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演:多洛塔·科別拉 休·韋爾什曼
主演:卡米拉·烏爾澤多夫斯卡
羅伯特·古拉奇克 米羅斯洛·巴卡
索尼婭·米特利卡
瑪格查塔·柯查恰沃斯卡
類型:劇情/動畫
上映日期:2023年10月13日(波蘭)
影片講述農家女孩賈格娜盡管深愛著青年安特克,但還是被迫嫁給了年長的富農博瑞納,后來賈格娜成為村民羨慕嫉妒恨的對象,不得不為維護自己的獨立而斗爭。
又一部銀幕上的諾獎作品
2023年10月5日(北京時間晚上7點),本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名單在瑞典斯德哥爾摩正式揭曉,新的諾獎作家正式誕生;八天后在波蘭的銀幕上,又一部源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同名小說的電影定與觀眾見面,文學與電影好像不舍晝夜的河流,一代又一代創作者的靈感在其中匯合、流淌。
于波蘭上映的這部諾獎改編新片名為《農民》,故事源自波蘭著名作家符瓦迪斯瓦夫·萊蒙特的四卷本長篇小說,1904年開始,《農民》分為四卷相繼出版,包括《秋》《冬》《春》《夏》,萊蒙特借四季更迭為背景,以完整而和諧的結構,莊嚴而充滿詩意的語言,表現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波蘭農民的苦難生活和英勇抗爭。1924年,臥病在床的他將諾貝爾文學獎捧入懷中,一年后病逝于華沙。
《農民》并非萊蒙特的小說第一次被搬上銀幕,早在1975年,他的另一部代表作《福地》就被本國的電影導演安杰伊·瓦伊達“轉譯”為影像,電影講述了卡羅爾、莫里斯和馬科斯三個好朋友實現辦工廠夢的過程,真實冷靜地為觀眾鋪陳開波蘭資本主義初期殘酷的社會畫卷。
導演安杰伊·瓦伊達在采訪中,為觀眾還原了一部分真實的萊蒙特,“在波蘭沒人喜歡現實主義文學,大家喜歡幻想,我們的作家,都在漫談我們有多墮落,或者我們應該有多大的目標。他們不喜歡寫我們每天的所見所聞,而萊蒙特不同,他一開始只是鐵路的監管員,從沒有當作家的打算,更別說諾貝爾獎獲得者了。但是他有一種獨特的本領:過目不忘。他曾和朋友們打賭,自己只要盯著街上看20秒,就能復述出任何見到的事物與細節。”幸運的是,這一難得的復刻真實的天賦,通過新片《農民》,依然可見其蹤跡。
《至愛梵高》導演再推新作
相比安杰伊·瓦伊達改編《福地》時的寫實風格,導演多洛塔·科別拉與休·韋爾什曼此回對《農民》這部作品進行了更加寫意的處理。這對導演搭檔的名字影迷可能并不陌生,2017年,他們曾合作推出一部動畫傳記片《至愛梵高:星空之謎》,影像采用梵高原畫作品中的人物原型還原梵高的藝術人生,可以說在內容與形式上達到了某種最高程度的契合。故事用一封無法投遞的信件,串聯起梵高在去世前最后六周與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人物之間的秘密,活動的畫面帶觀眾重返十九世紀末的歐洲,并陪伴梵高一同走完他最后的人生。
這一回講述19世紀末20世紀初發生在波蘭鄉村的故事,兩位導演延續了此前的形神統一的理念,他們從19世紀歐洲盛行的現實主義和前印象派繪畫中尋找靈感,使得全片保持了相對晦暗的影調,再利用超60位畫家的高超手繪技術,將影像拆解為一幀幀獨立的畫面,最終將79000幀的“時刻”串聯在一起,引領觀眾更加深入地進入到萊蒙特描繪的《農民》當中去。如果在獨具美感的畫面外,你更想知道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故事,也許預告片中的這句臺詞透露一二,“愛情來來去去,唯有土地永恒地留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