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錢敏
偉大的精神需要有人創造,也需要有人宣揚。近日,北京市中關村街道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宣講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
15年前,汶川特大地震給災區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災難無情人有情,由353名北京消防特勤官兵組成的救援隊第一時間趕赴災區,成為首支入川救援的外地消防隊伍。
7月14日下午,記者跟隨中關村街道宣傳科科長劉寒曉一行,來到北京市海淀區消防救援支隊八家消防救援站。在這里,90后消防員熊貴濤精神抖擻地面對鏡頭,講述對抗震救災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地震發生時,17歲的熊貴濤正在四川上學。地震發生后僅1個多小時,他就看到消防救援人員冒著房屋二次坍塌和余震不斷的危險,在廢墟上英勇救人,這讓他在絕望中感受到生的希望和祖國的強大。從此,那一抹“消防橙”悄悄烙進17歲少年的心里。第二年,熊貴濤如愿成為一名消防員。“我要將愛傳遞下去,以自己的力量幫助更多人從絕望走向希望!”
當天上午,中關村街道還組織了3場視頻錄制,分別由雙榆樹派出所民警王林銳講述抗洪精神,嫦娥六號任務總體副主任設計師趙洋講述探月精神,有著30多年黨齡的退伍軍人于小衛講述王杰精神。
建黨百年之際,黨中央批準了中宣部梳理的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46種精神。為了宣傳、傳承、發揚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中關村街道大膽創新,進行了富有特色的探索。
據中關村街道黨工委書記董智杭介紹:“街道此次結合地域特色,邀請46位來自地區各行各業的黨員拍攝錄制46期短視頻課程、講述46種精神,印制具有中關村街道特色的精神譜系視頻書,并在拍攝完成后挑選優秀代表組織線下宣講,讓宣講者講述精神的同時結合工作宣講自身感悟,以在講述中宣傳、在學習中傳承、在實踐中發揚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
劉寒曉告訴記者,在整個拍攝過程中,大家的配合度都很高。她在拍攝現場明顯能感覺到,拍攝對象和單位為了這次拍攝,用心地做了很多準備工作。
為了配合中關村街道完成拍攝任務,項目合作方北京睿風迅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始人馮煥麗從網上“大海撈針”,找到《人民周刊》雜志社出版的《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增刊,如獲至寶。在寫系列視頻串詞時,她會頻繁翻閱該書,學習參考關于每種精神的文章。
“偉大精神引領偉大事業。”劉寒曉說,“深入挖掘這些精神在中關村地區的生動實踐和鮮活案例,充分發揮地區實踐及寶貴精神的立德樹人功能,能夠實現物質與精神、激情與理性、理想與現實、思想與實踐的深度互動、完美融合。”
在董智杭看來,開展精神譜系首批46種精神的拍攝和宣講工作大有裨益。當前,全黨正在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以此為契機傳承和弘揚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能促進主題教育深化,從思想滋養、黨性修養、實踐素養等多維度激發和提振黨員干部精氣神。此次開展精神譜系首批46種精神的拍攝和宣講工作,有助于加強地區廣大黨員干部思想建設,豐富黨員干部思想滋養,鍛造共產黨人的“金剛不壞之身”,確保在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面前,始終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