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森浩,王德志,石 光
(建研院檢測中心有限公司,北京 100013)
隨著我國現階段的建筑數量與日俱增,人們對于建筑的整體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工程質量是工程企業關注的重點。社會大眾的安全意識與日俱增,對建筑工程建設各個方面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邊坡支護作為建筑施工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不但對工程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而且對工程穩固性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本文對邊坡支護工程檢測的實例進行分析,以期為高質量的施工效果提供基礎。
云南花樣年麓湖國際 Ⅱ # 邊坡支護工程項目總用地面積 254.62 畝,總建筑面積 371 228 m2。
場地內規劃有高層、小高層、多層住宅以及商業建筑,其場地衛星平面圖如圖1 所示。設計軸號及其對應位置如圖2 所示。支護現狀如表1 所示。

表1 設計軸段與擋土結構對照

圖1 云南花樣年麓湖國際Ⅱ# 邊坡衛星平面圖

圖2 設計軸號平面分布圖
受檢擋土結構對應設計軸號 II-8~45。擋土結構類型包括重力式擋土墻和衡重式擋土墻(主要位于場地東側邊坡,西南角 II-31~32段也存在較短墻段)、鋼筋混凝土護坡樁(位于場地東側中部 II-12~13 段)以及扶壁式鋼筋混凝土擋土墻(位于場地西側中、南部,II-32~39 段)。
根據設計相關資料,重力式擋土墻 4 m 以下毛石設計強度等級為 MU30,水泥砂漿強度等級為 M7.5;4 m 以上擋土墻毛石設計強度等級為 MU40,水泥砂漿強度等級為 M10。墻后為填土,土方采用 100 kg 蛙式夯分層壓實,分層厚度 0.25~0.35 m,壓實系數≥0.93,干密度≥1.56 g/cm3。擋土墻和支護樁后 20 m 范圍內填土設置加筋土工格柵。
重力式擋土墻主要分布于場地東側,對應軸號為 II-8~II-12、II-14~II-19、II-21~II-26、II-28~II-30。其中,II-21~II-26 段為衡重式擋土墻,其余段為重力式擋土墻。II-8~II-9 墻段墻后填土施工尚未完成;II-41~II-45 段位于扶壁式擋土墻以東,為衡重式擋土墻,該位置為綠化景觀,未見擋土墻;設計軸號 II-8,擋土墻正面見 2 條裂縫,2 條裂縫呈八字形,裂縫方向基本為垂直方向,上下未貫通,裂縫長度 0.4~0.5 m,裂縫寬度 0.5~1 mm;設計軸號 II-11~12,重力式擋土墻在與護坡樁銜接位置處見貫通上下的連續垂直裂縫,裂縫沿毛石石料間隙的砂漿發展,最寬處約 1 cm,除勾縫砂漿存在裂縫外,裂縫附近可見水泥修補的痕跡,水泥抹面同樣可見裂縫,擋土墻與相鄰護坡樁見縫隙寬度約 5 cm,多為空洞,僅見少量砂漿填充,空隙中塞有腳手架管和模板;設計軸號 II-14~II-19 段,變形縫處墻頂附近見鼓包,尺寸約 1 m,第 1、2 排毛石向外鼓出,其中第 2 排和第 3 排毛石間勾縫砂漿與石料脫離;設計軸號 II-8,自墻頂起第 2、3 排毛石間見大孔洞,孔洞長 47 cm,寬 40 cm,深處為填土阻塞,孔洞頂部夾木板,孔洞正上方墻頂砂漿抹面有破損;設計軸號 II-8~II-12,墻前表面勾縫砂漿飽滿,墻后開挖顯示部分區域毛石砌體間被紅褐色填土填充,個別混有紅褐色泥巖,除去縫隙表面黏土后,石料間為空洞,未見砂漿填充,沿墻背開挖至墻頂以下 3.5 m 時,個別石料自然掉落;設計軸號 II-14~II-19 段,擋土墻正面勾縫砂漿飽滿情況總體較好,個別墻段局部見表層砂漿剝落、石料縫隙間勾縫砂漿與石料表面脫離,間隙較大處,石料間空隙直線深度可達到 42 cm;設計軸號 II-32 附近重力式擋土墻,正面勾縫砂漿填充飽滿,僅個別位置見表面砂漿剝落,露出毛石間縫隙,擋土墻前有寬約 1 m、最深處 2.5 m 壕溝,溝內部分填有建筑和生活垃圾,擋土墻背面部分被建筑垃圾填埋,砌體間砂漿填充飽滿,未見縫隙、空穴或石料脫落等異?,F象;擋土墻設計軸號 II-8~II-10,墻后尚未填埋完成,可見階梯形分層碾壓痕跡;II-21~25 段擋土墻基底位于原狀地層,無毛石換填要求。部分現場情況如圖3 所示。

圖3 現場擋土墻外觀圖
重力式擋土墻正面坡度為 1∶0.1,衡重式擋土墻正面坡度為 1∶0.05;重力式擋土墻背面坡度為 1∶0.35。檢測對毛石擋土墻抽取部分墻段測量其正面和背面傾角結果如圖4 和圖5 所示。毛石擋土墻墻頂寬度測量結果如圖6 所示。部分墻段正面傾角小于設計相關資料中數值,差異超過 5°;背面墻段傾角差異< 5°;部分墻段測量墻頂寬度與設計相關資料中數值偏差不超過 10 mm。

圖4 毛石擋土墻正面傾角測量結果

圖5 毛石擋土墻墻背傾角測量結果

圖7 毛石擋土墻砌筑砂漿強度檢驗結果
采用回彈法對毛石擋土墻的砌筑砂漿強度進行抽樣檢測,檢測操作遵守 GB/T 50315-2011《砌體工程現場檢測技術標準》的規定,檢測結果表明,檢測單元砂漿強度平均值為 11.6 MPa;同一檢測單元砂漿強度最小值為 10.7 MPa,因此由規范推定公式得到所抽檢毛石擋土墻按批計算的砌筑水泥砂漿強度推定值為 10.6 MPa。
中水站北側墻段變形縫被砂漿覆蓋抹平,不能區分墻段。沿墻段選取測點進行尺寸檢測如圖8 和圖9 所示。扶壁式擋土墻標高實測值與設計值基本吻合,墻頂標高存在差異,差異數值在 100~500 mm。

圖8 扶壁式擋土墻段標高檢測結果

圖9 扶壁式擋土墻墻頂標高檢測結果
采用回彈結合齡期修正的方法對構件混凝土抗壓強度進行抽樣檢測。抽檢結果如圖10 所示。鋼筋間距和保護層厚度如圖11 和圖12 所示。

圖10 扶壁式擋土墻混凝土抗壓強度檢測結果

圖11 鋼筋間距檢測結果

圖12 鋼筋保護層厚度檢測結果
所抽檢扶壁式擋土墻按規范計算的混凝土抗壓強度平均值為 35.0 MPa,標準差為 2.07;上限值為 31.4 MPa,下限值為 30.4 MPa;因此推定區間為30.4~31.4 MPa。
經過抽樣檢測,扶壁式擋土墻中鋼筋間距實測值均比設計值大,范圍在 15~21 mm。實測值鋼筋保護層厚度均小于設計值,實測值比設計值小 13~16 mm。
測量護坡樁及樁間混凝土擋板尺寸如圖13~圖15 所示。檢測位置處,護坡樁尺寸均不小于設計相關資料中數值,且偏差不超過 10 mm。樁間擋板厚度不小于設計相關資料中數值,且偏差不超過 10 mm。滿足 GB 50204-2015《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要求的允許誤差+10 ~-5 mm。

圖13 護坡樁截面尺寸測量結果(單位:mm)

圖14 護坡樁截面尺寸測量結果(單位:mm)

圖15 護坡樁樁間距測量結果(單位:m)
采用回彈結合齡期修正的方法對構件混凝土抗壓強度進行抽樣檢測。護坡樁混凝土強度檢測結果中構件測區抗壓強度平均值為 36.9 MPa,標準差為 2.04,下限值為 32.3 MPa,上限值為 33.3 MPa。所抽檢護坡樁按批計算的混凝土抗壓強度推定區間為 32.3~33.3 MPa,如圖16 所示。

圖16 護坡樁混凝土抗壓強度值
采用鋼筋磁感應探測儀對鋼筋配置情況進行抽樣檢測,鋼筋間距的差距不均勻,鋼筋直徑的實測值大于設計值,鋼筋根數與設計根數一致。抽查結果分別如圖17 和圖18 所示。

圖17 鋼筋間距實測值與設計值對比結果

圖18 鋼筋直徑實測值與設計值對比結果
檢測的已完工錨桿具有明顯的銹蝕跡象,鋼絞線未采取防腐措施或防腐措施已失效。檢測各錨桿表面均未見瀝青船底漆或瀝青玻纖布包裹保護,自由段套管末端亦未見工程膠布固定,如圖19 所示。部分鋼絞線橡膠套管損壞,破損處見銹蝕和苔蘚生長。如圖20 所示。破除橡膠套管,套管內鋼絞線銹蝕較外部更明顯。套管口黃油填充不飽滿、填充長度不足 10 cm 或未見黃油填充,個別套管內見蟲繭殘留。如圖21 所示。

圖19 鋼絞線套管保護不全

圖20 鋼絞線套管保護損壞

圖21 鋼絞線套管口黃油封堵失效
1)重力式擋土墻存在墻后填土內未見土工格柵,墻后毛石砂漿不飽滿,墻頂局部見毛石外突和砂漿脫離,正面有裂縫和垂直貫通裂縫等情況;扶壁式擋土墻正面個別位置見露筋;護坡樁樁頂冠梁未施工,錨索未張拉,部分錨索缺失或未施工,錨索未按規范設置防腐措施或防腐措施已失效等情況。
2)部分墻段正面傾角小于設計相關資料中數值,差異超過 5°;背面墻段傾角差異<5°;部分墻段測量墻頂寬度與設計相關資料中數值偏差不超過 10 mm。
3)經抽樣檢測,重力式擋土墻砌筑水泥砂漿強度推定值為 10.6 MPa;扶壁式擋土墻混凝土抗壓強度推定區間為 30.4~31.4 MPa;護坡樁混凝土抗壓強度推定區間為 32.3~33.3 MPa。
4)扶壁式擋土墻中鋼筋間距實測值均比設計值大,范圍在 15~21 mm。實測值鋼筋保護層厚度均小于設計值,實測值比設計值小 13~16 mm。鋼筋間距的差距不均勻,鋼筋直徑的實測值大于設計值,鋼筋根數與設計根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