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李明,朱艷,白雪松,崔雯,金輝
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醫院藥劑科,上海 201299
精神藥品是能夠直接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使之興奮或抑制,且連續使用會產生依賴性的藥品。根據其對人體產生的依賴性和危害程度,分為第一類和第二類精神藥品,其中第二類精神藥品主要用于鎮靜、催眠、抗焦慮、抗癲癇等[1]。目前,越來越多人長期處于高壓的工作環境,尤其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暴發,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面對疫情帶來的生活環境壓力,非常容易導致失眠、焦慮的發生[2],這就使得第二類精神藥品越發成為臨床上常用的以及需求量較大的藥品,但是這類藥品容易過度使用或濫用,嚴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3]《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4]《處方管理辦法》[5]以及《精神藥品臨床應用指導原則》[6]等一系列相關規定的出現,進一步規范了醫療機構對第二類精神藥品的管理和使用,為其使用提供了規范性的指導。為了解某院二類精神藥品的使用情況,促進合理使用,現利用該院醫院信息管理系統(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對2022 年度門診二類精神藥品處方進行梳理,為臨床提供參考依據。
本研究數據來源于該院HIS,調取2022 年1~12 月門診藥房16 206 張包含7 種第二類精神藥品(艾司唑侖片、阿普唑侖片、苯巴比妥片、氯硝西泮片、唑吡坦片、地西泮片和氨酚羥考酮片)的處方進行分析,其中包括患者年齡、性別、藥品的名稱、規格、用藥數量、用藥總天數、銷售金額等。應用Microsoft Excel 軟件進行數據統計。
參照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推薦的限定日劑量(defined daily dose,DDD)分析法,計算第二類精神藥品的用藥頻度(defined daily dose system, DDDs)、藥物利用指數(drug utilization index, DUI)、日均費用(daily average cost, DDDc)、 藥品排序比(sequence ratio,B/A)。DDD 值基于《中國藥典》(二部)[7]《新編藥物學》(第18 版)[8]以及藥品說明書中推薦的日劑量,并根據藥品實際使用情況由臨床藥師共同協商確定。DDDs=藥品年消耗總量/DDD,該數值越大說明藥品應用的程度越頻繁,即臨床選擇的傾向性越大。DUI=該藥品的DDDs/用藥總天數,該指標用于評價臨床用藥的合理性,若DUI ≤1,則為臨床使用該藥品較合理,若DUI>1,說明處方日劑量大于正常用量范圍,即臨床使用該藥品存在超量現象。DDDc=藥品年銷售金額/該藥品的DDDs,該指標用于評價藥品使用是否經濟實用,DDDc 越大,表明藥品價格越貴,患者的經濟負擔越重。B/A=藥物銷售金額排序(B)/該藥品的DDDs 排序(A),該指標反映藥品銷售金額與用藥人數的同步性,比值越接近1.0,表明該藥品同步性越好。若B/A<1.0,表示該藥品使用頻率低或治療費用較高;若B/A>1.0,表示該藥品使用頻率過高或治療費用較低。
該院使用第二類精神藥品的患者年齡分布在3個月3 天~102 歲之間,跨度較大,用藥頻度最高的年齡段為66 歲以上,其次是51~65 歲,占比分別為45.58% 和32.53%。女性患者開具的處方量(9096 張)高于男性(7110 張)(表1)。

表1 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n(%)
該院門診二類精神藥品處方16 206 張中,現有第二類精神藥品共計7 種,每種藥品的使用頻度=每種二類精神藥品出現的處方數/二類精神藥品總處方數。其中氯硝西泮片自2022 年2~4 月廠家斷貨,氨酚羥考酮片自2022 年8~10 月廠家斷貨。該院2022 年門診二類精神藥品處方中使用頻度最高的是艾司唑侖片(45.09%),之后依次是唑吡坦片(28.91%),氯硝西泮片(13.47%),阿普唑侖片(8.96%),氨酚羥考酮片(1.49%),苯巴比妥片(1.24%),地西泮片(0.85%)(表2)。

表2 2022 年該院門診二類精神藥品處方情況(以處方數量由高到低排序)
2022 年該院門診第二類精神藥品處方不同月份開出的處方數有所不同。其中,3 月和4 月處方數較低,均低于1000 張。6 月處方數最高,5 月次之,7~12 月連續6 個月處方數>1200 張(圖1)。

圖1 2022 年度第二類精神藥品月使用情況
唑吡坦片、艾司唑侖片、氯硝西泮片DDDs 排名居于前3 位(表3),且用藥總天數也較多,表明這3種藥品的使用頻率較高,臨床醫生對這3 種藥品的選擇傾向性更大。氯硝西泮片、苯巴比妥片、阿普唑侖片的DUI>1.0,表明這3 種藥在使用過程中存在超量現象;唑吡坦片的DUI=1.0,表明存在濫用風險,應引起注意;氨酚羥考酮片、艾司唑侖片、地西泮片的DUI<1.0,表明藥物臨床應用合理,未存在超量現象。

艾司唑侖Estazolam分子式:C16H11ClN4

唑吡坦zolpidem分子式:C19H21N3O
2022 年該院氨酚羥考酮片的DDDc 為25.80(表4),居于首位,表明患者使用該藥品的經濟負擔較重;其次為唑吡坦片DDDc 為2.85,其余藥品DDDc 均<1.5,表明藥品總價格水平不高,患者平均日費用較低,符合藥物經濟實用的原則。艾司唑侖片、氯硝西泮片、唑吡坦片、地西泮片的B/A=1.0,表明其同步性好,使用較為合理。
由表2 可以看出,女性患者使用二類精神藥品的人數多于男性,這與國內大多數文獻報道的結果相一致[11-12],可能與女性激素水平的變化、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等各方面的壓力有關。從年齡分布上看,66 歲以上的患者使用頻率較高,這個年齡的老年人本身容易患有多種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等,隨著疾病的發展,舒適狀態難以維持,就會出現失眠的情況,再加上老年患者大多已退休,有更多時間操勞家中各種瑣碎的事情,從而容易使自己處于焦慮狀態,導致睡眠質量降低。另外,從圖1 中可以看出在時間分布上,3 月和4 月的處方數較少,之后使用量回升并趨于平穩,這可能是因為新冠疫情影響,門診停診導致3 月和4 月處方量有所下降。4 月下旬為了解決患者的就醫問題,該院便民門診開始接診,故5 月的處方量開始回升。
通過對第二類精神藥品DDDs 和DUI 的統計發現,唑吡坦片、艾司唑侖片、氯硝西泮片DDDs排名居于前3 位,說明這3 種藥品在臨床上選擇傾向性較大。艾司唑侖片、地西泮片、氨酚羥考酮片的DUI<1.0,表明使用劑量較為合理。阿普唑侖片、苯巴比妥片、氯硝西泮片的DUI>1.0,超過了限定處方日劑量,提示該院對其使用控制欠佳。阿普唑侖和氯硝西泮的DDDs 是根據失眠的適應癥來確定的,如氯硝西泮片服藥后走動容易眩暈、跌倒,因此,DDDs 不宜過大。但在臨床上這2 種藥品還用于抗焦慮和抗癲癇,醫生可能會根據患者的病情酌情增加日劑量,另外這2 種藥容易產生耐受性,患者產生耐藥性后所需劑量增加,因此由于個體差異較大的原因,使得DUI 值變高。苯巴比妥是一種肝藥酶誘導劑,會使聯用藥物血藥濃度降低,臨床上已較少用于失眠癥的治療,而多用于對抗癲癇。其對癲癇大發作與局限性發作及癲癇的持續狀態有良好的控制效果,還能降低血漿膽紅素濃度,用于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13]。分析原因可能是抗癲癇治療的療程較長,患有這些疾病的患者比較痛苦,為了能夠隨時備藥,減少就醫次數,便要求醫生加大劑量開具處方。唑吡坦片的DUI=1.0,說明使用情況基本合理。唑吡坦適用于偶發性失眠癥或暫時性失眠癥等嚴重睡眠障礙和失眠癥的短期治療,患者使用酒石酸唑吡坦的起始劑量和維持劑量為5mg 或10mg,用藥頻次為睡前1 次,療程最長不超過4周[14]。該院一直以來嚴格按照《處方管理辦法》中規定的二類精神藥品每張處方不得超過7 天用量,慢病或特殊情況可適當延長至14 天,但需在處方中注明理由。而新冠疫情期間,患者就醫配藥本身比較困難,有些甚至還要委托社區志愿者前來醫院幫助配藥,為了緩解患者用藥問題,醫生在特殊時期增加用藥次數或者劑量,可能產生了超量的問題。
最后對第二類精神藥品的DDDc 和B/A統計結果顯示,氨酚羥考酮片的DDDc 值最高且B/A<1.0,其為一種阿片類鎮痛藥,每片含有對乙酰氨基酚325mg和鹽酸羥考酮5mg(相當于羥考酮4.4815mg),主要用于各種原因引起的中、重度急、慢性疼痛,如術后的疼痛、關節痛、神經痛、癌性疼痛等[15],結果表明該藥價格較高,但因臨床治療效果較好,醫生和患者對其選擇傾向性較高。其次,阿普唑侖和苯巴比妥DDDc 較低且B/A>1.0,提示該藥物價格便宜,使用頻率高,患者更容易接受;其余藥物的B/A=1.0,說明同步性較好。
綜上所述,該院門診藥房使用管理二類精神藥品還有待進一步完善,有個別藥品還需要加強監督管理。藥師要嚴格審核,堅決做到“四查十對”,加強對特殊藥品的學習,指導患者正確認識并合理使用精神藥品,減少因使用不當引起的藥品不良反應,從而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