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穎 蔡揚 王亞靜 劉怡
【摘 要】牙周病學作為口腔醫學的基礎學科,一直以來授課是以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為主。就當前牙周病教學現狀來講,其與時代發展趨勢之間并未緊密聯系在一起,且思政課程在各專業、學科均有深入推進,但牙周病教學中關于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并不多,學生難以在其影響下更好地發展個人思想道德素養。本文主要針對牙周病學中融入思政元素的重要意義,以及牙周病學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內容與教學目標展開研究,旨在加強對學生思想素質的培養,使學生可以加強對自身思想行為的規范。另外,通過牙周病學教學思政元素的融入,促進教學模式獲得優化,提升教學質量,使學生也能基于此受到積極正向的影響。
【關鍵詞】牙周病學;思政元素;實踐技能
中圖分類號:R781.4; R42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4949(2023)17-0108-04
基金項目:貴州醫科大學“課程思政”建設項目(編號:SZ2021032)
Application of the Teaching Mode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Teaching of Periodontology
PENG Ying1, CAI Yang1,2, WANG Ya-jing1,2, LIU Yi1,2
(1.Periodontology and Oral Mucosa Department of Affiliated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of 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iyang 550001, Guizhou, China; 2.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iyang 550001, Guizhou, China)
【Abstract】As a fundamental discipline of oral medicine periodontology has always been taught with professional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skills as the main focus. As far a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eriodontology teaching is concerned, it is not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times,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has been further promoted in various majors and disciplines. However, there is not much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teaching of periodontology, and it is difficult for students to better develop their personal ideological and moral literacy under its influence.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significance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periodontology, as well as the content and teaching objectives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periodontology, aiming at strengthening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deological quality, so that students can strengthen their own ideological and behavioral norms.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teaching of periodontology, the teaching mode is optimized and the teaching quality is improved, so that students can also be positively affected based on this.
【Key words】Periodontolog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actice skills
凡事以德為先,對醫學生的培養除了專業技能之外,醫德是排在首位的。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1]中指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不可割裂”。醫學院校作為培養醫師的搖籃,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2]。之后,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立什么樣的德”和“樹什么樣的人”,除了對專業的培養,對學生思想政治的培養同樣重要[3]。“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是立德樹人的根本問題[4]。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爭取在我國高等教育事業中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總書記對思政課程的重要性進行了充分說明,并且主張利用好課堂途徑,持續加強學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能力,“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即所有課程都要添加思政元素,這為高校立德樹人的工作指明了方向[5]。孫思邈所著《大醫精誠》作為中國古代杰出的醫德經典著作,是醫學生醫德教育的重要資源,其倡導“精”與“誠”結合、“德”與“技”并重[6]。孟煥新[7]研究結果顯示,在我國牙周健康率高的地區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長,呈正相關;而牙周炎患病率高的地區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短,呈負相關;調整了社會經濟因素后則證實重度牙周炎對壽命的影響更大,說明牙周健康可能是人長壽的基本保障之一,牙周病可防可治。牙周病學作為口腔醫學的基礎學科,一直以來的授課是以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為主,在以上思想的指導下,我院現將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力求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醫學人才。
牙周病學在口腔醫學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口腔醫學的基礎學科,2018-2021年“健康口腔 牙周護航”已經連續3年作為年會主題,2021-2023年年會新主題為“健康口腔 守護天然牙”[8],可見牙周健康的重要性,它作為一切口腔健康的基礎,也是口腔內各種治療的基石。此外,牙周醫學作為牙周病學的一個新分支,意指牙周病與全身健康或疾病有著雙向的密切關聯,即牙周病可能影響全身健康或疾病,而系統疾病也可能影響牙周健康或疾病。目前,研究表明[9],牙周感染及其引起的免疫炎癥反應是心腦血管疾病(動脈硬化、心肌梗死、腦卒中等)、糖尿病、妊娠并發癥、呼吸道感染、類風濕關節炎等的重要危險因素。而牙周炎的易感因素也與相關的全身系統性疾病和身體狀況密切相關,比如內分泌疾病如糖尿病和激素變化、血液疾病和免疫缺陷、精神壓力和心理障礙、營養不良等也會增加患牙周炎的風險,并影響牙周治療的效果[9]。
牙周病是口腔兩大類主要疾病之一,成年人的發病率高達90%,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牙周病的發病率增高[9],加上國人的口腔保健意識欠佳,就診率較低,發展到后期,牙周炎導致牙齒脫落牙列缺失的幾率較高。總之,患牙周病人群數量巨大,覆蓋年齡段較廣,此時,醫師不僅需要良好的專業技術,醫患溝通、人文關懷、心理支持和理解顯得尤為重要。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10],我國老年人牙周病患病率在80%以上,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牙周病更將成為突出的保健問題,口腔健康水平顯著影響老年人的全身健康及生活質量,成為個體壽命的重要影響因素。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人體的10項健康標準中,第8條為“牙齒清潔,無齲洞,無疼痛,牙齦顏色正常,不流血”[11],我國對照此項標準還有很大的差距。醫學教育的核心是生命教育,“以患者為中心”是現代醫學教育的人文教育目標,因此,將思政元素融入課堂是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符合國家整體發展策略。將思政元素融入牙周病學的教學中,既能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政治站位,為建設健康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健康基礎。
2.1 培養學生責任感和使命感 采用PPT對基礎知識的篇章進行講解,通過講解學科發展歷史喚醒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對第一章緒論的講解,介紹牙周病學在口腔醫學中的重要性及牙周病學的發展過程。20世紀70年代我國牙周病學先驅黃宗仁教授在我國百廢待興的階段創辦了第一所培養口腔衛生士的職業學校——上海市三好中學職業高中,下設口腔衛生士專業,成功地培養出我國第一批正規的口腔衛生士。之后黃老師結合我國國情,編寫教學計劃、教材到授課,親歷親為,從中挖掘牙周病學發展中的人文精神,對學科的發展追根溯源,致敬醫學前輩,講好醫學故事,進行生命教育,認識生命價值,認識人類牙周病學的發展過程,繼而達到強化醫德教育、喚醒學生使命感的目的。通過引導學生關心患者、心系社會,激勵學生為緩解老百姓掉牙的問題,勇挑重擔,為祖國醫療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通過對第三章牙周病的分類和流行病學進行講解,介紹國人的牙周病患病情況及患病率,引導學生思考口腔醫生的責任和使命,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牙周病的分類隨著人們對該疾病的深入認識得到了不斷的完善,經歷了多次的分類改革,這很好地反映了科學發展進步的過程,這是一個漫長曲折卻充滿激情的動人過程。通過介紹牙周病的危險因素,讓學生學會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深入思考國人早掉牙的內在原因,引導學生思考分析社會因素。從而喚醒學生作為一名口腔醫師的使命感,培養開拓思維的習慣,培養循序漸進、實事求是,反對一知半解和夸夸其談的學習態度,培養其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培養其對科學的熱愛,對學習的熱情;培養其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習慣。
通過對第四章牙周微生物學牙菌斑生物膜的講解,并舉辦“牙菌斑致病學說辯論會”,讓學生認識到菌斑生物膜的形成是一個過程,若能在該過程中阻斷菌斑的形成,就能從根本上預防牙周疾病的發生。這就培養了學生預防大于治療的理念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勤于思考,追根溯源,勇于提問,不盲從,敢于挑戰權威,追求真理,實事求是的民主學術精神。
2.2 啟發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 采用雨課堂線上線下雙線教學、結合案例分析對基礎知識章節進行講解,啟發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通過對第五章牙周病的局部促進因素進行講解,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并從社會因素、局部促進因素上對國人牙齒早掉的原因進行分析。在患者就診時告知各種牙周病的保健知識,有利于干預局部促進因素,培養預防大于治療的理念。通過對第六章牙周病宿主的免疫炎癥反應和促進因素進行講解,強調牙周病與全身健康的緊密聯系,提升口腔醫學生在全民健康中的責任意識及擔當意識。對伴有全身疾病患者的牙周治療,強調醫者仁心,培養法律意識,注意醫療安全。通過對第七章牙周病的主要癥狀和臨床病理的講解,讓學生掌握牙周病的四大臨床表現,在牙周疾病患者中,很多早期牙齦出血,但未及時就醫,幾年后繼發牙齒松動、咬合不適等癥狀,以達到早期預防牙周炎,給患者建立起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療,進而取得更滿意治療效果的目的。在此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共情意識、自律意識和醫患溝通能力。
2.3 培養學生醫患溝通能力及換位思考能力 采用病例為導向結合PBL教學法對疾病篇的章節進行講解,培養學生醫患溝通能力及換位思考能力。通過對牙周病的檢查和診斷、牙齦病、牙周病以及牙周病的伴發病變等章節進行講解,培養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在與患者接觸中,醫生所要評價的不僅是患者的病情,更需要對患者的其他方面尤其是心理作出評估。通過培養醫患溝通能力,繼而培養學生換位思考的能力。
2.4 培養學生服務意識及愛崗敬業精神 采用PPT講授和實操演示對治療篇的章節和實習教程進行講解,增強服務意識及愛崗敬業精神。通過對第十二章牙周醫學進行講解,強調牙周病對全身健康的影響,提升口腔醫學生在全民健康中的責任意識及擔當意識。通過對第十三章牙周病的危險因素評估和預后進行講解,強調整體觀念,樹立為患者著想的意識,綜合評估推薦最佳方案。緊扣“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責任和使命,培養學生科學情懷,責任意識,擔當意識,法律意識,合作精神及醫者仁心精神。
通過對第十四章牙周病的治療計劃進行講解,了解全身疾病和老年人的牙周治療特點、預后判斷,為特殊人群做好特殊關懷。通過對第十五章牙周基礎治療進行講解,激勵學生掌握好牙周基礎治療技術,為在我國高發病率的牙周炎治療做貢獻,從而提高國民的口腔健康。通過對第十六章牙周病的藥物治療進行講解,掌握牙周病藥物治療的基本原則,避免抗生素濫用,切實從患者角度出發,幫助其選擇最合適的藥物治療。通過對第十七章牙周病的手術治療進行講解,掌握各種牙周手術的適應證,為患者選擇最佳的手術治療方法,減少患者的痛苦,學會從患者角度出發,同時加強醫患溝通。通過對第十八章牙周病的療效維護和預防進行講解,維護治療是牙周炎治療中最重要的階段之一,要治療為輔,預防復發為主,掌握這部分內容能減少患者的時間和醫療成本,要學會換位思考,切實為患者著想。以達到共情能力培養及特殊人群的醫患溝通、換位思考的目的。通過對牙周病學實習教程進行講解,了解和學習口腔衛生宣教的內容和方法,在臨床操作中準確掌握技能,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通過臨床接診,使學生理解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和醫學人文素養的重要性。通過醫患溝通、臨床檢查及操作講解,強調規范操作,樹立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高尚醫德。培養學生醫患溝通技巧,增強學生同情心和責任感,增強服務意識,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思政課教學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真實的思政課教學成效絕不是幾門課程的考試成績所能代表的,有些時候考試成績也會掩蓋思政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院旨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以期達到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3.1 注重現實思政案例運用 在將思政元素運用到牙周病學教學當中過程中,應注重思政案例的運用,講案例和講授內容之間進行結合,潛移默化中對學生形成影響。具體實施時,可以將牙周醫學專家進行牙周疾病診斷、牙周疾病治療時體現出的一絲不茍、嚴謹求實、精益求精精神引入教學中,以此對學生進行鼓勵,引導學生形成正確三觀,并且在學習中產生更強的動力性。在講解牙周疾病促進因素過程中,提高學生對于口腔常見病、多發病,形成全面性、系統性、動態性認識,幫助學生形成對知識的綜合性架構,樹立整體診療觀念,使學生形成良好醫學思維。
3.2 加強實驗教學活動開展 牙周病學在理論性和實踐性上均比較強,實驗屬于將臨床和課堂之間聯系在一起的紐帶,實驗教學開展時,可以運用情景模擬、角色扮演方式,促進學生產生感同身受之感,并且認識到人文關懷得重要性,推動學生對個人職業素養、職業責任展開反思,充分了解到口腔工作者的工作使命。同時,可以通過感知教師在實驗中所表現的認真、嚴謹態度、高尚醫德、精湛醫術,了解到個人在工作中具備這些優秀品質的意義,進而實現有效課程思政。
3.3 提升教師正確思想認識形成 在將思政元素融入到牙周病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融入效果,會產生比較直接的影響,為保證思政元素有效融入,教師應針對課程思政形成正確認識,合理將思政元素和專業教學之間進行結合。在實際教學中,應避免使用單一教學方法,體現出教學的靈活性。促進整體教學實現與時俱進,體現出教學的趣味性、多樣性。這便需要教師認識到牙周病學為認為科學以及自然科學之間進行結合的體系,在針對學生進行培養過程中,不僅需要促進其加強對專業技能、專業知識的掌握,也需推動其科學精神、道德素養多方面的提升。教學開展時,運用比較自然的方式結合思政元素。并且應充分考慮到學生思維方式,做好對思政元素的整合以及選擇,避免運用灌輸式方式講授。
綜上所述,在牙周病學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意義重大,有利于培養喚醒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啟發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培養學生醫患溝通能力及換位思考能力,增強服務意識及愛崗敬業精神。在此過程中,要注重運用現實思政案例,加強開展實驗教學活動,提升教師正確思想認識。在實際教學中應多多融入思政元素,以促進培養全方位的口腔醫師。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2020-06-01)[2023-05-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 t20200603_462437.html.
[2] 焦揚.“始終把立德樹人作為學校立身之本”[EB/OL].(2017-08-24)[2023-05-15]http://theory.people.com.cn/ n1/2017/0824/c40531-29490914.html.
[3] 許咸宜.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EB/OL].(2023-01-20[2023-05-15].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2/0804/c40531-32493926.html.
[4] 中共中國人民大學委員會.培養什么人 怎樣培養人 為誰培養人[EB/OL].(2020-09-01)[2023-05-15]. http://www. qstheory.cn/dukan/qs/2020-09/01/c_1126430105.htm.
[5] 齊鵬飛.思政工作應“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EB/OL].(2018-06-21)[2023-05-15].http://theory.people.com.cn/ n1/2020/0616/c40531-31747953.html.
[6] 李雋,李亞軍,馬真,等.《大醫精誠》醫德思想融入當代醫學生醫德教育的路徑研究[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9,32(9):1212-1216.
[7] 孟煥新.從前后兩次牙周病國際分類看牙周病學的發展及今后主要任務[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21,14(4):385-388.
[8] 2020年第十五屆中國口腔醫學十大新聞評選結果[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21,19(1):65.
[9] 孟煥新.牙周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20.
[10] 張碩,張戎,劉洪臣.老年人缺牙的危害與防治要點——論老年人口腔健康標準之無缺牙[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20,18(3):165-168.
[11] Sheng X,Xiao X,Song X,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oral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among the elderly in Southwest China from 2013 to 2015[J].Medicine (Baltimore),2018,97(21):e10777.
編輯 張孟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