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 宋軍
數學作業是為鞏固數學知識、搭建數學知識結構、培養學生學科素養而布置的教學活動,是數學教學的一部分。“雙減”政策的實施對作業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應以減負增效為目標,設計多樣化作業,以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發展。
以現實生活為背景設計作業。以現實生活為背景設計作業,可以增強作業的實踐性和應用性,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的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例如,設計一個與購物相關的作業。學生可以自行選擇某一類商品進行價格比較和折扣計算,在此過程中,直觀感受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興趣,教師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引導學生通過調查、訪談等方式搜集相關數據,并進行分析和計算;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共同完成購物作業,通過交流來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拓展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以實踐活動為背景設計作業。以實踐活動為背景設計作業,可以增加學生的實踐經驗和動手能力,使學生能夠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情境中。例如,設計一個測量活動的作業。學生可以選擇一個具體的場景,如校園、家庭或社區,通過測量、記錄和分析相關數據,來探索數學與實際問題的聯系。他們可以測量校園中不同建筑物的高度、家庭中各種物體的重量等,在此過程中培養觀察能力和測量能力。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效果,教師可以采取如下措施:組織學生參觀實際場景,讓他們親手測量,感受數學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價值;引導學生進行數據收集和整理,并通過圖表或圖形來展示結果,增強學生的數據分析和表達能力;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分享實踐經驗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以實驗教學為背景設計作業。以實驗教學為背景設計作業,可以培養學生的實驗精神和科學思維,使學生能夠運用數學知識進行實驗設計和數據分析。例如,設計一個與植物生長相關的作業。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的植物種類開展實驗觀察,測量和記錄植物的生長參數,如高度、葉片數目等,通過分析實驗數據,培養實驗設計和數據處理能力。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驗能力,教師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引導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收集和記錄數據,并通過圖表或圖形來展示結果,加深學生對數據分析的理解;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共同設計實驗方案,互相交流和討論實驗結果;鼓勵學生進行實驗結果的預測和驗證,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實驗精神。
以自主創作為背景設計作業。以自主創作為背景設計作業,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設計一個與數學模型相關的作業。學生可以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實際問題,通過建立數學模型來解決,如交通流量、人口增長等。過程中,他們需要分析問題的特點和需求,選擇合適的數學工具和方法,并進行模型的建立和計算。為了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采取如下措施: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問題和方法,并提供必要的指導和支持;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分享創意和經驗,互相評價和改進作品;鼓勵學生展示和分享作品,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其表達能力。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傳統的數學作業往往以機械記憶或簡單計算為主,缺乏趣味性和挑戰性,容易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厭倦和抵觸情緒。而多樣化的作業設計則能夠以更加靈活的方式,創造出豐富有趣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以現實生活為背景的作業設計中,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情境中,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促進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和理解。這種形式的作業設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使他們更加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
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傳統的數學作業往往由個體完成,學生之間缺乏交流和合作的機會,容易導致閉門造車。多樣化的作業設計則強調小組合作,注重學生間的彼此分享和支持。例如,在以實驗教學為背景的作業設計中,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實驗觀察和數據分析,通過合作來提出問題、收集數據、得出結論。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合作和溝通能力,還可以拓寬學生的思維,促使他們在合作中共同解決問題。
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傳統的數學作業往往是有標準答案的填空題或計算題,學生套用公式或機械地進行計算即可完成。而多樣化的作業設計,可以讓學生面對更加開放和復雜的問題,需要學生運用數學知識進行分析、推理來解決問題。例如,在以自主創作為背景的作業設計中,學生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實際問題,并設計相應的數學模型來解決。這種自主創作的方式要求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創造性地運用數學知識,從而培養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