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淦生
2023年高考8道作文題,第一感覺是字數少了,與往年動輒洋洋灑灑數百字的“閱讀+寫作”模式的作文題相比,顯然“瘦身”了許多,讓寫作真正回歸了“寫作”。第二感覺是“時政類”作文題少了,以考查考生的思想深度、思維品質、表達能力為要。第三感覺是內容更貼近中學生活了,讓廣大考生有感而發,也更容易考出真實水平和實力。從這三個方面看,2023年高考作文題更具作文本色,更易于考生發揮,也更能體現出選拔的信度。
從內容看,2023年高考作文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時代發展、青年成長、知人閱世,涉及時代、社會、個人,體現全方位、立體感,更重要的是,既無死角,又不褊狹。可以說,如今的高考作文不光是考寫作,更是考綜合素質。這類具有考核價值和選拔意義的作文,寫得好的是那些對個人與社會、自由與限制、放縱與收斂之間的關系理解和駕馭得最好的人。考生只要認真備考,就能從作文題中找到自己的突破口。
時代發展
“時代發展”,是一個較為宏大的主題。作文涉及宏大主題時,要訣便是視野要宏闊,但落筆宜切近。在這一點上,2023年的這幾道全國卷作文題都命制得非常到位——無論主旨多么宏大,切入點都是具體而直觀的。
如2023年全國乙卷作文題主旨涉及“國際關系”“文明互鑒”這一時代命題,不可謂不宏大,但命題卻從習近平總書記的兩句“金句”巧妙切入。兩句話都是從反面切入,以“燈”“路”“花”喻指文明、制度、道路,揭示了人類社會欲求良性發展,必須容得下異于自己的文明、制度和發展道路的存在,而且正是各具特色的文明、思想、體制和道路的存在,才讓世界呈現出繽紛的色彩、多姿的形態這一道理。這樣的道理不僅適用于“對外”,亦適用于“對內”——在中華民族萬眾一心建設中國式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今天,我們同樣需要百花齊放的燦爛文化,需要大道通衢的成功路徑,需要各顯其能的專業人才……如此,我們才能匯成一支攻無不克的建設大軍,向著既定目標挺進。這樣的道理甚至也適用于人類與別的生物、地球與星外文明的相處之道——想一想,一個生物多樣化的地球、文明多樣化的宇宙,才更美好。所以說,這篇作文有著巨大的發揮空間——多角度、多領域、多方位。
一般情況下,時代的發展,更大程度上表現為技術的發展。人類從技術進步中獲得了巨大收益,其中,最大的收益便是可以更自主、更自由地掌控和支配時間。2023年全國甲卷作文題的內容就是對“因技術發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時間”的正負效應的思考。命題材料“人們因技術發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時間,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時間的仆人”中的三個關鍵詞“人”“技術”“時間”之間的關系是:人發明了技術;技術助力人們贏得了時間;人因技術發展可以更好地掌控時間,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時間的仆人。三者之間相互支撐,又相互制約,形成了一張復雜的“關系網”。要寫好這篇作文,考生先得理解兩個關鍵問題:一是“因技術發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時間”。這很好理解,比如科學技術的發展讓我們行走、通訊變得十分便捷,大大減少了時間的消耗;勞動技術的提高讓我們事半功倍,大量節約了工時——這些都是技術發展帶來的時間的盈余。二是“有人因此成了時間的仆人”。科技發展使一切變得高效和快捷,同時也大大加快了生活節奏,今天的飛機、高鐵并未使人們活得優哉游哉,反而更加行色匆匆,將自己的時間設定到每分甚至每秒;再如手機,原本給人們通訊和交流帶來便捷,卻使越來越多的人變成了“手機控”,耗費了大量寶貴光陰……這些便是生活中人變成“時間的仆人”的典型案例。把握住三個關鍵詞之間的辯證關系,搞懂了這兩個關鍵問題,作文才不會跑偏。
2023年新高考Ⅰ卷作文題則聚焦中國故事,讓每位考生去聯想、去思考“好的故事”對于一個人、一個民族的作用和意義,去體味蘊含在故事中的“中國力量”。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博大精深的華夏文化、擺脫貧困進入小康,而今又在現代化建設征程中奮力前行的偉大壯舉……這些故事將中華民族偉岸的形象呈現給世界,每個聽著這些故事長大的中華兒女都從中獲取不竭的力量和智慧,并躋身故事演繹者的行列。寫作此文,有很大的靈活度。考生可以寫一則自身演繹的精美故事,也可以寫一則聽來的給自己深刻影響的故事;可以寫一個人的故事,也可以寫一個民族的故事;可以寫帶有穿越色彩展現不同時代的風貌的科幻或魔幻故事,也可以寫一則故事帶給你的思考和感悟……每個人每天都在演繹自己的故事,并且擁抱時代攜手同胞書寫著一部鴻篇巨著。
青年成長
回望歷年高考作文,“青年成長”是每年作文主題的“保留曲目”,因為這是與考生最為貼近的話題。從這些題目中,我們可以見證社會的穩步發展,見識不同年代的時代風云,看到社會關注的宏大與細切的話題。
青年成長,需要環境,需要閱歷,需要擔當。這正是2023年天津卷作文所涉主題:“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青年成長,離不開兩大要素——社會環境和人生閱歷。在社會環境中,人是最關鍵的要素。“與有肝膽人共事”,不僅可以提升自己,更會有益社會。自然,欲求成就大業,還必須用人類文明充實自己。年輕人要讀懂人類社會這本“無字句書”,才能勝任建設重任。我們要閱讀好人類社會這本無字之書,特別是百年中國革命史這部巨著,審時度勢,在祖國提供給我們的廣闊平臺上找準自己合適的位置,認認真真干一番事業。
年輕人,有了堅定的目標,有了肝膽相照的伙伴,有了淵博的學識,能時時“充電”,定會在人生的航程中劈波斬浪,前進不輟,向人生目標邁進。當然,最終是否達到目標,還取決于一個人的“續航”能力,而“續航”能力又取決于多種因素。2023年北京卷作文題中的議論文寫作便是以“續航”為題的命題作文。命題材料中的“續航”一詞,由個人延展到了多個層面:“‘續航’一詞,原指連續航行,今天在使用中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如為青春續航、科技為經濟發展續航等。”人們做任何事情都難以一蹴而就,“續航”能力超人者更容易抵達目標;一個國家要實現民族復興,必須“續航”能力強大才能達成。續航能力的高低強弱,常常取決于一些關鍵因素,比如想要為青春續航,就要永遠保持一顆年輕的心;想要為經濟續航,就要有先進的科學技術跟進;想要為發展續航,就要守住綠水青山;想要為中華民族續航,就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走社會主義道路……2023年北京卷另一道作文題——記敘文寫作“亮相”,與“續航”之間有著一定的關聯。如果說“續航”是人生一種持久的狀態,那么“亮相”就是人生輝煌的瞬間。不過,瞬間的“亮相”離不開持久的“續航”,持久的“續航”有時正是為了一個瞬間的“亮相”。兩者之間有著辯證關系。
有點“出格”的,是2023年新高考Ⅱ卷作文題。言其“出格”,是因為這道作文題一反眾多命題專家讓青少年投身火熱的社會實踐中去的做法,而是讓他們“安靜一下不被打擾”。懂一點辯證法的人都知道:生命需要火熱的生活去鍛造,亦需要一個不被打擾的空間讓其反芻、反問、反思,讓其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理一理思緒,決定下一步的行程。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來。青年的成長和成熟,與我們國家的未來息息相關。
知人閱世
歷年來,上海卷作文題都是寥寥數語,但內涵豐富,離時政比較遠,也不與社會熱點糾纏,總是引導考生知人閱世,探究人類發展的深層次話題。這樣的作文,一定要寫出深度,寫出哲學味。2023年上海卷作文題:“一個人樂意去探索陌生世界,僅僅是因為好奇心嗎?”這個題干上的反問句,否定了人們探索陌生世界僅僅出于好奇心。但“僅僅”一詞又告訴我們,好奇心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孩子們“探索”的舉動大多是被好奇心牽引的,但是成人的探索往往又會跟諸多功利的因素聯系在一起。其實,我們今天享用的一切是一代代人探索研究的成果,都是他們心血、汗水甚至生命的結晶。那些探索陌生世界的人們,不管出于何種目的,都值得我們深深銘記。因為正是他們的努力,讓人類文明博大精深、日新月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