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婉瑤

摘 要:隨著環保觀念的深入人心,低碳理念逐漸被大眾熟知,并應用于各行各業發展中。園林景觀設計作為維持城市碳循環的主要措施之一,原理是基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通過對園林植物的合理搭配實現城市碳循環。基于低碳理念,圍繞園林景觀設計問題與優化對策進行探究。
關鍵詞:低碳理念;景觀設計;植物配置;園林景觀
近些年,環境污染加重導致生存環境持續惡化,特別是在溫室氣體的排放上,居高不下的排放量加快了全球變暖進程。在此背景下,低碳理念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熱點話題。園林景觀作為連接城市生活與自然環境的樞紐,是城市基礎建設的重要組成內容,因此探析低碳理念下的園林景觀設計問題,對于城市低碳發展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低碳理念的重要性
就我國國情而言,科技、醫療、教育、經濟等資源都集中在大城市,人們為獲得更好的生活環境,大量向城市遷移,導致城市人口越來越密集。為保障城市居民日常生活,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及資源,進而一定程度上導致城市污染問題越發嚴重。對此,相關部門在城市規劃設計時,應將低碳理念融入城市規劃設計中,通過引入先進環保技術緩解城市污染問題。特別是在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上,由于過往城市建設往往不重視對環境的保護,城市綠地稀少,阻隔了居民與大自然的接觸,這一方面不利于城市居民身心的健康發展,另一方面綠色植物的缺乏也會加劇碳排放問題。基于此,相關部門應加大對園林景觀的投資力度,貫徹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綠色發展理念,在園林景觀設計中融入低碳理念,通過優化園林景觀的規劃設計、施工建設、綠植養護等,打造特色城市園林景觀,改善市容市貌的同時,提高城市空氣質量,修復城市生態環境,為城市居民創造舒適健康的居住環境。
二、低碳理念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原則
(一)因地制宜
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應用低碳理念應遵循因地制宜原則,在不破壞城市原有人文風景與自然景觀的基礎上,結合景觀選址的民俗風情及地勢地貌,合理開展園林景觀設計,盡可能在原有場地基礎上建造園林景觀,基于原有場地地勢形態種植植被,合理增加植被覆蓋面積,最好使用原有材料及本地植物開展場地設計,以降低各類建設材料及植物的運輸成本。
另外,不同地理環境及氣候下適宜生長不同的植被類型。在園林景觀植被類型選擇上,不能一味追求設計效果,盲目選擇與當地氣候和環境不符的植物,加大植物成活難度,出現不必要的資金浪費。應盡量選擇當地特有或常見物種,以提高植被成活率與園林景觀的觀賞性,這同時也有利于后期的園林維護,保護當地植被,減少外來物種入侵。
(二)生態協調
相關人員應深入研究當地的生態循環特征,結合當地氣候環境,保障園林景觀與當地生態系統的協調一致性。園林景觀設計在風格、人文等方面需與當地大環境保持一致(圖1)。為此,相關部門需做好現場調研與實地勘察工作,遵循當地的生態特色,考慮生物多樣性,提高園林景觀設計的生態性,避免園林景觀建設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另外,園林景觀植物的鋪設、搭配、設計、選擇,應圍繞提高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生態環境開展,盡可能貼合城市原有生態循環,增強植物光合作用,打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空間,有效改善城市空氣質量。
(三)植物群落
為提高園林景觀的碳吸收能力,相關部門應選擇成活率高、固碳能力強的植被類型,如夾竹桃、木荷、垂柳等,且為提高園林景觀的美觀性,在對園林景觀進行設計時,應具備一定的前瞻性,綜合考慮綠植的季節性特征,結合四季氣候變化,合理選擇植被類型,確保居民一年四季都可以欣賞到不同的植物,并借助植物群落具有的集聚效應,增強園林景觀的固碳作用。另外,在植被搭配選擇上,可以用低矮灌木搭配高大喬木、常青植物搭配落葉植物,以此提高植物群落的穩定性,形成較佳的生態效益。
三、園林景觀設計中低碳理念的應用策略
(一)科學選址
所有的園林景觀設計及規劃都是圍繞場地開展,如果場地選擇不合理,則會使園林景觀的實際效益大打折扣。因此,在園林景觀選址上,相關人員應親臨選址場地,對場地氣候環境、地形地勢、土壤條件、交通狀況、車流及人流分布、周邊建筑群體分布等進行詳細勘察,同時結合植被生長特點及生長環境,合理選擇園林建設地。另外,還要注意保護場地的原有生態循環。
設計人員應對場地的土壤成分進行分析檢測,明晰土壤的酸堿性與成分,判斷選址是否適合用來種植植被、能否支持植被長期生長,如不能,則需對土壤進行適當改良。如土壤改良后仍不符合植被生長要求,應重新選址。此外,基于低碳理念的園林植物景觀設計,主要是通過將土壤轉移到土場、植物種植后回填的方式,保持植物根系的完整性,確保植物能夠獲得良好的土壤環境。
(二)優化設計方案
想要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凸顯低碳理念,需要對園林景觀設計方案進行優化,通過合理擴大綠化面積,增強園林景觀固碳作用,從而為居民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為加大低碳理念落實力度,設計人員應結合設計需求及當地生態地理條件,比對各設計方案的優劣,從中選出最佳設計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在方案選擇上,首先要考慮植被生長需求,分析植被的空氣凈化效果,并將其作為園林景觀設計的考量標準之一。其次,重點考慮園林選址的土地利用率,在城市土地資源愈發緊張的當下,如何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是擺在所有人面前的難題,園林景觀設計也是如此。設計人員可通過提高土地垂直空間利用率及平面空間利用率,打造多層次的園林景觀生態效果。最后,考慮園林的綠化密度,通過合理的植被種植模式提高園林種植比重,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提高各類資源的利用率。
(三)做好植物養護工作
植被生長一段時間后,在形態上可能會發生一定變化,部分植被還可能會出現病害問題。為提高園林植被的觀賞性、生態性以及美觀性,需要定期對植被進行養護。
1.除草
雜草會與植被搶奪土壤養分,如果不及時清除,一旦雜草蔓延,則會導致植被死亡,降低園林景觀的固碳效果。對此,通常采取人工拔除的方式清除雜草,但人工清除速度較慢,效率不高;化學除草雖然效果好,但會對生態環境帶來負面影響,易出現農藥殘留,破壞土壤中的營養成分。以上兩種除草方式都與低碳理念相背離,因此,園林景觀管理者應積極探索新的除草方法,選擇既不破壞生態環境又兼具高效率的除草方法。如封閉除草,就是一種污染小且效率高的除草方法,將其用于草坪除草,首先要對土壤采取封閉措施,借助生物藥劑形成相應的生物膜覆蓋地表,在雜草未萌發前將其除殺。該方法具有安全性高、效果好、成本低、維持時間長等優勢,與低碳環保理念要求相符。
2.施肥
植物生長需要養分,養分不充足會導致植物生長發育不健康、出現病害,而肥料過多或過少都會對植物的生長造成負面影響。因此,要結合植物自身生長特點及時補充養分,并嚴格把控肥料用量。肥料選擇上,應選擇符合低碳要求的肥料,最好選用污染小的生物復合肥或全元素、高濃度、低污染的復合肥,這兩種肥料水溶性好,易于植物吸收,土壤殘留較少;施肥方法選擇上,葉面噴灑、滴灌、無人機噴灑都是目前較為常見的施肥方式,需要相關人員根據植被種類及園林景觀構造進行合理選擇。
3.澆水
澆水是植物養護環節的重中之重,工作人員應根據植被類型及生長環境要求,合理設置澆水間隔時長。一般來說,木本花卉類澆水比較少,蘭科植物、蕨類植物澆水需求大,多漿類植物澆水需要少。同一種植物不同時期所需的水量也各不相同:休眠期不能過多澆水,部分植物休眠期不需要澆水;生長期的植物則要多澆水,保持水量充足。同時,同一種植物不同季節的澆水量也不相同:冬季光照弱,溫度低,應少澆水,如果存在凍土帶,應等凍土融化,在中午前后進行澆水,防止凍害;夏季溫度高,日照時間長,需要經常對植物澆水,需要注意的是夏季中午溫度較高,此時澆水會導致土壤溫度急速下降,影響植物根系的健康,夏季應在傍晚或清晨澆水。基于此,應根據季節變化合理控制澆水時間及澆水量,節約水資源,提高水資源利用率,貫徹低碳環保理念。
(四)合理配置植物類型
首先,植被一直以來都是園林景觀的設計重點,通過對不同種類、不同顏色花卉、喬木、灌木進行搭配,可構造出具有極強觀賞性、美觀性的園林景觀。應盡量選擇氧氣排放量大、存活率高、根系發達的闊葉類植物及常用綠植,這些植物在實現涵養水源的同時,阻風防沙能力也較好,更符合低碳理念要求。
其次,園林景觀設計會用到彩葉植物,秋季時,綠色植物與彩葉植物交錯,相互呼應,可形成極佳的觀賞效果。同時,還要注重植物搭配的整體性、協調性、層次性,設計人員需要摸清植物的生長需求,結合園林景觀選址的地形特征、氣候條件、土壤類型等,挑選合適的植被,以提高植被成活率,實現風景園林景觀的可持續發展。
最后,在園林分區景觀植被的選擇上要兼具美觀性與使用性,如園林小徑多為石子路,供人散步放松身心,應選擇顏色鮮艷的花卉與低矮的灌木,讓人賞心悅目的同時,確保視野開闊無遮擋,保障行人安全。垂直綠化對園林景觀也非常重要,設計師應集合園林景觀整體構造合理布置垂直景觀面積及位置,考慮綠植的生長習性。垂直綠化綠植應選擇耐寒、耐旱、生命力頑強的植物,如常青藤、爬山虎等,增加綠化面積的同時,降低垂直面溫度,提高環境舒適度。在秉持低碳理念的基礎上,注重植被配置的多樣化,充分發揮植被的固碳作用,通過不同的植被搭配凸顯園林景觀設計的多樣性、層次性,如可采取灌木與喬木結合為主的方式,增強植物群落固碳能力,將低碳環保理念落實到園林景觀設計的各個細節上。
(五)開展個性化設計
當前,人們越發注重個性化設計。基于此,在風景園林設計上應用低碳理念也應注重個性化設計,而且風景園林景觀作為城市的亮麗風景線,對其進行個性化設計也可以彰顯城市特色,樹立良好的城市品牌形象。對此,設計人員在開展園林景觀個性化設計時,需要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分析、總結群眾建議,進而結合城市規劃發展需求,編制科學合理的風景園林設計方案,比對各個方案優勢,從中選出最合適的設計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園林景觀低碳理念下的個性化設計應基于“因地制宜”原則開展:一方面選擇當地特色植被,體現植被群落的個性;另一方面選擇能夠符合城市發展方向,與城市人文風貌、歷史背景、生活習俗一致的景觀設計,彰顯園林的地域特色,使其可以區別于其他城市,避免出現千篇一律的問題,成為城市對外展示自身魅力的“名片”。
四、結語
低碳理念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可有效提高園林的固碳作用,改善城市空氣質量,改善城市生態循環,修復因污染而遭到破壞的城市環境。為此,設計人員就需要以因地制宜、生態協調、植物群落的相關原則,從科學選址、優化設計方案、做好植物養護工作、合理配置植物類型、個性化設計等方面完成園林景觀規劃設計。這樣不僅可以給城市居民提供更優質的居住環境,更能推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舒望.低碳理念下的城市園林景觀設計[J].美與時代(城市版),2021(12):59-60.
[2]周維.低碳環保理念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運用探究[J].中國建筑金屬結構,2022(4):104-105.
[3]黃穎穎.低碳理念影響下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研究[J].現代農業研究,2022(8):72-74.
[4]劉碩.基于低碳理念的風景園林景觀設計[J].大眾文藝,2021(16):51-52.
[5]魏薇.低碳理念在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建筑金屬結構,2021(8):88-89.
[6]李慧.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低碳理念的滲透[J].現代農業科技,2021(23):103-104.
[7]王磊.低碳理念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國際公關,2020(4):168-169.
[8]山一松.基于低碳理念的園林景觀設計探究[J].現代園藝,2017(14):74.
[9]李萌萌.低碳理念的園林景觀設計探究[J].現代園藝,2017(20):77.
[10]蔡穎.低碳經濟生活與園林景觀設計的關系探討[J].綠色科技,2011(6):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