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敦煌,讓人印象深刻的便是騎著駱駝觀賞大漠風光,體驗絲路風情。今年暑假,敦煌的駱駝上了熱搜。有多位游客反映甘肅敦煌鳴沙山月牙泉景區的駱駝集體“罷工”了。7月19日,該景區工作人員表示,由于暑期客流量非常大,景區駱駝只有1000多頭,有駱駝工作后出現體力不支的情況,所以暫停了該項目。
關鍵詞:動物保護
與其說敦煌駱駝有了輿論熱度,不如說人們更加期待景區能提供更具溫度的舉措,讓游客感受到旅行體驗與動物保護的平衡。這種關注正說明,游客的旅行體驗不能建立在駱駝的工作超載下。當下人們對動物保護意識高漲,動物保護意識是社會進步和文明的一種體現,涉及動物的相關景區要有對這種社會認識的感知,在提供動物相關旅游服務的同時,做好對應的配套工作。
野生單峰駱駝瀕于滅絕
今年暑假旅游高峰,敦煌確實讓駱駝們過上了“996”的打工生活,但對于“高強工作量”的熱議,駱駝也有話說,作為“沙漠之舟”的它們,何以馳騁在茫茫大漠之中?
駱駝以其強大的負重能力而聞名。它們可以承載很重的貨物,并長時間保持不變,這得益于駱駝的長腿和強壯的骨骼,以及能夠適應不同類型的負載和地形的能力。
但還有一種駱駝,比普通駱駝更強大。它就是野生駱駝。它們可以在最干燥的沙漠里生存繁衍,是沙漠中體型最大,生存能力最強的大型野生動物。
如今,野外生存的駱駝數量很少。據調查顯示,野生單峰駝已瀕于滅絕,野生雙峰駝僅存800余峰,其中,我國約有500峰。野生駱駝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入極危,我國列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為了保護駱駝,我國已在甘肅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新疆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塔里木盆地等野生駱駝比較集中的聚居區,建立了自然保護區,使它們能夠在自然條件下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