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藍
人類學家海倫·費舍爾(Helen Fisher)教授調查了全球近150個不同文化背景地區的數據,發現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熱戀對人的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影響極為相似:強烈眩暈的興奮感、食欲降低,對愛人的判斷扭曲(放大愛人的優點,縮小缺點),對客觀世界的知覺也發生扭曲。
我們常常戲謔一些處于熱戀中的人智商為0,那么,熱戀到底會不會讓人智商降低呢?答案是肯定的。
日本科學家川道博明與他的同事對處于熱戀早期的人進行了腦部成像觀察,發現他們大腦中參與“獎賞機制”的灰質減少了,這就降低了他們對獎賞的敏感性。
而大腦中的灰質不僅與“大腦獎賞機制”有關,部分灰質還與注意力、記憶力和情緒有關。
也就是說,當大腦中的灰質減少時,我們會在一定程度上變笨,也會變得更為焦躁不安。所以,當我們處于熱戀時,情緒更為不穩定,開心的事會讓我們更開心,傷心的事會讓我們更傷心。
除此之外,海倫·費舍爾也曾對處于熱戀初期的人進行腦部掃描,發現他們的多巴胺獎勵回路中尾狀核部分的血流增多。
尾狀核是行為動力的源泉,它能引導我們接近目標,驅使我們追求獎勵。而分泌更多的多巴胺,可以保證這一過程的愉悅感,強化我們的行為。也就是說,我們會很開心地不斷重復這一行為。
雖然戀愛的感覺很美好,但是它也讓我們變得不客觀。我們可能看不見對方的不足,認為對方很完美。

當我們處于熱戀中時,大腦的判斷中心前額皮質和影響社交認知的顳極與顳頂葉交界處會發生鈍化,進而造成我們對愛人的知覺發生扭曲。戀愛中的男女,大腦中的眶額皮質會受到明顯的影響,這使得他們不再對對方持懷疑或批評態度。
但是,僅憑多巴胺刺激的熱戀是很難長久的。一旦熱戀過去,大腦中的愉悅因子多巴胺消退后,大腦中的灰質會具有可逆性地增長回來,我們也就會看到對方的各種缺點。
很多人過了熱戀期就開始感受到對方的各種不足,就是因為大腦開始“清醒”了。所以,許多社會心理學家不支持閃婚,因為想要擁有幸福穩定的婚姻,雙方就必須等足夠長的時間。
當我們想要確定一段感情時,也需要不斷對自己提問:對方的小鳥依人是否過于黏人,長此以往我是否能夠接受;或者,對方的剛毅是否存在過多的武斷和大男子主義。
我們不能因為對方給我們帶來很多愉悅感受而忽視對方性格的長久影響。而且,只有在一開始考慮全面,感情才會更加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