃的制定將打破傳統“上報-下達”的方式,削弱了電網調度機構的權限,發電企業通過全電量申報參與到市場競爭,競價中標,由市場出清形成發電計劃,并以此為依據進行發電。相比于僅有中長期市場品種的集中調度模式,此時的現貨一般會采用中長期合同僅作為結算的依據來管理市場的風險、現貨市場交易則采用全電量的集中競價中標的交易方式[9]。此時,中長期交易的結果不再被作為調度的執行依據,而僅僅作為結算的依據或者部分帶曲線的物理執行來實行優先出清。兩個市場銜接上,中長期交易合同約定結算曲線或曲線形成方式,現貨交易采用全電量集中優化出清形成出力計劃及出清價格,通過偏差結算實現中長期市場與現貨市場的銜接。相較而言,現貨市場下水電營銷業務流程更為復雜,交易環節多,交易策略性強。現貨市場下水電交易、執行流程示意如圖2 所示。

圖2 現貨市場下水電交易、執行流程示意圖
隨著電力改革不斷深入,發電企業所面臨市場形勢、競爭模式以及運營管理等諸方面均發生實質性的改變[10,11]。尤其現貨市場運行后,將在安全約束前提下經濟調度來代替原有的計劃調度模式下日計劃的制定及實時平衡的工作,交易將以5~15 min為一時段,且以1 d 為一周期進行,電力交易的頻率高,交易的結果將直接關系到生產和運行管理方式以及企業的利潤。相比于現行物理交割方式下批發市場的運營迥然不同,對決策的及時性發生了本質變化,需發電企業具有實時的信息資源共享、知識綜合分析、決策優勢互補和風險控制能力;同時,不斷縮短的交易尺度也會放大內外部風險共同作用帶來的影響,企業內原有的運營管理制度、經營理念等均需要進行優化改進以適應現貨的發展。
(1)現貨運營模式倒逼企業經營模式轉變
現貨市場正式運行后,電廠發電計劃的制定方式發生變化,要求管理模式進行調整優化,更需要企業具有統籌生產運營、財務管理、營銷管理、集中控制等部門、單位快速的集中決策能力,進行機組價格申報,在快速的迭代中各自決定每臺機組在實時電力市場中的運營狀態,以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當前,發電企業通常采用三級管控的模式,運營和管理的鏈條較長,決策信息的傳達較慢,難以適應當前現貨市場的快速響應和實時報價的特點。
現貨市場運行后,發電企業市場營銷相關部門將是直接利潤中心,而電廠將轉變為安全生產和成本控制中心,過去重生產、輕營銷的觀念必須得到改變,企業需統籌進行年度檢修計劃、機組狀況、運行出力、成本控制等具體工作安排,營銷部門與生產管理、集中控制、財務管理等部門要保持時時溝通,避免出現“左右手互博”的現象。
(2)市場競爭增加企業盈利難度
隨著發用電計劃有序放開,水電企業計劃電量逐步地縮小,電廠發電計劃主要經過市場競爭產生,未來可能面臨著計劃電量將全面取消的巨大風險。在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常態、電力電量需求的增長速度又逐步放緩、新型電力系統轉型的新形勢下,市場成員間的競爭日趨激烈。
電力現貨市場開展以日為周期的日前市場,并在日內以5~15 min 的時間顆粒度滾動出清未來2~4 h的實時電價,現貨電價與對應時段的市場供需緊密相關,全天范圍內呈現較強的波動性和時空特性,日前與日內邊界變化導致日前與實時電價相差較大,電價不確定性進一步加大。水電企業的結算量價劇烈波動。
加之信息發布機制不完善導致水電企業在競價過程中無法及時獲取市場供需、網架結構、市場邊界等信息,水電企業難以實現市場行情和現貨價格的精準預判,現貨市場決策和水電企業收益存在較強的隨機性,企業盈利難度明顯增加。
(3)政策規則多變
電力現貨市場改革過程中,現貨市場、容量市場、新型電力系統、雙碳目標等相關政策不斷發布,電力市場邊界條件快速變化,水電企業難以形成穩定的市場預期,經營環境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現貨市場開展前,水電企業收益受政府部門引導,普遍按照相對固定的上網價格保障性消納,水電企業收益固定且受限;現貨市場運行初期,容量市場尚未建立,水電企業固定成本缺乏受到認可的回收機制,水電企業整體收益仍然存在較高的不確定性;未來現貨市場環境下,西南水電、新能源將作為新型電力系統的供電主體,新能源將與水電企業展開正面競爭,水電企業的經營環境再次發生改變。可見,政策規則將從根本上改變水電企業的生產經營環境,成為影響水電企業經營邊界的最重要因素。
(1)營銷業務難度持續加大
傳統的只有中長期市場模式下,中長期市場交易周期為年、季、月、周,省間中長期市場與省內中長期市場開展間隔,年度市場、季度市場、月度市場之間間隔時間較長,水電企業可以有充裕的時間裕度進行參與各級市場價格的預測,并進行營銷策略的制定。但隨著現貨市場的開啟,市場交易顆粒度不斷變細,市場間的密切程度不斷提高,省間、省內與輔助服務市場銜接越發輔助,多因素耦合下的水電企業參與多級市場的難度不斷加大。
加之電力市場改革持續推進,計劃電量逐步放開,中長期市場、現貨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水火風光同臺競爭,市場主體更加多樣,新型市場主體不斷涌現,市場活躍程度和競爭激烈程度不斷提升。在電力市場改革和新型電力系統的大背景下,水電企業市場化電量占比不斷增加,電力市場交易已經成為影響水電企業營收的關鍵環節。隨著越來越多的水電、風電、光伏進入市場,水電企業的低成本優勢不再明顯,營銷業務的開展難度明顯加大,亟需通過專業化、信息化手段提升水電企業的外部競爭優勢,提高營銷部門工作效率。
(2)交易策略制定復雜
僅存中長期市場環境下,中長期合同具備物理執行意義,但在現貨市場開展后,大部分省份的中長期合約轉為差價結算,現貨價格受供需關系、市場博弈等因素影響而劇烈波動,發電企業的盈利方式和運營模式發生了改變,過去的成本核算方法和交易策略已不再適用。
對于高比例水電電力市場而言,水電的市場化交易受徑流不確定性限制,出力可控性較差,影響電站的市場競爭能力和交易計劃的執行能力,使水電企業在參與市場時被迫留出較大的安全裕度,不利于水電能源的市場化消納,也降低了水電參與市場交易的積極性。特別是對調節性能較差的水電站,當徑流預測不準確時,偏少的交易計劃可能造成棄水,偏多的交易計劃可能導致電站低水位不經濟運行,甚至不能完成交易計劃,受到市場懲罰。同時,水電的市場化交易還受限于價格的不確定性,多市場間價格波動互相關,直接影響水電企業的市場收益以及水電資源在不同時段、不同市場間的優化配置。考慮到梯級上下游電站間的水力聯系和發電的時段耦合特性,各電站在各時段的交易策略相互關聯,價格和徑流不確定性對水電市場化交易的限制更為明顯,風險問題更為突出。
(3)現有市場支撐人員不足
電廠在開展電力營銷工作時,營銷人才是最主要因素,且受市場體制影響,人才將成為電廠參與市場競爭中最核心的競爭力。目前,水電發電企業的營銷人員主要來自生產單位,從事水電生產運營管理、調度運行管理等工作,其現貨知識儲備相對缺乏,知識面深度、廣度難以滿足當前電力現貨環境下的營銷工作需求。市場營銷人員亟需配備專業的市場信息捕捉能力,及時有效應對市場不斷變化的交易環境。
(4)交易行情預測困難,輔助決策工具缺乏
營銷交易的核心在于事前的準確干預,而事前干預離不開各類預測信息的有效支撐。對于水電企業而言,來水預測、市場供需預測、現貨電價預測等數據是水電營銷部門參與市場交易必不可少的信息,可以幫助水電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建立信息優勢,但這些數據的準確預測十分困難,對水電企業的技術水平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同時,也缺乏相應的市場交易支撐工具,現有的水電營銷輔助決策工具大多還停留在EXCEL 或售電管理平臺層面,功能停留在數據管理、文檔管理、客戶管理、合同管理、交易管理、結算管理、營銷分析等日常營銷管理工作層面,量化支撐能力不強,難以實現海量數據的智能化處理,部分功能也尚未具備支撐現貨市場環境下電力營銷工作。
當前水電按照消納范圍不同,由國網三級調度機構及地方調度機構行使電力調度的管轄權。其中,跨省跨區消納大型水電站由國調中心、網調調度,非跨省跨區的省內消納電廠由省調調度,而其他更小區域范圍內消納電廠由當地地、縣調調度。實際運行時,跨省跨區電廠按國家優先計劃發電,省內統調電廠參與省內市場競價發電,地調及以下等級電廠按照當地需求發電,不直接參與省級電力市場。
對于單純按國家計劃、本地用電需求及完全參與省內市場發電的電廠來說,由于消納范圍、消納政策相對固定,市場交易與調度執行機構統一,市場化交易問題并不突出。但對于擁有多級調度模式下梯級水電的發電企業來說,由于所屬電站分屬不同調度主體,消納范圍也并不唯一,使得企業在實際生產中不得不面臨多級調度體系下市場消納與實際調度執行間的銜接問題。
對于多級調度模式下梯級水電而言,國調機組發電執行國家優先計劃,實際生產中需要每月制定發電計劃(發電能力)上報國調,協商后確定月度電量,基本能做到按上報曲線發電并結算,調度與消納矛盾不突出;省調電站完全參與市場消納,與省內其他同類型機組一致,調度與消納矛盾也不突出;問題最大的還是網調電站,相較于其他類型電站,網調電站的消納存在國家指令性計劃、省內優先發電計劃及市場電并存的情況。這就導致電站在實際運用過程中面臨國家指令性計劃與地方消納政策不協調、省內與省間消納不協調的問題;同時,調度和交易機構層級不一致,使得交易、調度過程中,發電企業不得不兼顧市場消納與實際調度執行間的銜接問題,加劇了市場營銷的復雜性。
由于網調電站電量消納存在國家指令性計劃、省內優先發電計劃及市場電并存的情況,意味著其在接受網調管控的同時需要參與省內市場交易,競爭獲得發電指標。但電站調度權限在網調,實際交易、結算權限又在省級電網,調度與交易結算權限并不統一,二者的不匹配導致發電計劃執行偏差控制困難。一方面,電站存在國家指令性計劃及優先發電計劃,實際生產需要按計劃進行發電;另一方面,由于電站參與了省內市場且大部分電量在省內消納,在省內優先發電計劃以外需要通過市場獲得發電指標。網調發電計劃與省內實際發電指標二者的不統一很容易導致發電偏差,而電站調度與交易結算權限的不一致很難促使網調主動跟蹤電站發電執行偏差,加劇電站參與市場偏差考核風險。
網調電站的一系列問題是多級調度與市場交易銜接機制不成熟的縮影,現階段其在參與省內中長期的同時,暫不參與省內現貨市場報量報價,但要被動參與現貨市場結算,其月度執行偏差采用實時現貨市場加權平均價進行結算,在當前發電偏差不易控制的情況下,無疑會影響電站收益;未來隨著市場范圍的進一步擴大,還將面臨省間現貨市場與省內現貨市場交易協調不暢、省內中長期市場與現貨市場協調不暢、省內現貨市場與輔助服務市場協調機制不健全等問題,迫切需要制定與多級調度相適應的市場交易銜接機制。
隨著電力市場改革的不斷推進,以國調、網調電站為代表的大型跨省區水電參與現貨市場不可避免,迫切需要完善現貨市場下的水電營銷業務開展模式。一方面通過積極呼吁,促進形成對大型水電站友好、能充分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適應多級調度模式的現貨市場參與機制[12];另一方面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構建適應現貨的水電營銷策略,包括實行以中長期交易為主、現貨市場為輔的售電策略;綜合考慮水庫來水、庫容、梯級運行方式、受電區電價預測等約束的中長期合約曲線分解方式;申報充分考慮水庫蓄水機會成本的量價曲線;注重提高發電能力預測準確性、加強新興市場產品籌劃、加強外部信息收集研判、開展內部成本和報價測算等。
此外,還要多措并舉應對多級調度、多級市場帶來的影響,包括加強市場風險防控,積極主動參與到全國電力市場規則體系的建設中,推動促進形成對大型水電站友好的市場參與機制;根據各受端省情況,制定差異化水電競價策略;明確曲線偏差產生原因,避免承擔多余偏差考核費用等。
當前水電企業面臨全新的經營形式,水電營銷的順利開展也需要解決一系列關鍵問題,這些都需要發電企業具有強有力的組織體系和人員配置作為支撐保障。然而,當前缺乏專業化現貨交易團隊,現有的組織架構仍是緊密圍繞落實各項計劃指標為目的來開展的,還不完全具備實時的信息共享能力、集中分析能力、策略互補能力和風險控制的能力,部門內職責也存在一些交叉重疊,亟待重新梳理,業務交互也亟待規范;為積極地適應日益深化的電改,應對激烈的競爭,水電發電企業需及早改變傳統思維,盡快完善運營架構,加快推進現貨市場人才的儲備和培養。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設立統一的運營報價中心應對競爭、建立部門業務執行與交互規范,以提升部門間業務協調效率、完善部門組別業務職能,提升部門業務能力、完善現貨人才招聘與選拔機制,加強對現有營銷業務人員專業培訓,提升參與現貨業務的專業性等。
隨著電力現貨市場的開展,電力交易頻次高,交易的結果整理復雜、耗時甚大,迫切需要對現貨市場交易數據進行高效的整理、分析研究和發現交易的過程中的各種問題,以優化決策的思路,進而指導后續的交易工作開展。而當前的輔助決策工具難以支撐現貨工作的開展,因此,需要基于“十四五”發展規劃及國內電力市場發展趨勢,圍繞公司參與電力現貨市場交易的實際需求與管理方式的改變,盡快籌建水電營銷技術支持系統,形成以業務為縱向導向,以數據流、營銷管控流、業務運營流、交易輔助決策流等為橫向支撐的具體功能模塊。
隨著電力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發電企業電力營銷工作變得越來越重要。本文結合多級調度模式下梯級水電的特點,對現貨市場下適應多級調度模式的水電企業營銷策略開展研究,在分析水電參與現貨與傳統中長期區別的基礎上,梳理總結了現貨市場下水電企業面臨的全新經營形勢,著力于多級調度模式給水電營銷帶來的關鍵問題,從而提出了現貨市場下適應多級調度、多級市場模式的水電企業營銷策略,以期為現貨市場下的水電企業營銷工作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