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恒立
今年是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抗美援朝是一段難忘的歷史,長津湖戰役是扭轉朝鮮戰局的關鍵戰役。為緬懷抗美援朝將士的英雄事跡、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南昌市政協文化文史委組織各縣區政協文史工作者,收集抗美援朝戰爭史料,尋找和采訪長津湖戰役的參戰將士,撰寫此文以志紀念。
長津湖是位于朝鮮北部最大的湖泊,發源于黃草嶺的長津江向北流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間,最終注入鴨綠江,形成的一個湖泊叫長津湖。這里海拔高,是朝鮮最冷的地方之一。志愿軍9兵團接到赴朝作戰任務時,連御寒裝備都沒帶就出發了,到長津湖作戰時正遇上最冷的一個冬天。當時9兵團司令員宋時輪說:“就是長征也沒遇到過這么冷的天氣。”毛主席之所以選派宋時輪司令員負責指揮長津湖戰役,是因為軍中一直流傳著“許世友攻無不克,宋時輪守無不固”的美談。善于選將用兵的毛主席曾說:“選將要用將之長。”
抗美援朝戰斗英雄周文江講述了在長津湖參加西興里戰斗的經歷。
周文江,20歲參加新四軍,解放戰爭中參加了孟良崮等戰役,因作戰勇敢升任5連指導員,1950年參加全軍英模大會被授予“二級戰斗英雄”稱號。
周文江說:1950年11月,我任志愿軍20軍第59師第177團第2營副營長。9兵團20軍入朝時,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打響了,美軍陸戰第1師主力被包圍在天寒地凍的長津湖地區。我所在的團負責防守死鷹峰。我率5連120多名戰士奉命防守西興里的兩個山頭,最高的一個海拔1376米。
11月28日晨,美軍4輛坦克和步兵向陣地撲來。我命令1排正面阻擊,2排、3排側后迂回。炸坦克小組用手雷把最前面一輛坦克炸毀,活捉兩名坦克兵。美軍第一次進攻被擊退了。我指揮戰士們利用美軍大炮炸開的大坑抓緊修筑工事。我們又打退了美軍第二次進攻,打死15名美軍。美軍第三次進攻時變換戰術,調動10架飛機轟炸我軍陣地,不斷丟下炸彈和凝固汽油彈,陣地上一片火海。1376高地變成了焦土,斷枝殘葉在燃燒,山頂被削平。我們趴在戰壕中堅持戰斗,一直堅守到12月5日。此次戰斗5連戰士犧牲90多人,全連剩下30多人,其中受傷、凍傷的20多人。但我們寧愿死也不后退一步,在西興里陣地堅守8天8夜,打退敵人28次進攻,俘虜美軍7人,打死打傷美軍400余人,擊毀敵坦克、軍車6輛,守住了陣地。
戰后我們5連榮獲“一等功臣連”,我被授予“二級戰斗英雄”。戰斗生涯中,我5次榮立一等功,3次榮立二等功,多次榮立三等功。
抗美援朝老戰士魏玉德講述了他和戰友在長津湖的戰斗故事。
魏玉德,1919年出生,1944年入黨,1946年7月參加解放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榮立一等功。
魏 玉 德 講:1950年10月,我跟隨部隊參加抗美援朝。11月28日,我所在的20軍266團受命攻擊美軍第3師一部防守的社倉里,我擔任該團2營6連1排副排長。社倉里是長約3里的市鎮,美第3師的一個加強團駐在這里,有一道江水貫穿市鎮的中心,市鎮的四周都是高山。敵人怕遭襲擊,先占據700米高的山頭并構筑了地堡,防守很嚴密。我所在的6連奉命攻占社倉里橋北部的街道。
11月28日晚9點,攻擊號令一響,我軍4連迅速占領了社倉里東北的793.7高地。我們6連乘勝從山頭左側殺下去。沖在最前面的是我和2班突擊組。我們在黑暗中沿著又陡又滑的雪坡前進。突然,敵人的輕重機槍一起響了。從敵人閃光彈的亮光里,我看到正面是敵人的一排地堡群,山路很窄,兩邊是無法攀登的峭壁,敵人就在這唯一的道路上筑了許多地堡,企圖阻攔我軍前進。要前進,就得消滅這些冒著火舌的“烏龜殼”。
我喊道:“同志們,一定要拿下地堡!”突擊組戰士劉殿明第一個跳出來,抱起炸藥,奮不顧身地向敵地堡沖去。可是,還沒有接近地堡他就犧牲了。2班長、共產黨員吳再清挺身而出,說道:“排副,我去把它炸掉!”吳再清抱起一包炸藥,向著噴射子彈的大地堡沖去。一聲巨響,地堡炸開了,可是吳再清也犧性了。
“同志們!為吳再清報仇,沖呀!”我帶著突擊組又向前沖去。戰士陳朝中腿部負傷,啥話沒說,直撲敵人,拉響炸藥包,又舍身炸毀第二個地堡。現在突擊組只剩下我一個人了,敵人的機槍在繼續掃射,后面的二小組還沒跟上來。我當時想:不能等待,趕快行動,若不把這幾個地堡都炸掉,后續部隊一定會遭到很大傷亡。我抱起幾包炸藥,不顧一切地沖上去把炸藥丟向敵堡。當二小組上來時,我已經炸毀了2個地堡,敵堡的槍聲啞了。敵人7個地堡都被攻下,周圍散落著敵人20多具尸體。我喊道:“同志們,沖下山去!”我們連跑帶滑,沖下600多米長、滿是積雪的山坡。街心地堡里的敵人驚慌失措,在我軍打擊下,死的死、逃的逃。在這次戰斗中,我和突擊班戰士們為部隊炸開了通道。我們6連配合兄弟部隊全殲了這股敵人。
抗美援朝老戰士秦克儉講述了在朝鮮下碣隅里與美軍陸戰第1師作戰的親身經歷。
秦克儉,男,漢族,1931年生,1947年參加革命,1950年入朝參戰,1951年入黨,任志愿軍20軍軍部防化連連長等職。
秦克儉說:抗美援朝時,我所在的20軍參加了第二次戰役中的長津湖戰役,面對的敵人是美軍王牌陸戰第1師。這個師駐扎在朝鮮下碣隅里,徹底打垮它是贏得勝利的關鍵。上級命令必須急行軍,在三四天內趕到并與敵人接上火。我隨著部隊急行軍,每天都要跑130里地。11月正是朝鮮下雪的季節。我們穿著單衣,全身濕漉漉的,戰士們都像雪人一樣,又冷又餓。天亮以后,為防敵機轟炸,必須林中隱蔽。雖然每天跑得心噗噗跳,我們毫無怨言,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部隊很快抵達目的地。

指揮長津湖戰役的第9兵團司令員宋時輪
這天晚上7點,我軍集中隱蔽在東山的雪地里待命。晚8點整,174團團長命令我營殲滅東山南側飛機場里的美軍。這時雪越下越大,山溝和路上被雪堆得一樣平。戰士們也分不清哪是溝、哪是路,就把步槍托往褲襠中間一夾,雙手抱住槍身,躺在雪坡上,從雪山頂往下滾。我們連滾帶爬靠近了美軍機場,立即分班排行動。敵人還在睡覺。經過短時間激戰,我們取得勝利,共繳獲飛機四架,榴彈炮十幾門,并活捉幾十個敵人。
當時天氣酷寒,我們團駐扎在山里。運輸線太長,糧食運不上來,戰士們饑寒交迫,但只要有戰斗,就鼓足勇氣和敵人拼殺。經過苦戰,我們終于消滅了大部分敵人,剩下殘敵約1500人想奪路南逃。上級命令我174團迅速組織力量阻擊,全團挑選80名精兵,我被選中。我團距阻擊地點有60里遠,我們在雪地里艱難跋涉20個小時才到達。我們分散趴在雪地里準備阻擊敵人。下午5時,南逃的敵人在坦克和裝甲車的掩護下,從我們正面奪路而逃。這時我們卻無法開槍了,因為我們被大雪掩蓋了,人和雪已凍成一個整體,有的戰士被凍死,凍傷的戰士爬不起來,雙腳在雪洞里很難拔出,手指也粘在扳機上拿不下來,眼看著敵人從我們正面溜掉。在這危急關頭,我26軍趕上來,殲滅了南逃的這股敵人。
詹大南將軍講述了參加長津湖戰斗的經歷。
詹 大 南,1915年4月出生,1931年2月參加紅軍,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中屢立戰功,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詹大南將軍說:“第9兵團入朝之前駐扎在東南沿海地區,我當時任27軍副軍長。1950年11月5日,毛主席批準了志愿軍司令員彭德懷關于發動第二次戰役的作戰方案。”毛主席復電指出:“江界、長津方面,應確定由宋(時輪)兵團全力擔任,以誘敵深入,尋機各個殲敵為方針。”
1950年11月27日,我們27軍和20軍冒著嚴寒秘密進入了柳潭里和新興里以北地區。當日黃昏,我軍對進入長津湖地區的美軍發動了突然襲擊。從西側進攻的20軍第60師,在彭飛師長指揮下占領了富盛里一線,切斷了下碣隅里敵人的南逃退路。58師在黃朝天師長指揮下進至上坪里地區,從東南西三面包圍了下碣隅里之敵。59師在戴克林師長指揮下,占領了下碣隅里西北的死鷹嶺陣地,割斷了柳潭里和下碣隅里敵人的聯系。
我們27軍負責從正面進攻敵軍,由孫瑞夫師長率第81師主力占領了位于赴戰湖西側的小漢岱地區,割裂了美第7師和美陸戰第1師的聯系。肖鏡海師長率第79師向柳潭里之敵進攻,當夜殲敵一部,與敵形成對峙。我指揮彭輝副師長所率第80師及丁亞團長所率第81師第242團,包圍了新興里之敵。
在新興里據守的是美軍第7師31團,因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在俄國打了勝仗,被時任美國總統威爾遜授予“北極熊團”團旗。該團有炮兵營和坦克分隊,總兵力有3288人,戰斗力很強。
11月27日晚,我軍決定以夜襲方式作戰,對新興里的敵人甕中捉鱉。我部3營從新興里南面沖進村子,搗毀敵軍指揮所,美軍第31團團長麥克萊恩上校在此戰中被我軍擊斃。從11月28日黃昏至11月30日夜,我指揮部隊連續對“北極熊團”展開攻擊。激戰至12月2日4時,美軍第31團最終被我軍全殲,“北極熊團”的團旗被我軍繳獲。
長津湖大戰,美軍傷亡13916人。美陸戰1師師長史密斯等將領驚魂未定,帶著殘兵敗將撤退到數百公里之外的興南港,再登船撤離東線戰場,逃到“三八線”以南。該師在之后的朝鮮系列戰役中,再也沒有擔任過主力。1950年12月11日,美國《時代周刊》評價這次戰役為“敗北——對美國來說從未有過的最大的敗北”。美國《新聞周刊》則評論:“也許這是美國歷史上自珍珠港事件以來在軍事上遭受的最慘痛的失敗。”
1950年12月17日,毛主席致電志愿軍總部并宋時輪:“九兵團此次東線作戰,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戰略任務。”長津湖一戰,志愿軍戰斗力威震世界,展示了敢打必勝的血性鐵骨。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將永遠銘刻在中華民族的史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