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精品微課
課標導覽
通過了解“三國同盟”與“三國協約”、薩拉熱窩事件、凡爾登戰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了解其基本進程以及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災難。
拓展延伸
為什么說沒有薩拉熱窩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戰也會爆發?
(1)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它改變了帝國主義各國的力量對比,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2)在西方列強爭奪世界霸權和瓜分殖民地的過程中,歐洲列強形成了三對基本矛盾,這三對矛盾的發展導致了兩大軍事集團——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的形成。這兩大軍事集團瘋狂的擴軍備戰,加劇了戰爭危機,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所以薩拉熱窩事件只是雙方發動戰爭的一個借口,即使沒有薩拉熱窩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戰也會爆發。
隨堂練習
1. 下圖反映的史實是( )
A. 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歐洲
B. 拿破侖帝國時期的歐洲
C. 南北戰爭時期的美國
D.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歐洲
2. 一位英國政治家說:我們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一戰”中為自身利益而望風使舵,背叛“朋友”的國家是( )
A. 德國 B. 法國
C. 意大利 D. 英國
3. 下圖是某同學整理的歷史知識卡片,與此相關的是( )
A. 索姆河戰役
B. 凡爾登戰役
C. 莫斯科保衛戰
D.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4. 一戰期間,大批婦女進入工廠和管理部門,英國軍隊中甚至出現婦女團隊。戰爭結束后,一些國家先后把普選權擴大到婦女。材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戰( )
A. 提高了婦女地位
B. 實現了男女平等
C. 推動了生產發展
D. 壯大了工人力量
5.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世紀末,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激化,德國外長皮洛夫宣稱:“讓別的國家分割大陸和海洋,而我們德國滿足于藍色天空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也要求陽光下的地盤。”
——摘編自《世界歷史》
材料二 1914年8月,當戰爭爆發時,一位德國官員絕望地評價道:“這一切都來自這種該死的聯盟體系,它們的較量是現代的禍根。”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大約有6 500萬人參戰,1 000萬左右的人喪生,2 000萬左右的人受傷。戰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據估計損失約1 700億美元。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奧作戰)和南線(塞爾維亞對奧作戰),其中又以西線最為慘烈。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戰資料統計表
(1)材料一說明了德國有什么企圖?據此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
(2)在材料二中的“聯盟體系”中德國屬于哪一集團?另一集團的核心是哪國?最終引爆這場戰爭的導火索是哪一歷史事件?
(3)根據材料三、四,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
【參考答案】
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工業革命 瓜分世界 三國同盟 三國協約 擴軍備戰
一戰的爆發:薩拉熱窩事件 1914 奧匈帝國 協約國 意大利
一戰的進程和結果:歐洲 凡爾登戰役 美國 俄國 1918 世界霸權 帝國主義 優勢地位 民族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