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遠,陳亞東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飼草飼料工作站,四川 巴中 636000)

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飼料化利用,既是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又是提高農民收入、實現產業振興、助力鄉村振興的關鍵抓手。巴中市巴州區是糧食生產大縣,也是“十四五”規劃肉牛生產基地縣。本文立足生產實際,對巴州區秸稈飼料化利用提出措施、建議,以期為巴州區建立秸稈飼料資源開發利用產業化發展新格局,促進肉牛產業發展帶來一些思路,助力資源節約、環境保護、農民增收、企業增效和產業增值。
1.1 秸稈資源現狀 巴州區位于四川省東北部,米倉山南麓,屬典型的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光照適宜,雨量充沛,非常適宜農作物生長。2022年全區糧食生產播種面積為5.98萬公頃,農作物秸稈理論產量約32.44 萬噸(折算干重),農作物秸稈資源十分豐富。巴州區是傳統農業大縣,2022 年確立了“巴山肉?!睘楸緟^域農業產業第一位優勢大品種,當地大量的農作物秸稈,是巴州區發展肉牛產業的基礎,研究利用秸稈資源,加快推進秸稈飼料化利用,不僅滿足了牛羊所需的青粗飼料,減少了精飼料喂量,降低了養殖成本,而且緩解了秸稈焚燒壓力,減少了農業面源污染,是促進農民增收,保障產業興旺,實現生態宜居的有效途徑之一。
1.2 秸稈飼料化利用方式 主要是玉米秸稈青(黃)貯、紅薯藤青貯,采取壕貯、裹包青貯的方式。還有少量干稻草,飼料利用量約6萬噸,利用率僅占秸稈總量的18.49%,農作物秸稈飼料化利用的空間潛力巨大。
1.3 飼草缺口大 巴州區肉牛養殖發展較快,按牛平均日糧計算,全年共需要青(黃)貯料21.38萬噸,干草料5.13 萬噸,酒糟22.23 萬噸,粗飼料需求達到49萬噸左右。筆者走訪調研了13個牛場,目前存欄牛1 777頭,場均136頭,年需草料約0.88 萬噸,其中秸稈飼料約0.5 萬噸。養殖場的草料使用模式基本是:酒糟+玉米秸稈青貯+精料,或酒糟+稻草(麥秸)+精料。所用飼料均以外購為主,其中除化成鎮一牛場養牛50 頭,自種自收秸稈外,其他牛場很少種植青料,收儲玉米秸稈青貯數量也很少。
1.4 草料價格高 各種草料到場的大體價格為:全株玉米青貯700~800 元/噸,玉米秸稈青貯480~600元/噸,揉絲打捆干稻草、干麥秸1 100~1 350 元/噸。出現養牛業飼草不足價格高,農作物秸稈飼料化利用低的現象。
2.1 秸稈收割受限 丘陵地區特殊地形地貌導致農作物種植地塊小而散,大型秸稈收割機械作業操作受限,中小型養殖業主無資金實力購買大型設備。近年雖然實施了農業資源和生態保護補助(秸稈綜合利用)項目,但秸稈收貯點和養殖場購置的機械加工設備大多都是小型粉碎揉絲機、裹包機,運輸機械也僅是三輪車、小型拖拉機,生產效率極其低下。
2.2 人力缺乏 秸稈收儲時,收割、撿拾、搬運、運輸、裝填各個環節,都需要大量人工,尤其是坡臺田地的秸稈。人工收割后搬放至路邊裝車,每噸秸稈需付人工費200 元左右,增加了秸稈加工成本,且現在農村極其缺乏青壯年勞動力。
2.3 青貯加工能力小 由于機械和人力限制,在青貯壕時,揉切速度不高,人工踩壓慢且不能壓實,貯料時有霉爛。小型裹包機每小時只能加工20~30 包,約1~2 噸,收貯能力緩慢,一個收貯加工點在玉米秸稈收貯季只能加工幾十噸,服務范圍有限。
2.4 青貯質量受秸稈收購時間影響 秸稈青貯收獲的季節性非常強,快速收集、處理的時間僅短短幾天,如玉米,在人工摘穗后的1~5天內,收割的秸稈必須及時青貯,超過時間,葉片大部分脫落,莖稈老化,木質素大幅增加,可消化利用率和營養價值會急劇降低,所以,需要在短時間內完成這項突擊性工作。因收貯機械和人力限制,青貯機械配套跟不上,使秸稈收購時間過長,這就進一步導致秸稈青貯池裝填過程較長,嚴重影響了青貯質量。
2.5 青貯窖質量差 養殖場原建的青貯壕(窖)通常質量不高,有的壕(窖)壁薄,易開裂漏氣;有的地勢低洼易進水;有的高度太高不利于裝填和存貯;有的太窄不利于壓實保存等,致使青貯效果不好甚至報廢。
2.6 其他農作物秸稈利用情況 水稻秸稈是當地傳統養牛沿用的粗飼料,而近年由于氣候變暖,潮濕多雨,致使稻草、麥秸易發霉變質,飼料化利用較低。稻草僅極少部分曬制干草利用,而麥秸一般由旋耕機攪碎還田。
3.1 多種途徑改善秸稈飼料化利用方式
3.1.1 物理處理法 曬制或烘干成干草,使用揉搓處理,對秸稈精細加工成柔軟的絲狀物,質地松軟,能提高牛羊的適口性、采食率和消化率。也可采用壓塊處理,壓制成高密度餅塊,其壓縮比可達1∶5~1∶15,這樣可大大減少運輸與儲存空間,若與烘干設備配套使用,可壓制新鮮牧草,保持其營養成分不變,并能防止霉變。
3.1.2 化學處理法 主要是氨化處理,秸稈經氨化后變得柔軟,易于消化吸收,飼料含氮量可增加1倍,采食量和養分消化率可提高20%以上。
3.1.3 生物處理法 即青(黃)貯和微貯。青貯是最好的利用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保存青飼料的營養成分。還可在此基礎上,通過使用含纖維素酶和木聚糖酶活力較高的酶制劑及含乳酸菌接種劑的微生物制劑生產秸稈發酵飼料。
3.2 政府引領,建立秸稈收貯補助機制 依托中央省級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項目,按照每收貯1噸飼料秸稈,補助秸稈收貯主體(企業)50~100元的政策,降低收貯成本,提高秸稈飼料生產加工者的積極性。
3.3 引進培育大型秸稈飼料生產企業 建立快速烘干線,對稻草、麥秸進行揉搓,制成草捆或壓塊,解決易霉變、不便貯存的問題。生產秸稈發酵飼料。利用大型秸稈加工機械,生產大規格裹包青貯料,便于貯藏和運輸銷售。
3.4 發動養殖主體參與收儲秸稈利用 統籌綠色種養循環試點縣、農村沼氣工程項目等資金,結合“玉米+大豆套作”“兩季玉米+一季大麥輪作”等農作物秸稈集中產生區,對牛羊養殖場(戶)可根據飼養規模,補助配置相應的牧草加工設施設備,秸稈收割撿拾打捆機、揉切機、裹包機、運輸車輛等,就近收貯周邊村社的農作物秸稈,采取青貯(裹包、壕貯)、黃貯、干貯等方法,將廢棄的農作物秸稈轉化為粗飼料加以利用。這樣既解決了本場冬春季節缺草的問題,又緩解了周邊農戶農作物秸稈處理壓力。
3.5 大力開展技術推廣和培訓 向群眾宣傳秸稈飼料化利用的良好效益。依托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從推廣實用技術入手,加強技術交流、信息傳播和知識普及,提高農民綜合利用秸稈技能。
3.6 做好配套建設 鼓勵規?;馀Q蝠B殖場配套建設青(黃)貯壕、氨化池(窖)和收儲庫房、儲草棚等設施,配備秸稈切碎、打包、青貯等機械設備。
3.7 加大金融扶持政策,助力產業發展 利用牧草種植項目資金和涉農信貸等,在政策許可范圍內創立臨時收貯周轉基金,解決企業(業主)季節性突擊收購秸稈造成的資金缺口,做大做強秸稈收儲規模。
加強秸稈飼用宣傳,利用政策扶持,采取多種方式、多種模式推進秸稈飼料化利用是解決全區養牛業飼草不足、促進“巴山肉牛”產業發展壯大的有效途徑,也是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和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