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香丁澤川陳潔明吳松浩詹友京
(1.潮州市農業科學技術研究中心,廣東 潮州 515726;2.潮州市饒平縣新豐鎮政府,廣東 潮州 515736)
青棗屬鼠李科棗屬作物,是一種優良的熱帶、亞熱帶珍稀水果,具有蘋果、梨、棗的風味,享有“熱帶小蘋果”的美譽[1-3]。潮州市農業科學技術研究中心果樹研究所于2010年開始引進臺灣青棗新品種“脆蜜”青棗,經過多年引種試驗,“脆蜜”青棗在潮州地區綜合性狀表現良好,相較于早些“高朗1號”“越南野棗”等本地原主栽品種,“脆蜜”青棗具有適應性強,長勢旺,抗逆能力強,較早熟,掛果期長,耐貯存及品質優良等優勢。“脆蜜”青棗引進前期主要為露地栽培,從2020年開始,潮州市農業科學技術研究中心果樹研究所開展了“脆蜜”青棗網棚栽培試驗,并連續多年對網棚栽培條件下“脆蜜”青棗的開花結果特性進行觀察,同時對網棚主要栽培技術進行歸納總結,以期為青棗生產提供參考依據。
“脆蜜”青棗花序類型為腋生聚傘花序,每個花序含小花8~25朵,每朵小花有萼片和花瓣各5枚,花瓣淡黃色。在網棚栽培條件下,“脆蜜”青棗8月底現花,11月中旬謝花;盛花期主要集中在9月下旬—10月上旬。“脆蜜”青棗為同株異花,同時包含雄花和兩性花2種花器類型;經觀察,網棚條件下其兩性花比例在66.7%~76.0%。小花一般早晨6:00—8:00時裂蕾,上午初開,13:00左右可完全開放,16:00左右花絲外倒,進入開花末期。經調查發現,“脆蜜”青棗兩性花坐果率約為13%~18.9%。同時,早花結果果形較為扁圓,晚花結果果形多為長圓形,果實成熟期為1月上旬—4月上旬。成熟期果皮為黃綠色,果肉白色,平均單果重80g,可溶性固形物13%~15%,口感脆嫩、清甜。
“脆蜜”青棗引進前期主要栽培方式為露地栽培,經栽培調查發現,從青棗抽發新梢開始,就容易發生白粉病,白粉病是青棗的第1大病害,一般在幼果期即開始危害,導致葉片、花穗受損,尤其容易在果實生長膨大期果皮上布滿白粉病,后期導致果實果皮開裂呈麻果狀,失去原本的商品價值[4],同時炭疽、輪紋病、疫病等病害也時有發生,導致葉片、果實受損。另外,紅蜘蛛、蚧殼蟲、毒蛾、太牛等蟲害對青棗的新梢、葉片、樹頭危害也比較常見,致使梢、葉扭曲變形、缺刻、穿孔,從而減少葉片面積,影響“脆蜜”青棗生長過程中的光合作用,導致營養物質積累減少,影響樹體的后續生長發育,甚至是植株死亡。在病蟲害防治上,露地栽培講究進行樹體養護的同時注意病蟲害的防治,平時多注意觀察和噴灑相關藥劑進行防護,由于生產上需要多次噴藥防治,一些病蟲害就容易產生抗藥性,往往需要輪番換藥防治。在發生病蟲害時,除了要及時進行多次噴藥控制,也要注意剪去病葉、病枝,在日常栽培中,病蟲害防治的藥物成本及人力成本比較大。
與露地栽培相比,網棚栽培與外界環境相對隔離,濕度保持較好,主要發生炭疽病,栽培上主要注意清溝排水,剪除過密枝,在青棗嫩梢期、花期、幼果期進行噴藥防治,由于防蟲網的阻隔,其天牛、葉蛾、紅蜘蛛,特別是果實蠅的危害較少。網棚栽培下,雜草生長慢,晝夜溫差小,出現落葉、落果、枯枝的情況較少,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某些真菌性病害的病源基數,相比露地栽培,網棚栽培存在較適宜的濕性環境,“脆蜜”青棗白粉病發生情況較少。另外,“脆蜜”青棗的成熟期集中在1—4月,易遇霜凍,相比露地栽培,網棚栽培凍害情況較少,能夠保證果實的正常發育和后期的果實商品率。總體來說,“脆蜜”的網棚栽培用藥次數明顯減少,用藥成本也大大下降,同時果實的食用安全性也有所提高。
青棗具有邊生長邊開花的習性,可以說是花量巨大,正常授粉完成后“脆蜜”青棗的1個花序可坐果5個左右,經生理落果后留下3個左右。露地栽培條件下,“脆蜜”青棗的枝條生長往往不受控制,頂端優勢較明顯,導致生殖生長受限,同時因為露地栽培需要對青棗果實進行套袋,往往最后1個花序留果1個,并且后期人工套袋過程中會造成一定的樹體和果實損害,產生一定的果實損耗,從而影響后期的果實生長發育和產量。相比露地栽培,網棚設施栽培條件下,1個花序的坐果量可比露地栽培增加1~2個,同時網棚栽培條件下的“脆蜜”青棗的側生枝條數量會比較多,加大了結果數量。另外,網棚栽培條件下,“脆蜜”青棗的保溫得到了加強管理,能夠有效減緩冬春低溫陰雨霜凍災害,從而降低受災損失,“脆蜜”青棗實際產量會比露地栽培高,同時經濟效益也會提高。
“脆蜜”青棗花量大,坐果率高,采收期長,為減少果實生長期間病蟲危害,改善果實外觀品質,在進行人工疏果后,往往需要用透明塑料果袋對“脆蜜”青棗進行套袋處理。在進行人工套袋時,易折斷青棗枝條和劃傷果實,造成果實損耗,經濟受到損失。同時,人工套袋,工作量大,需要大量的果袋且套袋程序復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套袋過程中產生的塑料制品,留存在土壤中易造成土壤污染。“脆蜜”網棚栽培,只需要扣下棚四周防蟲網,不需另外對果實進行套袋處理,就能很好地防治病蟲對果實的危害,且出現日灼、凍害、風害等相關物理傷害情況較少,保證了果實的外觀品質和商品價值,同時防蟲網比較耐用,5~6年更換1次,與露地栽培相比,節約了大量人力、物力。且近幾年由于人力缺乏,大大增加了套袋雇工的成本和難度。由表1可知,網棚栽培的“脆蜜”青棗果實由于不套袋,增強果實自身青果階段的光合作用,從而增加發育過程中的營養物質積累,果實成熟后果皮顏色更加亮麗誘人,同時可溶性固形物有所提高,口感更加清甜,風味更加豐富,從而品質更加優良,售賣價格更高。

表1 “脆蜜”青棗果實不同處理的果實品質比較
網棚主要包括棚架和覆蓋在上面的防蟲網。由拱桿、縱肋、卡膜槽、卡膜彈簧、棚頭、門、側部通風裝置、滑輪等各種卡具組裝成網棚骨架,埋立柱,拱桿與立柱頂部用圓形卡槽相連接,并保持在一條線上,高度可設置在5~6m,在拱桿上安裝好全部縱肋,保持棚高一致,安好門,在四周鋼筋上安裝可以人為操作的滑輪,在距離網棚收網口約30~40cm處,安裝固定一定滑輪于壓網繩上,將另2個定滑輪安裝在紗網棚內后墻的鋼筋上,大致位置為距離水泥柱10~15cm處,且2個定滑輪間的距離為30~35cm,再將2根尼龍繩分別拴在紗網內的鋼絲上,距離為30~35cm,將其中的1根尼龍繩一頭拴在網內鋼絲上,另外一頭返回紗網棚內穿入定滑輪中,由此構成了收網放風繩。而另1根尼龍繩的一頭拴在網內鋼絲后,將另一頭穿入壓網繩上的定滑輪后,再返回紗網棚內穿入定滑輪中,并將其拴在水泥柱上,此為避風扣網繩。安裝可以收縮的50目聚乙烯防蟲網(具體目數可以根據需求進行選擇),方便在“脆蜜”青棗種植管理過程中可人為自由收扣防蟲網,同時防蟲網覆蓋期間,要做好網室密封,四周要用泥土壓實網腳,同時棚頂及四周用卡槽扣緊,防止扣網期間相關害蟲進入網棚。根據需求,在棚頂安裝無滴塑料膜,進一步做到防蟲避雨,5~6年更換防蟲網,防止紗網老化。
“脆蜜”青棗定植一般選在溫度不高、空氣濕度大的春季,此時苗木容易成活,成活后生長速度快。雖然春季雨水較多,但相比露地栽培,網棚設施栽培能夠有效減少雨水的直接沖刷,可以減少根系的積水發生情況,避免漚根,影響根系的生長,同時網棚栽培溫度相比露天栽培回暖快,減少初春霜凍凍害情況,種植時間可相對提早,同時相比露地可適當密植,定植后不下雨情況下應2~3d澆水1次,促進新植植株新葉的萌發和轉綠。
“脆蜜”青棗在整個生長期都表現生長速度快,開花結果量大,需要施足肥水。另外,隨著青棗的逐年生長,土壤中的有機質也隨之降低,更要保證施入足夠的肥料,施肥上以腐熟雞屎、花生餅、腐熟羊屎等有機肥為主配合“三要素”化肥和微量元素[5]。對于成年結果樹來說,主要做好5個時期的施肥:春季采果主干截枝、新梢抽生或嫁接枝成活后施第1次肥,宜重施基肥,主施農家肥(腐熟羊屎、雞糞或豆餅),少量過磷酸鈣及菌肥;壯梢肥,時間大致是4—6月短截新梢或嫁接萌枝時進行,施用肥料主要是復合肥和氮肥,可以每個月施肥1次,主要加速枝梢的快速生長;花期肥(7月下旬—10月下旬),以高鉀復合肥、超磷鉀、海藻肥、硼砂及鈣鎂肥為主,澆施2~3次,保障花期的營養供應,從而使花器正常發育,利于促進成花及提高坐果率;幼果期,促進果實發育生長,主施高氮復合肥、尿素、鈣鎂硼鋅鐵等微量元素,促進果實的生長發育,減少畸形果的發生;果實膨大期,主要以鈣鎂硼鋅鉀、高鉀復合肥、二氫鉀為主,促進果實膨大成熟,提高果實品質。
施肥除了要做好以上工作,花前期、謝花期、幼果期及果實膨大期等4個關鍵時期的根外追肥工作也尤其重要,這幾個時期的施肥影響后期的產量及果實商品價值。花前期,可用氨基酸硼鎂鋅、二氫鉀、蕓苔素內脂進行促花保花;謝花期,使用赤霉素、蕓苔素內脂及鈣鎂硼鋅鐵微量元素等進行保果,提高“脆蜜”青棗的坐果率;幼果期及果實膨大期,可用二氫鉀、蕓苔素內脂、二氫鉀及鈣鎂硼鋅鐵微量元素等進一步促進果實生長發育,同時提高果實品質。在注意施肥的同時,也要適當做好“脆蜜”青棗生長過程中的土壤保濕工作,尤其是開花20d至幼果期需要保持土壤濕潤[6],真正做到水肥供應和“脆蜜”青棗各個生長階段營養成分的需求平衡。
“脆蜜”青棗的生長量大,在整個生長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枝條的整理修剪工作,網棚設施栽培的青棗枝條整理與露地栽培類似,主要是做好包括結果主干短截整枝和枝條修剪2方面的枝條修剪工作。主干短截:新植的幼樹嫁接口30cm處剪斷從而誘發側枝生長,后續選擇生長位置較好、導向四周的3~4個側枝作主枝,將剩余枝條剪除;二年生以上成年結果樹,主干每年更新1次,每年采果結束后將每株長勢較好的3~4主枝主干,于嫁接口20cm處短截,選擇短截主枝萌發位置較好的4~5枝側枝培養后續的結果主枝,同時要注意控制青棗的頂端優勢,注意枝條的打頂摘心,以促進下一級枝條的萌發,培養較多的側生結果枝條。枝條修剪:在青棗整個生長過程中,要注意剪除青棗的過密枝條、徒長枝條、交叉枝條、病蟲支及貼近地面的枝條。另外,由于網棚栽培,青棗的生長空間有限,要注意控制青棗的樹高,可以對長勢過旺的枝條頂端進行打頂摘心,控制枝條的徒長,培養側生枝條的生長,一般將樹高控制在2m左右為宜。
“脆蜜”青棗在整個過程中主枝及主干下垂斜向生長,特別是結果后期果實成熟階段更易下垂且易折斷,相關的農事操作工作非常受影響,加大了工作難度。為解決這個問題,搭架理枝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在結果主枝培養完成后或青棗開花前,可用木條、鐵條、竹子、鐵管、繩子、鋼絲等材料固定在樹體四周,形成“井”字形構架進行搭架,搭架高度可根據樹體高度決定,參考架高可控制在1.5~1.8m。搭架完成后,可將斜向生長的枝干較好地承放于架子上,對于結果量大的青棗起到很好的支撐作用,后續的枝條整理、噴施農藥及采果工作也更加方便。同時,搭架減少了枝條下垂折斷的發生,減少因樹體受損產生的果實損耗情況發生,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果園栽培的經濟效益。
“脆蜜”青棗具有一定的自花授粉能力,相比“越南野棗”“高朗1號”等青棗品種的兩性花比例較低,導致其在自然條件下授粉結實率不高。通過選取“脆蜜”1~2枝主枝嫁接“越南野棗”或“高朗1號”等品種進行花期輔助授粉,能夠有效提高“脆蜜”青棗的坐果率,從而提高其產量。經過多年的栽培試驗表明,為“脆蜜”嫁接“越南野棗”進行花期輔助授粉,其坐果率達到27.46%~32.95%;嫁接“高朗1號”進行花期輔助授粉,坐果率達到38.49%~42.68%,見表2。且嫁接“越南野棗”“高朗1號”進行花期輔助授粉后,其果實品質和經濟效益也相對有所提高,這也進一步說明了授粉在果樹栽培過程中的關鍵作用,解決了棗園中品種單一而導致的雄蕊發育不全導致的品種發芽率低的問題[7]。同時發現,嫁接“越南野棗”或“高朗1號”輔助授粉條件下,“脆蜜”的果實發育進程也有所不同,主要體現在果實發育早期,嫁接輔助授粉品種枝條可加速“脆蜜”青棗果實縱徑與橫徑的增長速度,花后30~90d果實縱橫徑快速增加,此時應多施壯果肥,保證果實生長發育營養供應。

表2 網棚栽培不同授粉樹的“脆蜜”青棗坐果率比較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網棚栽培,會減少昆蟲授粉、風媒授粉等,為增大“脆蜜”花期的授粉受精,提高坐果率,在生產上需要增大“越南野棗”“高朗1號”等授粉樹的嫁接比例。同時,花期要注意適當收網,引入蜜蜂、蒼蠅等昆蟲,增大“脆蜜”的傳粉媒介,保證花期授粉力度。另外,花期如遇到雨天、臺風時節,注意扣網蓋膜,避免花期花粉沖刷及樹體的損害,授粉完成后要及時扣下防蟲網。待授粉受精充分完成后,可適當將輔助授粉枝條全部或部分剪除,將更多的生長空間和營養留給主栽品種“脆蜜”。
網棚栽培已成為一種果樹栽培的重要設施之一,在很多果樹栽培中也已經被采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棚栽果樹的物候期及果實品質[8]。“脆蜜”通過網棚設施栽培實現了大棚內外環境的有效隔離,對于一些遷飛性害蟲和一些細菌性、真菌性病害起到了一定的防控作用,減少棚內病蟲害防治相關工作。種植管理方面,花費人力、物力較少,特別是在果實套袋方面。另外,在防霜凍、防暴雨、防落果方面也起到了一定作用,確保了水果產量及品質,同時通過網棚設施栽培,鮮果供應采摘期較長,果實品質較好,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脆蜜”青棗的市場競爭力,從而增加經濟效益。
果樹網棚栽培用于病害防治及品種資源保存是有效和成功的,但同樣也存在一些問題。在實際栽培過程中不難發現,相比露地栽培,網棚栽培前期設施搭建棚式防蟲網覆蓋栽培一次投入成本較高,一般果農難以組織實施及推廣,且進行機器中耕作業的難度會比較大[9,10],同時網棚內的透光、通風能力較差,棚內濕度較大及異常高溫也是亟需克服和解決的問題。這就要求選擇在四周沒有高大樹木或建筑物遮陽,地下水位不能太高,同時有機質含量高,排水良好,通風好的地勢,進行青棗的網棚設施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