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然
帶狀皰疹,民間又稱“蛇纏腰”“纏腰龍”“蛇盤瘡”,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感染性皮膚病。除了腰部,還可發生于胸背、面頸、四肢,半側身體可出現一片片紅色的水皰,從外形上看,就像一條蛇,因此而得名。帶狀皰疹會引起患者強烈的痛感,讓人備受煎熬。哪些人是帶狀皰疹高危人群?如何積極預防帶狀皰疹?下面請北京友誼醫院副主任醫師王美芳為大家進行講解。
初次感染水痘-帶狀皰疹病毒通常發生在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身上,以全身伴或不伴瘙癢、水皰樣皮疹和發熱為特征。水痘通常具有自限性,但病毒具有親神經性,感染后可長期潛伏于脊髓神經后根神經節的神經元內。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免疫力的下降,帶狀皰疹的發病風險不斷增加,嚴重威脅我國50 歲及以上中老年人的健康。

在帶狀皰疹發病的初期,常有乏力、低熱、食欲不振等全身表現,患處皮膚有灼熱感或神經痛。2 天后,患處皮膚出現潮紅斑,隨后出現成簇狀分布而不融合的丘疹,繼而變成水皰,水皰周圍有紅暈表現。水皰隨后會干涸、結痂脫落,可能有色素沉著。當然也有在發病時水皰不明顯,甚至沒有皮損,只有疼痛。
除了皮損,神經痛是常見且惹人煩惱的表現。這種疼痛可發生在皮疹前或皮損痊愈后,疼痛表現為鈍痛、跳痛,常伴有燒灼感,有的表現為劇烈的刀割痛、過電樣疼痛,讓人難以忍受。大部分人的疼痛感2~3 周會逐步消失,也有相當比例的患者會一直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這種疼痛被稱為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數據顯示,5%~30%的患者會出現后遺神經痛,其中30%~50%的患者疼痛時間可持續1 年,部分患者甚至在10 年以上。
50 歲及以上的中老年人:帶狀皰疹可發生于任何年齡,高齡是最大的危險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對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的抵抗力會越來越差。據統計,99.5%的50歲及以上的中老年人體內均可潛伏著水痘-帶狀皰疹病毒。
有慢性病史的人:相比一般人,患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類風濕關節炎的患者發生帶狀皰疹的風險增加。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免疫系統疾病患者、腫瘤患者、使用免疫抑制藥物的患者。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中招。
此外,緊張勞累、熬夜失眠及焦慮、壓力大等精神因素也可誘發此病。
預防接觸患病人群:對帶狀皰疹患者應采取接觸隔離措施;對水痘和播散性帶狀皰疹患者應采取隔離措施直至皰疹處皮膚全部結痂。
及時就診及治療:出現癥狀后的72 小時內是治療的最佳時機,很多患者出現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正是因為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治療帶狀皰疹目前沒有特效藥,但是通過藥物治療,如抗病毒藥、神經營養藥物、鎮痛藥物及外用藥物等,可以起到縮短病程、減輕疼痛癥狀、預防感染等作用。
提高自身免疫力:50 歲及以上易感人群自身免疫力的提高是基礎預防措施。對中老年人而言,要注意營養的均衡搭配,選擇新鮮蔬菜、水果及魚、肉、蛋、奶等飲食;避免熬夜,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態,勞逸結合,避免精神緊張、焦慮等。
接種帶狀皰疹疫苗:50 歲及以上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推薦接種重組帶狀皰疹疫苗,兩劑次接種后保護效力在90%以上,預測保護時長至少在20年。

掃碼收聽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