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志紅

曾有一段“兩勺三花淡奶做成一鍋高湯”的網絡視頻,讓很多人對奶白色湯產生了莫名的恐懼。有網友問:這種淡奶做的湯,到底有沒有危害?奶白色的湯,以后還能不能喝呢?
其實,用淡奶來制作羊肉湯,只不過是利用了“乳濁液的制作”這一段化學知識罷了。不過,用淡奶加雞精做的肉湯,乃至于其他奶白色的湯,的確有一些人喝起來要小心。
大家都知道,鯽魚可以煮成乳白色的“奶湯”。油煎鯽魚之所以能煮成乳白色的湯,就是因為脂肪和水形成了一種“乳濁液”,或者叫“乳狀液”。大白話說,就是像牛奶一樣的乳白色的液體。
人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在水里倒入兩勺油,無論怎樣努力把油滴攪散,它也會很快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層油浮在水上面。這就是所謂的“油水不兼容”。
但是,如果有一種叫“乳化劑”的東西,就可以讓油滴和水和平相處了。乳化劑的一只手親水,另一只手親油,所以被稱為“雙親物質”。它伸出親油的手,拉住小油滴,包圍在它的周圍;又伸出親水的手,拉住油滴外面的水分子。這樣,被乳化劑包圍的小油滴就可以安心分散在水里了。
千千萬萬個小油滴,對光線起到“散射作用”,看起來就成了乳白色。所以,乳白色并不是什么特殊的色素,也不代表有營養,只不過是一種光學現象罷了。
就鯽魚湯來說,鯽魚本身就有脂肪(油),煎魚的時候又放了不少油。在用中火煮的過程中,湯不斷沸騰,把油滴打散了。在燉煮過程中,魚體中的一些可溶性蛋白質慢慢地溶出來,跑到水里,它們充當了乳化劑。這樣,就形成了奶白色的湯。
很多食物蛋白質都可以充當乳化劑。比如鯽魚中的某些蛋白質,牛奶中的某些蛋白質,大豆中的某些蛋白質,以及肉皮和肉骨中的膠原蛋白經過燉煮形成的明膠。不過,要把固體食物中的蛋白質慢慢燉出來,要把膠原蛋白煮成明膠,速度有點慢,從半個小時到兩三個小時不等,確實有點讓人著急。
和蛋白質相比,磷脂的乳化能力就厲害多了。
磷脂家族存在于多種富含脂肪的天然食物當中,比如蛋黃、瘦肉、大豆和豆制品、堅果、榨油種子等。磷脂中包括多種磷脂類型,含量最多、最常見的就是卵磷脂。說到卵磷脂這個名詞就能理解,禽蛋的蛋黃當中卵磷脂含量特別豐富。
所謂“蛋黃醬”,就是用蛋黃作為乳化劑,把大量烹調油和醋、鹽水等其他親水的調味品乳化在一起的。這里面數磷脂的功勞最大,一些有乳化性質的蛋白質也幫了忙。
煮湯的時候,要想把油水分離的清湯變成淡黃色的奶湯,加兩勺蛋黃醬就能解決。或者加個煮熟后碾碎的熟蛋黃攪勻也可以。當然,直接加點磷脂成本就更低了。
市面上的“淡奶”產品分成兩類,一類是“全脂淡奶”,屬于“煉乳”中的“淡煉乳”類別。其主要配料是牛奶、水和奶粉,就是牛奶加奶粉調成的一種奶類濃縮產品。雖然維生素有一定的損失,仍然是蛋白質和鈣的好來源,營養價值是不錯的。
另一類是“植脂淡奶”,配料是牛奶、植物油(通常是棕櫚油)、乳清粉、無水奶油和食品添加劑。和全脂淡奶相比,顯然它的營養價值會低一些,鈣少些,各種維生素也少些。不過,它并不像傳說中那樣含有人造的反式脂肪酸,因為其中的“植脂”是棕櫚油,而不是氫化植物油。和炸方便面、炸薯片所使用的純的棕櫚油相比,它的營養價值還是高多了,因為畢竟第一位的配料是牛奶,而且還加了富含蛋白質和鈣的乳清粉。
為了讓這些富含脂肪的淡奶容易分散于水,其中加了食品添加劑來幫忙,包括大豆磷脂、磷酸氫二鈉和黃原膠。
大豆磷脂是一種有益無害的天然乳化劑。
磷酸氫二鈉是人體中也有存在的一種成分,主要起到微調酸堿度和改善口感的作用。
黃原膠則是一種食品中廣泛使用的增稠劑,能讓產品口感更加細膩,奶里的脂肪也不容易分層。它所含的熱量非常低,屬于一種可溶性膳食纖維。
牛奶和奶粉不用說,棕櫚油就是炸方便面最常用的油,乳清粉則是添加到嬰兒奶粉和健身蛋白粉里的配料,大豆磷脂、磷酸氫二鈉和黃原膠都是各國許可使用的,不僅我國,美國、日本、歐盟都許可使用。總之,無論用哪種“淡奶”來做湯,都不存在安全問題。
這兩種“淡奶”在奶茶店、甜品店里都有廣泛應用。
如果是用全脂淡奶來做湯,等于喝的是兌稀了的牛奶。如果用植脂淡奶來做湯,等于喝的是更稀的牛奶+少量乳化的棕櫚油。
其實,真正的頂級高湯,并不是乳白色的,而是澄清、無渣而鮮美的雞湯或肉湯。去掉浮油之后,高湯的脂肪含量非常低,而集中了大量水溶性的鮮味成分,如氨基酸、鮮味肽和其他小分子含氮物。也包括了可溶性的鉀元素和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泛酸、生物素等相對比較耐熱的B族維生素。
相比而言,兌稀的牛奶當中,就沒有那么多的小分子含氮物了,鉀元素經過稀釋也沒那么高了。它本來也有個優點,就是比肉湯嘌呤含量低。牛奶本來就是超級低嘌呤的食物,兌稀之后自然就更少了。可惜,加了雞精之后,嘌呤就會大幅度上升。因為雞精中含有“呈味核苷酸鈉鹽”,它們是嘌呤的來源。
如果將奶白色的濃肉湯和兌稀的植脂淡奶加雞精相比,那么兩者有共同的缺點——都含有很多飽和脂肪,也都含有不少嘌呤。豬、牛、羊肉的脂肪也好,棕櫚油的脂肪也好,哪個喝太多都不利于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說到這里,大家應當已經明白了。無論是怎么做的,奶白色的湯,都是脂肪經過乳化分散在水里做成的湯。奶白色越濃,意味著里面的脂肪越多,熱量越高。所以,這類湯不適合需要控制體重的人多喝。
同時,無論是豬、牛、羊肉熬的湯,還是植脂淡奶做的湯,都含有相當高比例的飽和脂肪。血脂水平已經升高的人、心血管疾病風險高的人,都不適合大量喝。相比而言,植脂淡奶做的湯更差一些,因為它所含的是16 個碳原子的飽和脂肪酸,對血脂的影響更不好。
無論是肉類熬的濃湯,還是植脂淡奶+大量雞精做的湯,都含有不少嘌呤,不適合痛風患者和需要控制血尿酸水平的人。
咸味的湯可以快速喝進去大量的鹽。需要控鹽的高血壓患者和腎臟疾病患者,都應當盡量避免大碗喝咸湯,無論是熬出來的肉湯,還是兌出來的奶白色湯。咸湯加大量飽和脂肪,都更加不利于這些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