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地處燕山以北長城地帶,其從公元3世紀起就成為內地與邊疆互市貿易的場所,多民族聚居、多種文化并存,是中原農耕文化與草原游牧文化交錯、碰撞、融匯的區域,呈現出長城地帶特有的古文化風采,也是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源頭之一。
承德館藏文物豐富多彩,歷史脈絡清晰,體現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本文擷取數件來自承德館藏的文物精品,以饗讀者。

遼 綠釉雙猴攀系刻花帶蓋雞冠壺
口徑5.8厘米 底徑7.4厘米 高30厘米
壺扁體,上薄下厚,短直管狀口,上有蓋,旁有雙孔系,呈凹字形。兩系后各塑貼一猴攀緣。壺身兩側各有棱角突出的曲線皮囊縫合痕,平底內凹。器身滿掛綠色鉛釉至足底,壺兩側陰刻卷草紋。造型規整,制作精細,為遼代瓷器精品。

唐 鎏金獅紐“契丹節度使印”
邊長6.5厘米 高4.3厘米
材質為銅質鎏金。印背盝頂式,四坡面陰刻四只姿態各異的獅身紋,背中凸起斜坡狀二層臺,上鑄一頭蹲坐獅為紐。獅身高3厘米,頭稍昂,發毛后披,眼平視,嘴微合而露齒,胸前突,尾下垂置于右后側。印文為“契丹節度使印”六字。蹲獅造型生動,為唐代官印。

秦 鐵權
底徑23.4厘米 高20.5厘米 重3285克
鐵質。權呈半圓形狀,頂部微平有一弧形紐,底部有一圓孔,圓孔內附一鐵錠。權通體用李斯小篆陰刻秦始皇詔書:“廿六年皇帝盡并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為皇帝乃詔丞相狀綰法度量則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權體完整,詔書字跡清晰。

西漢 八枚“半兩”鉛母范
長15.9厘米 寬8.9厘米
鉛質。范身呈長鏟形,上端兩角折肩,折肩中部為漏斗狀澆口。其斷面呈橢圓形,澆口連通總流,兩側各有四條支流,與支流相連的是8枚半兩錢模。澆口、主流、支流及錢模均突出范面,錢徑2.65厘米至2.75厘米,穿寬0.9厘米至1厘米。錢模無內外郭,略呈方圓形。錢體較薄,錢面陽文篆書“半兩”二字。
金 “惠州之印”
邊長8.7厘米 厚1.6厘米
銅質。印為正方形,長方形柱紐,鑄陰文九疊篆“惠州之印”四字。紐頂部有“上”字銘文,字跡工整,筆畫勻稱。惠州城曾為遼澤州、金惠州,這是一枚鑄造精細的金代官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