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振偉 顧琴鋒 潘海
摘? 要:目前,體育新教師的成長決定著學校體育工作的核心競爭力,而當前青年體育教師自身個性需求和專業培養之間的不同步、不匹配嚴重阻礙了他們的發展。對此,實施一對一“四航”式培養策略,以技能教學穩健型、科研工作創新型、教學科研兼備型三階架構成長路徑。采用組對成團的協航、設定目標的領航、豐富樣式的導航和綠色評價積極促航等培養策略,使青年體育教師逐步從單一性發展向多元性發展轉型,在適合自己的道路上逐步成長、成熟、成才,成為體育教育教學的中堅力量。
關鍵詞:一對一;“四航”;培養模式;教師成長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3)09-0045-03
隨著國家對體育教育的重視,越來越多的體育教師走上了工作崗位。如何提升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加快他們的專業發展,成為教師培訓中心的一項重要職責。
調研中我們發現青年體育教師自身個性需求和專業培養之間的不同步、不匹配嚴重阻礙了他們的發展,基于此,提出了一對一“四航”式教師培養策略,進一步優化培訓形式,提升教師培訓有效性,加快了青年教師成長。
一對一導航是指通過一位縣、市級名優體育教師與一位參訓體育教師進行配對,制定一對一領航目標,開展師徒式、陣營式、挑戰式的一對一研修,幫助參訓教師在課堂教學、專業技能、教育科研等適合自身發展的最優路徑中得到全面提升。
一、組對成團:協航
依據導師的特長和學員的特長,分成兩大類。在統一協調的安排下,通過學員與導師的雙向,選擇完成配對,即協助導航,助力開展一對一導航式培養,實現師徒協同發展。
(一)階梯式架構成長類型
從教學技能、行動研究、教育科研三個維度階梯式架構青年教師成長類型(圖1),設定新銳、新秀階、教學能手階、名優教師階三個發展階梯,根據教師特點制定培養計劃,規劃成長路徑,在抓好普惠型培訓成長的基礎上,逐步向新的領域突進,最終實現教學、科研的有機融合,成長為名優教師。
根據青年教師的個性特長,把課堂教學水平較高、身體素質好、教學技能突出的教師稱之為教學技能活力型;把反思能力強、科研水平較高的教師稱之為行動研究創新型;將其分成教學技能活力型和行動研究創新型兩個并列的大類,作為培養的第一階段。在專項導師的帶領下完成第一階培訓,讓他們的自身特長得到充分發揮,把他們培養才課堂教學新銳或者教學研究的新秀,成為學科某一方面的佼佼者。然后通過新的導師配對,逐步嵌入另一類型的培訓內容,如教學技能強的教師在發展自身長處的同時,加強薄弱環節科研方面的培訓,補足短板。反之互補,從而成為青年教師中的教學能手。對于從第二階脫穎而出的優秀青年教師,我們開展第三階教學科研融合型培養,使他們在課堂教學上形成特色,在教學研究上出成果,逐步成長為全面發展的名優教師。
(二)一對一匹配成長類型
在組班培訓前,研訓部門對參訓的青年教師先進行一輪聽課、說課、評課等面試,然后通過看申報材料、到校座談、對話交流、問卷等途徑,全面了解每位青年教師的個性特長及不同的發展需求,為尋找相對應的導師做好鋪墊。
在面試的基礎上,對參訓教師的特點進行分類,根據剛入職、三年內、五年內三個工齡段進行劃分,再將五年內的青年教師按照“教學技能活力型”“行動研究創新型”“教學科研融合型”三個類別組成三個班級進行分層培養,使每一位青年教師能夠獲得自己希望的發展,從而提高他們培訓的熱情與主動性。
為了讓更多有特長的名優教師發揮作用,將課堂教學評比獲縣一等獎及以上榮譽的教師,體育教師基本功比賽獲縣一等獎及以上榮譽的教師,論文課題成績斐然的體育科研高水平教師,縣、市體育名師、學科帶頭人等名優教師聘為導師。在青年教師與導師配對時,根據青年教師各自特長和個性的實際情況,通過雙向選擇,先由青年教師選擇導師,然后導師進行考核,通過對話交流,實現雙方認同,結成協同發展對子,開展“一對一”培養。這種形式既讓青年教師能選到自己心儀的導師,也能讓導師選到中意的新秀,更加有利于后續的指導培養。
二、設定目標:領航
在一對一導航式培養中,為了使學員成長少走彎路或偏離方向,我們通過導師學員共同制定一對一領航目標(表1、表2、表3),正確規劃青年教師成長航道,引領青年教師向著確定的目標前行。即提早確定目標,縣教育研究中心和師傅帶領學員通過最佳路線航行至目的地,高效完成一對一導航式培養任務。在目標設定時,既考慮學員的長期成長目標,又考慮過程性工作目標和階段性成果目標,從三個維度使得成長目標具體化,工作目標可操作化,成果目標可視化,讓學員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在導師的引領下的成長過程。
三、豐富樣式:導航
在協航、領航的基礎上,全面開展一對一導航式培養。以師徒一對一互契狀態引領青年教師成長,同時打破局限,通過陣營一對一實現青年教師互助成長,通過挑戰一對一實現教學、科研互補,讓更多的青年教師在導航式培訓中得到全面發展。
(一)師徒一對一,互契
是指根據縣教育研究中心的計劃和安排,通過報名、邀請、遴選等的方式促成師徒結對,配對成功的師徒簽定契約。師傅指導徒弟一對一的單線指導,師徒共同制度成長目標,通過單獨導學、線上研討、專項指導等方式引領徒弟成長,達成約定的目標。
例如,教學技能活力型的青年教師沈老師與獲市基本功一等獎的指導老師潘老師為了迎接縣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制定了翔實的賽前一對一專項領航培訓計劃(表4),立足教學技能開展了為期兩周的一對一領航,最終沈老師在比賽中斬獲第一名。
例如,行動研究創新型組青年教師陳老師針對低段學生跳短繩中出現的問題撰寫了一篇文章,導師市體育學科帶頭人顧老師在每學期開展的論文一對一指導中對文章進行了批注,從標題到結構到寫法上進行了多輪的一對一輔導,最終該文章獲得市二等獎,并以《糾正小學低年級學生跳繩易犯錯誤的策略》為題發表在期刊上。
(二)陣營一對一,互助
是指在不同的師徒中開展一對一的交流活動,既可以是導師、徒弟互換輔導,也可以是徒弟跟徒弟之間的互相學習,通過陣營間的互助,加強交流合作,促進青年教師成長。
例如,在迎接縣青年教師說課比賽前,縣體育名師金老師和周老師兩組隊伍進行了一次陣營式活動,兩位導師所帶的青年教師韓老師和沈老師分別進行了說課,兩位導師就對方徒弟的說課進行點評,讓兩位學員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到自身說課中的不足。在后續的練習中,不同陣營的兩位新人通過互說互評,錄制視頻請導師一對一指導,不斷提升說課稿撰寫水平與說課技巧,最終雙雙獲得一等獎。
在陣營一對一中,既有導師和學員的交換互動,又有學員間的互動交流,在這樣的互助合作中,加快了青年教師的成長。
(三)挑戰一對一,互補
是指學員之間的對抗挑戰,勝者獲得積分,累積十分可以突進到第二階段。通過挑戰來實現教學技能活力型和行動研究創新型兩類教師的能力互補,最終實現兩者有機融合。
例如,教學技能活力型青年教師馬老師向行動研究創新型青年教師趙老師就其對青年教師唐老師的評課發起挑戰。馬老師認為唐老師的往返跑一課,并不像趙老師認為的那樣要減小這節課的運動量,表現在一是學生都能順利完成往返跑的練習任務,沒有出現脫力、嘔吐、暈倒的現象,說明運動量在學生可承受的范圍之內;二是整個學練的過程都是以賽代練,學生興趣足,雖然滿頭大汗但滿臉笑容;三是雖然感覺上學生跑得很多,但唐老師很好地處理了跑的距離,時長時短,在距離與次數的變化中保證了學生的調整時間。最終參加本次培訓活動的全體導師與學員一致認為馬老師理由充分獲得勝利,得到一個積分。
在挑戰一對一中,學員為了獲得積分,會引發他們更加深入的思考,從而實現自主發展。
四、綠色評價:促航
我們的評價首先是要保證對學生無害,然后再是要求該評價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而“綠色”一詞正包涵了這其中全部意義。
為保證一對一四航式培養順利開展和及時反饋培養過程中的各種信息,我們通過積分評價、瞬時評價和動態評價等方式來促進航行,客觀反映出“四航式”培養過程中的實際情況,為科學、全面、高效地完成一對一四航式培養任務促航。
(一)積分評價
針對學員工作目標的完成度、成果目標的實現度由導師進行打分,每完成一項工作目標得5分,每完成一項成果目標得10分,每挑戰成功一次得10分。每學期根據學員積累的積分進行優秀學員評選與表彰,推動學員參訓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培訓的實效。
(二)瞬時評價
抓住導師、學員一對一導航時的精彩瞬間,通過制作成照片墻、美篇等進行分享,讓青年教師在一次次的精彩瞬間中分享快樂、積蓄力量、看見成長。每次活動中,導師看到學員的表現即進行瞬時評價,及時表揚或指正;班主任或導師團隊看到某對師徒的表現亦進行瞬時評價反饋,助力青年教師快速高效成長。
(三)動態評價
是對學員類型以及進階的一種認定,當導師認為輔導的學員從新銳、新秀單一基礎階成長為教科研融合教學能手階時,可以由學員進行自主申報,有班主任組織導師團進行認定,如果評判合格,則實現進階,同時允許其重新挑選導師進行配對,也可以保持原有配對。這種動態評價對學員來說是一種認可,能有效激勵學員綜合發展。
通過一對一導航式培養,我們發現,青年教師正逐步從單一性發展向多元性發展轉型,在培訓中青年教師成長有目標,培訓有動力,發展有方向,在適合自己的道路上逐步成長、成熟、成才,逐步成為教育教學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