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平
(三和數碼測繪地理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甘肅 天水 741000)
傳統地籍測繪,由于其效率低,外業工作量大,入戶調查難,已無法滿足全國房地一體項目的測繪需求。為了按時高質量完成農村房地一體項目,很多學者對其進行了深入探討。宋振華等[1]提出將傾斜攝影測量技術用于房地一體項目,并以平鳳鎮為例,采用人工實地測量數據,對生產的地籍成果從界址點、房屋邊長和房屋面積3 方面進行了分析,得出采用無人機傾斜攝影技術,可以縮減成本,提高作業效率。魏軍等[2]提出將傾斜攝影用于農村房地一體項目,可以得到符合地籍二級精度要求的地籍成果和滿足1∶500 比例尺的地形圖成果。李勇[3]提出將傾斜攝影、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和權屬調查APP 軟件用于農村房地一體項目,并分別對其進行了說明,得出采用多技術融合,可以有效提升地籍測繪效率,而且成果精度高,數據準確性強。李帆等[4]提出將傾斜攝影技術用于房地一體項目,可以生產得到符合要求的大比例尺地籍成果,且采用全新的實景三維模型成果,可以有效提升指界確權的準確性,有效提升了農民的配合度。雖然很多學者提到了采用傾斜攝影技術進行地籍成果的測繪,但是并沒有分析該技術存在的缺陷,比如因遮擋導致的航拍盲區帶來的模型拉花問題,地籍成果是在模型上采集的,模型一旦拉花,其精度不受保障,無法得到符合要求的地籍成果。從這點出發,作者對傾斜攝影技術進行深入分析,提出采用傾斜攝影技術進行地籍測繪,并對模型精度無法滿足地籍測繪要求的部分,采用虛擬立體像對進行補充測量的作業方式。采用實地測量獲取的界址點和房屋邊長數據,對本文方案得到的地籍成果精度進行檢測。結果表明:基于本文方案得到的地籍成果,其精度可以滿足地籍二級精度要求,且未在外業實地進行補充測量,提升了地籍測繪的作業效率,解決了外業工作量大的問題,基于實景三維模型直接確權,解決了入戶調查難的問題。本文的方案為農村房地一體項目的順利高效開展提供了借鑒。
傾斜攝影測量是指在飛行平臺上搭載多個航攝儀,在空中朝地面從多個角度進行影像數據獲取,并基于多視影像密集匹配技術和三維重建技術,得到符合要求的測繪產品的技術。由于無人機機動靈活性強、成本低,是目前使用最多的飛行平臺。而多個航攝儀一般是組合集成在一起的,常見的有2 鏡頭、3 鏡頭、5 鏡頭和9 鏡頭等,從獲取影像覆蓋度和相機重量角度出發,最常見的是5 鏡頭相機,其從4 個側視方向和1 個下視方向獲取影像,并且重量適中,可以搭載在常見的飛行平臺上,是目前使用最多的傾斜航攝儀。對于數據解算軟件來說,影像分辨率一致,不但解算效率高,而且精度高,從這個角度出發,在5 拼航攝儀中,其側視焦距通常是下視焦距的1.4 倍,這樣可以保證獲取的影像分辨率一致,可以為數據的高精度高效率解算帶來保障。傾斜攝影測量示意圖如圖1 所示。
圖1 傾斜攝影測量示意圖
主要分為外業和內業2 部分工作,具體作業流程如圖2 所示。
圖2 作業流程
本次以實際生產項目為例,對本文提出方案的可行性進行驗證。首先對測區進行勘察,測區地勢平坦,樹木少,房屋分布較為密集。測區內已有單鏡頭航攝影像,可用于任務區底圖的制作。
為了提升像控點成果的精度,在航攝前,首先進行像控點靶標的噴涂和測量。使用PIX4D 軟件,對已有的航攝影像進行數據解算,得到任務區的正射影像成果,然后在正射影像的基礎上,結合測區范圍線,按照500 m 的間隔均勻布設像控點,對于拐角處加密布設像控點。然后將布設的點位與正射影像疊加,提供給外業進行像控點的測量。基于正射影像,可對像控點測量路線進行規劃,然后進行像控點的噴涂與測量。在噴涂時,靶標形狀為“L”,半徑為50 cm,然后進行像控點坐標的測量。本次共布設像控點30 個,實際測量30 個。為了后期成果精度檢測的需要,本次采集房角點25 個,丈量房屋邊長20 條。
將任務區范圍線導入到航線規劃軟件中,設置地面影像采樣分辨率為1.5 cm,航向外擴2 條基線,旁向外擴2 條航帶,航向、旁向重疊度分別為85%和80%,選用下視焦距為35 mm,側視為50 mm 的5 拼傾斜相機,側視與下視夾角為45°。設置好參數后,一鍵提交,自動生成航線。在影像數據采集前,先對無人機設備全面進行檢查,確保內存卡、相機等正常工作,然后在起飛環境安全時,完成無人機的起飛以及影像數據的航攝。在獲得航攝影像后,第一時間對影像的質量進行了檢查,影像清晰,對比度強,色彩鮮明,成果質量可以滿足項目要求,POS 數據和影像數據對應完整,數據成果質量整體良好,可用于后續空三解算和實景三維模型的生產。
本次傾斜數據解算選用瞰景Smart3D 軟件。首先對影像數據和POS 數據進行整理,利用重命名軟件,對影像名字進行更改,確保5 鏡頭數據,每張影像名字是唯一的,然后對POS 進行更名,確保POS 和影像對應準確。然后新建工程,加載影像數據和導入POS 數據,手動輸入每個相機的相機焦距。之后提交空三任務,開啟電腦上的引擎,完成空三數據的解算。解算完成后,對空三成果進行查看,無分層、彎曲問題。設置像控點坐標系統并導入像控點,進行像控點的轉刺。根據像控點在像片上的位置,軟件采用不同的顏色對其進行了表示,本次只選擇轉刺像控點位于影像中心區域的點位,這樣可以降低影像畸變帶來的誤差。待所有像控點轉刺完成后,提交平差任務,完成加密點坐標從相對坐標轉換到絕對坐標。查看平差報告,像控點三維中誤差為0.005 m,精度良好,可直接用于三維模型的生產。
三維模型的生產涉及多視影像密集匹配、不規則三角網構建、白膜生成、紋理映射和格式轉換。首先基于空三加密成果,采用多視影像密集匹配算法,匹配得到稠密的三維離散點坐標;其次按照不規則三角網的構網原則,構建不規則的三角網,形成白膜;然后按照攝影測量中的共線方程以及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將三角網上的3個點坐標投影至影像的像方坐標系中,從而得到帶有真實紋理的三維模型成果。在數據生產中,首先設置框架坐標系統,選擇瓦片切塊方式和設置瓦片大小,設置分塊原點和模型原點,選擇模型輸出格式,提交建模任務,完成實景三維模型的生產。本次生產的部分三維模型如圖3 所示。
圖3 實景三維模型成果
3.5.1 基于實景三維模型
本次地籍測繪選用EPS 軟件,首先將OSGB 格式的模型和元數據XML 文件導入到EPS 軟件中,快速得到DSM 模型索引文件,然后加載DSM 到EPS 中,進行地籍測繪,并利用模型生成得到0.05 m 的真正射影像,一并加載到EPS 軟件中,在DSM 上對房屋和宗地進行采集,并將采集的成果套合到真正射影像上,對成果質量進行查看,有采集不合適的及時進行修改。由于目前傾斜攝影的局限性和三維建模軟件的缺陷,自動化生產的三維模型,部分區域存在模型拉花變形,對于這種的房屋和宗地,在進行地籍測繪時,不能對其進行采集,因為其精度無法滿足項目要求,只對精度不足區域進行標注;對于模型完整、未拉花的區域,直接在模型上完成地籍圖的采集和制作。對于有房檐的,采用EPS 中的房檐改正工具,對房檐進行改正。
3.5.2 基于虛擬立體像對
由于模型拉花導致的精度不足問題,可采用空三進行地籍測繪。首先從Smart3D 軟件中導出所有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和內方位元素,并導出未畸變照片。然后將其恢復到立體測圖軟件中,將在模型上采集的地籍成果導入立體測圖軟件中,找到標注的區域,在立體環境下,基于虛擬立體像對,對該部分區域的宗地和房屋進行采集,得到完整的地籍成果。
本次對25 個房角點精度進行檢測,部分檢測數據見表1,其中DX 代表2 個點在X 方向上的較差,DY 代表2個點在Y 方向上的較差,DS 代表2 個點之間的較差(直線距離)。
表1 房角點精度統計表
表2 界址點不同等級精度規定cm
對20 條房屋邊長精度進行檢測,得到的邊長較差折線圖如圖4 所示,其縱軸單位為cm。
圖4 房屋邊長較差折線圖
目前地籍測繪中,其界址點不同等級精度規定見表2。
對本次檢測點和房屋邊長精度統計分析后可知,采用本文方案生產的地籍圖,其界址點中誤差為±7.6 cm,房屋邊長平均值為12.2 cm,其精度可以滿足界址點二級精度要求,且所有檢測點和房屋邊長的較差均為粗差,成果精度均勻。
傳統的指界確權工作,必須權屬人雙方本人到現場進行指界。在農村,由于外出務工人口多,且農忙時期家中無人,導致指界確權工作很難推進。針對這種問題,本文充分發揮了實景三維模型的優勢,將實景三維模型用于指界確權。實景三維模型是將實地縮放到電腦上,真實地還原了實地情況,基于模型確權和實地確權完全一致。對于外出務工人員,可通過村委會聯系,對其進行預約,在閑暇時完成指界確權的工作。對于未外出的,也無需挨家挨戶進行指界確權,可在村委會集體進行指界確權,可以有效提升指界確權工作,為房地一體項目的高效開展提供保障。
本文分析了傾斜攝影技術,并將該技術用于地籍測繪,并著重對其中的關鍵技術進行了分析,并采用實景三維模型和虛擬立體像對相結合的方式生產地籍成果,并將實景三維模型成果用于指界確權,極大地提升了農村地籍測繪的作業效率,有效解決了入戶難的問題,提升了農民的配合度,保障了指界確權工作的順利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