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0年,日軍開始對抗日根據(jù)地進(jìn)行瘋狂大“掃蕩”。為了戰(zhàn)勝困難,八路軍將領(lǐng)不忘組織抗日根據(jù)地全面加強(qiáng)黨的建設(shè),特別是重視對黨員干部的黨課教育。一天,晉綏軍區(qū)司令員賀龍給大家上黨課。他沒有講稿和提綱,只準(zhǔn)備了三樣?xùn)|西:一碗小米、一雙新布鞋和一碗清水,清水里有一條小魚。
賀龍意味深長地指著桌上的那碗小米,說道:“我們的軍隊(duì)要打仗,不吃飯行不行啊?這糧食哪來的?還不都是老百姓種的嗎?打勝仗就是要依靠群眾!”緩了一口氣,他接著說:“大家想一想,這碗小米可來之不易啊,要耕、耙、種,還要選苗、鋤草。從地里背回來,還得打、曬,最后碾成米……要是忘了老百姓的血汗,我們一天也不能生存。”
賀龍拿起那雙新鞋說道:“這鞋底我數(shù)了數(shù),有16層布,要一針一線地納。老百姓生活那樣苦,吃黑豆穿破衣,哪來的東西、哪來的工夫做鞋!沒有它,行軍就走不動,打仗就沖不上。”接著,他又端起那碗水,問臺下的一名干部:“這碗里有水和魚,你講講是什么意思?”那名干部沉思了一下,回答道:“說明黨和群眾魚水情深。”賀龍高興地連連點(diǎn)頭,然后將碗里的那條魚撈起來,放在了桌子上:“沒有水,魚就活不下去,沒有人民群眾,我們就難以生存。”
賀龍的這堂黨課沒有照本宣科,沒有高談闊論,令人耳目一新。(摘自人民出版社《“三會一課”案例選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