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華

文題亮相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費孝通從中國農村實際出發,選擇矛盾最直接、最集中的地區展開研究,他深入田野調查,獲得第一手資料,挖掘出中國農村生活的真諦;屠呦呦從中國古代典籍中找到靈感,轉換研究思路,最終取得突破。科學的思維方式是當代青年人的必備素養,也是時代的生產力。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導引
該文題旨在引導同學們思考“科學的思維方式”的重要意義,培養當代青年科學的思維方式。材料中費孝通、屠呦呦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獲得了真諦,他們所用的科學思維方式包括:從實際出發,抓主要矛盾,調查實踐,總結經驗;在書本中獲得靈感,調整研究思路,轉化成果。寫作時,可以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的層進式結構展開。即:什么是“科學的思維方式”;科學的思維方式對于當代青年學子、時代發展的重要意義;如何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
論述科學的思維方式,可就兩種或兩種以上研究方法展開,建構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展現自己對科學的思維方式的思考,體現思維的縝密性。此外,要想所寫的作文有高度和深度,還要結合青年成長和時代發展背景進行分析論證。
原文在線
揚科學思維之帆,以青春之我報國
漫漫人生,科學思維乃發展之本。(此處最好增加對材料內容的概括,因為材料是寫作的起點。)吾輩立于當今時代,風云際會,亦當循前人之路,揚科學思維之帆,以青春之我報國,助力時代發展。
揚科學思維之帆,持創新意識,步步為營,促國家復興。(分論點一,揭示“科學思維”的內涵之一——“創新”,此處的分論點一應該和后面的分論點二互換。)
科學思維要求我們轉換思路,善于創新,開拓發展。樊錦詩利用現代科技打造數字敦煌,讓莫高窟文化走進更多人的視野;故宮掌門人單霽翔,堅持創新,讓文物產品走入大眾生活;吳碧霞用中國傳統唱腔翻唱現代歌曲,給人們帶來了別樣的聽覺盛宴。凡此種種,無一不是持創新意識,為中華文化注入新活力的。試想,倘若沒有他們堅持創新,轉變思想,何來中華文化的生生不息?若沒有科學前輩們秉持創新的科學思維,我國何以取得科技的突破和發展?吾輩少年郎,生逢其時,重任在肩,當秉持靈活創新之科學思維,促國家復興。
揚科學思維之帆,守求實態度,腳踏實地,助社會發展。(分論點二,揭示“科學思維”的內涵之二——“求實”,和第一個分論點“創新”表面上是并列關系,實際上“求實”是“創新”基礎,“創新”是“求實”升華。分論點一和分論點二內容上呈遞進關系,建議兩個分論點交換位置。)
回望華夏民族的發展長河,廣大人民堅守求實態度,腳踏實地,開創美好生活。望長城內外,是唐太宗從實際出發,攬鏡自鑒,明理善治;看紅裝素裹,是林占熺扎根山區,實事求是,立根黃沙破巖,開辟菌草技術應用新領域;相反,晚清政府“閉關鎖國”,脫離實際,最終走向滅亡。吾輩青年乃國之未來,理應揚科學思維之帆,守求實態度,腳踏實地,助社會發展。
揚科學思維之帆,以青春之我報國,助力時代發展。我華夏兒女皆應鐵肩擔道義,不斷探索中華民族之未來,鑄就更偉大的時代。(青年角色意識突出,從“為什么”角度,論述了“科學思維”的價值和意義。但時代氣息不夠明顯,應聯系現實,補充論據,凸顯時代特色。)
揚科學思維之帆,以青春自我報國。千秋偉業,百年只是序章;百年征程,圓夢正是今朝。吾輩青年,生逢其時,重任在肩,讓我們以科學思維,走好漫漫復興路。(語句累贅,與前文論述聯系不緊。)
升格建議
本文的結構為“總分總”,在行文中存在一些內部結構的瑕疵:一是行文中材料的處理存在問題。材料是材料作文的起點,第一段一般要概括材料,簡單分析后,引出中心觀點。關于費孝通和屠呦呦的例子,最好開篇即提出。二是內部結構中分論點的排列存在問題。分論點一和分論點二內容上應呈遞進關系,“求實”是“創新”的基礎,“創新”是“求實”的升華。三是利用結構將議論引向辨證、全面存在問題。文中的兩個分論點實際上是遞進關系。論證時,要么交互式放到兩個分論點中,要么單獨用一段進行辨證分析,讓議論更全面、更深刻。四是作文主體段落內部的論證結構存在問題。一個主體段的構成一般是“分論點句+闡釋句+事實論據句+論證分析句+總結句”。很多人寫作議論文時,很容易簡單疊加事例,忽略分析論證,如此就會缺乏論證力度。
化蝶之作
揚科學思維之帆,以青春之我報國
何淑芳
漫漫人生,科學思維乃發展之本。前有費孝通從實際出發,深入調查,挖掘中國農村生活真諦,今有屠呦呦解放思想,轉換出路,翻閱典籍,取得醫學突破。如今吾輩青年立于當今時代,風云際會,亦當循前人之路,揚科學思維之帆,以青春之我報國,助力時代發展。
揚科學思維之帆,守求實態度,腳踏實地,助社會發展。
科學的思維方式,前提是實事求是,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勇于探索真理。費孝通編寫《鄉土中國》時,并未憑經驗信口開河,而是走訪了浙江數十個村落,采訪當地民眾,最終總結出中國農村生活的真諦。回望華夏民族發展長河,廣大人民堅守求實態度,腳踏實地,開創美好生活。望長城內外,是唐太宗從實際出發,攬鏡自鑒,明理善治;看紅裝素裹,是林占熺扎根山區,實事求是,立根黃沙破巖,開辟菌草技術應用新領域。相反,晚清政府“閉關鎖國”,脫離實際,最終走向滅亡。細思之,只有秉持求實態度,腳踏實地,實事求是,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促進科技發展,助力社會進步。吾輩青年乃國之未來,理應揚科學思維之帆,守求實態度,助社會發展。
揚科學思維之帆,持創新意識,步步為營,促國家復興。
科學思維要求我們既要立足于實際,也要學會轉換思路,善于創新,開拓發展。樊錦詩利用現代科技打造數字敦煌,讓莫高窟文化走進更多人的視野;故宮掌門人單霽翔,堅持創新道路,讓文物產品進入大眾生活;吳碧霞用中國傳統唱腔翻唱現代歌曲,給人們帶來了別樣的聽覺盛宴。凡此種種,無一不是持創新意識,為中華文化注入新活力的。試想,倘若沒有他們堅持創新,轉變思想,何來中華文化的生生不息?若沒有科學前輩們秉持創新的科學思維,我國何以取得科技的突破和發展?吾輩少年郎,生逢其時,重任在肩,當秉持靈活創新之科學思維,促國家復興。
揚科學思維之帆,以青年之我報國,助力時代發展。
在“躺平”“佛系”“享樂主義”之風盛行時,我們青年應與時代同頻共振,與“中國夢”同向而行,揚科學思維之帆,像程京用心塑造“中國芯”、謝軍助力北斗繁星那樣,助力時代發展。宏圖看新秀,我華夏兒女皆應鐵肩擔道義,以科學思維書寫青春奮斗華章,走好漫漫復興路。
【湖北十堰市東風高級中學】
升格點評
升格后的作文結構更加合理,更加嚴謹完整。開篇增加了對材料的概括和分析,簡明扼要,過渡自然,中心論點的提出水到渠成。在分論點的設置上,調整“科學思維”的“求實”與“創新”兩方面的順序,使本文的前兩個分論點在并列的基礎上呈遞進式結構。在主體段落內部結構上,增加了必要的闡釋句,使論證更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