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燦
對景德鎮之行,我本沒有太高的期待。我以為,有些人所謂的“朝圣之旅”,不過是瓷器愛好者小圈子里的自嗨。然而來到景德鎮之后,我的漫不經心很快被揉洗、拉坯、燒制,成了令自己都感到驚奇的新的東西。
景德鎮位于江西省東北部,氣候溫和,山水秀美,物產豐饒。作為中國“瓷都”,景德鎮境內遍布各種文化古跡、博物館、美術館。古窯民俗博覽區不僅有古代制瓷作坊、世界上最古老的制瓷生產作業線,還有各個時代的古窯。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陳列著景德鎮自新石器時代以來的名品佳作,也不乏其他地方的代表作,有些瓷器甚至是曾漂洋過海去往國外又再回來的。三寶村藝術館小巧精致,展出著藝術家們充滿奇思妙想的作品。丙丁柴窯既是燒制瓷器的柴窯,自身也是一座美輪美奐的藝術建筑……

當然,景德鎮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那里的人。
載我們去陶溪川的的士司機,曾是老瓷廠的工人,他仿佛是從《漫長的季節》里走出來的人,感慨著往日生活的輝煌,也不乏向前看的開朗;帶我們去丙丁柴窯、瑤里古鎮的導游,是家里的頂梁柱,是努力賺錢的辛苦中年人,也是周末騎著鈴木250直奔黃山的浪漫騎士……他們看上去很普通,但也浸染著這座城市的藝術氣息。
我也認識了更多制瓷的年輕人。我曾擔心他們為了賺錢,會變得口是心非,但我發現,這種擔心是多余的。他們大多是坦誠、溫和、有禮、自信的,他們熱情又靦腆。在陶溪川,一位擺攤的年輕女子紅著臉給我介紹她繪胎時遇到的困難,講走筆的得意之處,也談那些失敗的作品,她不像在和我談生意,倒像在與朋友聊天。在雕塑陶瓷廠的一家店里,我遇到一位滔滔不絕談論自己作品的年輕人,像極了我年輕時結識的那些畫家朋友,那些“外溫里驕”的朋友們只有在覺得你“夠格”的時候,才會和你談論作品。
這些年輕人大多是“景漂”。據說,在這個人口不過160多萬的小城里,有3萬多“景漂”。見的“景漂”多了,我也開始琢磨“為何是景德鎮”這個問題:為何是景德鎮,讓這么多年輕人懷著夢想和尊嚴留了下來?
在丙丁柴窯和三寶村美術館,我們沒有見到仙蹤難覓的主人,但他們的弟子卻主動與我們攀談起來。我于是知道了,佇立在山林中的丙丁柴窯在建造時曾經歷的艱難,知道了眾多中外藝術家曾在這里制瓷,打著帳篷熬了幾個月,守著一窯作品出世。我也知道了,陶藝師李見深不僅是個藝術家,也是一個會下田割稻子的農夫,他創建的三寶陶藝村,吸引了各種藝術家前來入駐,也是游人喜愛的打卡地。年輕的弟子們談起老師來充滿了敬意,也不經意透露了自己的內心隱秘:創業期太苦了,再也不想待了,卻不知道怎么留下來了,然后就再也不會走了。
在東河邊的東埠古碼頭,我踩著河水,看當地居民悠閑地從石橋上走過,遠山如黛。明清時期,運銷瓷土的船只就是從東埠古碼頭出發的,它被譽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源頭”。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景德鎮的秘密。它的秘密是,它有好水、好土和好的氣候,所以能出好瓷。在景德鎮能做的瓷,出了景德鎮不一定能做。但景德鎮還有更大的秘密,這座被藝術浸染了上千年的城市,以深厚的底蘊將那些質樸的勞動者滋養成心懷綺麗幻夢的藝術家,以更為開放的態度,吸引著、挽留著各種各樣的藝術家,給他們更多自由生長的空間。而藝術家回報它的,是熱情、自由,是滾滾不息的藝術神思之河。這座千年瓷都,也是人們的“世外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