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生時

上了年紀,身體零件慢慢老化。老年人要想安度幸福晚年,就應提高防病意識,養成定期體檢、復查的好習慣。本期,我們請來老年病科、體檢科的權威專家,幫六大類型的老人開出“私人訂制”的體檢清單。
心腦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見病。有高血壓、冠心病史的老人,應做好二級預防,其中要注意兩個原則:
其一是配合醫生的治療方案,堅持治療、復查,在醫生的建議下根據癥狀定期體檢。一般來說,這類老人要經常監測血壓,至少半年查一次心電圖,有胸悶心悸、心前區不適等癥狀者最好1~2 個月查一次。另外,最好每年做一次超聲心動圖;包括血糖、血脂、尿酸、肝腎功能在內的血生化檢查也很有必要。由于心腦血管病患者需要長期服用他汀和阿司匹林,后者可能會誘發胃腸等不良反應,如果有胃痛等情況要反映給醫生。需要提醒的是,不建議老人自行前往體檢中心檢查,而要遵醫囑。
其二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食療、運動、心寬、戒煙、限酒。1.食療就是低鹽、少油、多蔬菜,碳水化合物不超過半斤,水果要根據有無糖尿病來選擇。2.適度做能承受的有氧運動,如快步走、打乒乓球等。標準是運動后不覺得憋喘,心率不超過120 次/分。最好不爬山、騎自行車或參加比賽。3.心寬,首先是家庭鄰里關系要和諧,別凡事斤斤計較;其次要勇于學習新事物,多交友。4.戒煙,煙癮大的人可以逐步戒煙,吸煙量逐漸地往下減。5.限酒,每天攝入酒精不超過20 克。計算方法是:飲酒的毫升數乘以度數,再乘以0.8(酒精比重)。
研究表明,肥胖老人比正常體重者更易患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脂肪肝等疾病。胖人首先要算清楚體重指數(BMI),具體算法是體重/身高的平方。80 歲以下的老人,BMI 在18~24 屬于正常,80 歲以上老人可放寬至18~25,25~28 屬于超重,超過28 就是單純性肥胖了。另外,男性腰圍大于90 厘米,女性大于85 厘米,屬于腹型肥胖。
超重或肥胖的老人要重點檢查心腦血管系統。1.查血脂:肥胖是因體內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積聚過多而致。所以,肥胖的老人要注意查血脂,主要是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2.查血糖:肥胖已被公認為2 型糖尿病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可以改變的危險因素,胖人患2 型糖尿病的危險是正常人的3 倍。3.血壓監測:肥胖是高血壓的發病原因之一,高血壓本身也可能導致很多并發癥,監測血壓可防控多種疾病。4.心電圖:胖人心臟受累比率高于其他人,因此要定期查心電圖,可以早期發現心臟異常。
骨質疏松是老年人常見病之一,尤其是女性,而且年齡越大,骨質疏松的風險越高。世界衛生組織已將骨質疏松列為僅次于心血管病的第二大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根據國際骨質疏松基金會統計,50 歲以上女性一生中發生骨折的概率達40%。據《2013 中國骨質疏松骨折防治藍皮書》顯示,我國50 歲以上人群約6944 萬人患骨質疏松。
如果50 歲后出現不明原因的腰背痛或腿痛,就應盡早在醫生的指導下做體檢。現在多采用骨密度檢查。骨密度是骨質量的重要標志,能反映骨質疏松程度,是預測骨折危險性的重要依據。現在常用雙能X 線吸收測定法(DXA)等無創技術進行測量,結果用T 值表示。T 值≤-2.5 即可診斷為骨質疏松。老人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測,可以了解骨骼的健康程度,及時發現骨量減少,盡早采取防治措施。
一旦發現有骨質疏松,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藥物。二要補充鈣和維生素D,如多吃奶制品、豆制品和綠色蔬菜,多曬太陽,適當進行戶外運動。
長期吸煙的人年老后易患多種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統疾病。煙民老年時患慢性支氣管炎、咽炎、肺炎、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概率比普通人高許多。比如,近五成慢阻肺由吸煙所致,吸煙量越大、時間越長、開始吸煙年齡越早,患病風險越高;長期吸煙者的肺癌發病率比不吸煙者高10~20 倍,喉癌發病率高6~10 倍。
長期吸煙的老人首先應密切留意生活細節。如果在爬樓梯、做家務時比同齡人更易出現呼吸困難、胸悶、活動能力下降等情況,要及時做肺功能檢查、DR 胸片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1.肺功能檢查是判斷氣流受限的指標,重復性好、操作簡便。只需根據要求平靜呼吸,之后用力吸氣,快速吐氣,快速呼吸,就能診斷慢阻肺等病。2.DR 胸片可觀測到肺部紋理是否正常,從而篩查肺部病變。3.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對人體損傷不大,卻能診斷隱藏在氣管、支氣管及肺部深處難以發現的疾病。出現不明原因的咳嗽或吃東西易嗆咳,都應盡早檢查。
需要提醒的是,長期吸煙的老人,動脈硬化的速度比不吸煙者快得多,更易引發心臟病、腦卒中等其他疾病。因此還需注意心腦血管方面的體檢。
很多老人體態正常,也沒什么病,但50 歲后人體機能開始衰退,因此,最好每半年或一年做一次全身體檢。常規檢驗項目如體重、血壓、血尿常規(了解有無貧血、感染及泌尿系統和消化系統炎癥等)、心電圖(了解心肌供血情況,是否有心律失常等)、眼底(反映動脈硬化程度,可提早發現老年性白內障、原發性青光眼)等。
另外,男性50 歲后應查血壓和膽固醇,空腹血糖至少每隔3 年查一次。美國泌尿學會建議,50~75 歲的男性每年應接受一次前列腺抗原血檢和一次直腸指檢。女性婦科檢查必不可少,對發現和預防女性乳腺疾病、宮頸癌、卵巢癌等非常重要。
體檢前要注意飲食。查血脂、肝功前3 天避免高脂、高蛋白飲食,24 小時內不飲酒;查腎功能前3 天不要大量吃高蛋白食物;查血糖前兩天忌吃高糖食物,且不宜劇烈運動。
有的老人患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肝炎、腸胃病、哮喘、腎病等慢性病,需常年服藥。盡管病情可能得到暫時緩解,但仍需定期復查。比如糖尿病患者至少每3 個月檢查一次糖化血紅蛋白,每半年至一年檢查一次生化全套指標,每年檢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和眼底;乙肝患者每半年查一次肝臟超聲,看是否發生病變;胃病患者每年做一次胃鏡檢查,及時掌握病情發展,適時調整用藥。
另外,不少藥物可能導致胃腸、肝腎等損傷,也須留意身體變化。比如治療心血管病的甲基多巴、氧烯洛爾等,治療糖尿病的格列本脲、氯磺丙脲等,失眠服用的安定、利眠寧、苯巴比妥等都可能導致肝損傷。阿司匹林則可能刺激胃腸黏膜,導致胃腸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