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澤銘
八月末,正值農歷十六,我即將離家。霜地的月光灑滿陽臺,纖凝飄動,陽臺如同水波蕩漾,父親一個人站在陽臺上背光的角落,良久,他招呼我過去,叮囑道:“接下來的學習和生活,就要靠你自己了。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人力有盡時,凡事稍留余地,多留一手準備。”
我用頭推開了宿舍的門,看到沒洗的衣服,我無奈地嘆了口氣,怔怔地盯著這座小山,忽而,一束月光透過窗戶,疏疏落落地灑在我身上——這月光不知多少次映照在我家的陽臺上,將父親漿洗的衣服照亮,而我從不曾想過,父親,他會不會疲憊。
我扔下這堆衣服,決定去操場走走,休息一下,賞一賞月。不料,天也來捉弄我,剛才露過臉的月亮此刻又縮了回去,云彩叆叇,山雨欲來風呼號,我試圖在下雨前趕回宿舍樓。金蛇劃過,天鼓作響,銀竹點點,我已然從頭到腳被澆透。我心情低落,內心懊惱:獨立生活遠沒有想象中容易,我才發現,父親日常的教導,時刻藏于生活之中。
我的父親,是一個“家庭煮父”,從小便是他陪伴我長大,在他的庇佑下,我無憂地成長。剛一成長的少年叛逆地覺得,這是束縛,不知從何時起,我不再乖巧地聽他的話,試圖打破枷鎖。
一個月的寄宿生活,令我開始反思,我開始懷念父親的叮嚀,思念父親的嘮叨,渴望父親的教導,并漸漸理解父親的良苦用心。現在發現,父親仍然在島上筑起燈塔,為我指引前進的方向。
在月亮的陰晴變幻間,中秋即將來到。古時中秋,玉露生輝,月滿高樓,現在,也不例外,金風拂過,桂花飄香,人歡樂。
明月初升,我回到家中,環顧熟悉的家,聽著熟悉的嘮叨,心中感到滿足。吃過晚飯,父親又在陽臺上忙碌,月光毫不吝嗇地傾灑下來,我看著父親發絲泛起銀光,一時間不清楚這是歲月的痕跡還是月光的慷慨。我自然地走上前,從洗衣機里遞給他我的校服,與他分享我近期的瑣事。
中秋佳節是圓滿的,月亮的圓,月餅的圓,團圓的圓。在月亮的陰晴圓缺中,我們品味時光的承轉流變,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
(指導老師:張俊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