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鄭 丹
中石化第十建設有限公司土建工程產值越做越大、影響力越做越大。
一座依傍藍色大海的城市,兼具著歷史與現代、象征了包容與開放——青島,不僅以全球第四大港口聞名,而且有眾多的歷史建筑和基礎設施。
這里的老城區仍保留使用當年德國修建的下水道排水系統,俗稱“澇不怕”;始建于1904 年5 月的膠澳總督府背山面海,見證了歲月的滄桑,現已成為青島市人大常委會和市政協的辦公地……
海風如昨,海水仍藍。不斷翻涌的潮水永不歇息,這里的基礎設施日新月異。中國最深海底隧道、中國最長跨海大橋成為嶄新的名片。今天,這里又亮出一張新名片——國內首臺、世界最大27 萬立方米全容式LNG 儲罐,穩穩佇立在董家口經濟區的藍海碧波之上。
藍天為布,碧海為墨。中石化第十建設有限公司(簡稱十建公司)為建設祖國的能源基礎設施揮毫潑墨,繪就出了一幅幅壯美的畫卷。
“近年來,十建公司承建的項目覆蓋全國、跨越山海,為行業土建工程模塊化發展提供了‘十建方案’。”十建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王毅表示。
8 月的青島,山是青的,天是藍的,海是碧的。傍晚的海水浴場,金色的沙灘上熙熙攘攘,大人帶著孩子、孩子套著繽紛的游泳圈在岸邊戲水。
正是孩子放暑假的時候。近5 年,常駐十建公司青島液化天然氣項目部的項目副經理鐘亞軍卻沒有陪孩子去玩。他和項目部全體人員堅守在施工現場。
“這是我們公司的安全文化長廊。我們把建造LNG 儲罐的各類風險以漫畫形式呈現出來并配上文字,讓工人們清楚如何識別和應對風險。”
“這是我們的安全體驗區,我們組織員工在這兒進行安全宣講和應急演練……”
鐘亞軍一邊介紹,一邊帶著我們走過長著青草的路面。
“前段時間雨水比較多,所以草長得比較快。”鐘亞軍補充說。
其實,比草長得還快的是這臺儲罐的建設速度。“現在馬上要做到干燥置換了,就是充進氮氣把儲罐里的空氣置換出來,為后期儲罐預冷做準備,之后就可以中交了。”他說。
再走幾步,國內首臺、世界最大27 萬立方米LNG 儲罐已在不遠處。站在這臺“巨無霸”面前,旁邊的一期、二期工程建設的幾臺16 萬立方米儲罐,顯然就是弟弟妹妹了,不僅高度沒它高,而且腰身比它細很多。
“這比我之前在照片上看到的更加震撼!”十建公司建筑工程管理公司(簡稱建筑公司)綜合管理部行政事務副主任師孫毓感嘆道。
據介紹,算上鋼結構,這臺最大儲罐最高處將近60 米。“天氣好、沒有霧的時候,我們站在上面防護欄桿那兒能看到日照市,對面十幾公里的情況看得非常清楚。”鐘亞軍說。
在本刊記者眼中,這不僅是一臺世界最大儲罐,而且是世界最先進的儲罐。這不僅因為它技術先進,而且因為它可能是目前少有的安裝了電梯的儲罐。想想巡檢人員不用爬近60 米的高,幾分鐘電梯便可直通罐頂,不禁深深感嘆我國土建工程技術的日新月異和以人為本。
看著這臺龐然大物,土建工程的大、土建工程的震撼,不由得撞擊著內心。
“很多人認為土建是很簡單的一項工作,不就是綁點鋼筋、支上模板、打上混凝土就行了嘛。其實,混凝土是最核心的技術。”12 年的工作經歷,讓鐘亞軍對這個專業深有感觸。“就像這臺儲罐,外罐的混凝土非常平整,光滑度很好,不需要二次澆筑。這得益于我們研發的低溫混凝土配合比關鍵技術,使混凝土達到了相應的強度和抗滲抗凍功能。”
十建出品,必是精品。這臺超大型儲罐不僅外觀好,而且質量過硬。
天然氣在-163℃時呈液態,所以混凝土需要在這個溫度環境下通過強度檢測。
在質量樣板間,礦粉、碎石、減水劑、粉煤灰等原材料被存放在透明的玻璃罐中,還有一塊塊水泥塊立方體、鋼筋、焊條等整齊陳列在鐵架上。一塊塊立方體是混凝土試塊,標簽寫著C50、C40、C25、P8、F200 等,代表著它們不同的強度和功能。
這些材料,無一不是項目團隊結合以往經驗在經歷了反復的思考、無數次的試驗以及持續的改進而最終選定的。
從北海、龍口到青島液化天然氣儲罐三期工程,儲罐家族從16 萬立方米擴容到22 萬立方米進而到27 萬立方米。十建公司的儲罐越做越大,十建公司的土建專業日益強大。十建方案更為成熟,十建品牌更加響亮,十建力量更加強大!
8 月23 日,中國石化發布消息,青島液化天然氣接收站27 萬立方米儲罐于8 月22 日建成中交。這座由中國石化自主研發的儲罐是目前國內容積最大、首座完工的超大型LNG 儲罐,投用后將大幅提升華北地區天然氣的供應保障能力。
“就和小孩玩的搭積木一樣,把宮殿的一層搭好,再把豎著的積木作為柱子架上,再接著搭第二層……”聽到十建公司天津南港乙烯項目部項目副經理李明師說的話,你會想他們干的工程真的和小孩子搭積木一樣容易嗎?
李明師說的“搭積木”,其實是裝配式。這是近年來國內建筑工程領域廣泛采用的一種施工形式。
1851 年,歷史上誕生了第一座裝配式建筑——倫敦水晶宮。裝配式顛覆了傳統的建筑工藝,寫下了建筑史上的新篇。
裝配式建筑主要有預制混凝土結構、鋼結構、現代木結構等。裝配式的特點是把傳統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現場作業轉移到工廠進行,在工廠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構件和配件,通過可靠的連接方式在現場裝配安裝成住宅或房屋。正如法國現代建筑大師勒柯布西耶指出的:“能夠像制造汽車一樣造房子。”據說,因為材料簡單(主要是玻璃和鋼鐵),搭建起來又較為快速便捷,原來計劃一年完工的倫敦水晶宮最終只花了17 周的時間。
裝配式在建設中國石化存儲能力最大、世界級規模、綠色智能化立體庫中的應用,成為李明師最津津樂道的話題。
在南港乙烯項目中,十建公司負責了13 個主要裝置,固體產品包裝及倉庫是其中之一。這個立體庫長160 米、寬131 米、高37 米,建筑面積2 萬多平方米,設計有38252 個貨位,可存儲聚烯烴產品約57378 噸。
根據設計,倉庫由112 根混凝土獨立立柱支撐,柱間無連梁,對立柱垂直度和柱間安裝精度要求極高,對施工提出了極大的挑戰。
“這些矩形柱子每根邊長均為1.5 米、高33.3 米。按照以前的方法,我們需要搭設腳手架、綁鋼筋、支模板,最后澆筑混凝土。但像這么大的模具要保證整體成型好、垂直度佳,難度極大。現在,我們只需要將柱子采用分段工廠化預制,再從工廠拉到現場進行吊裝。”李明師說。
30 多米高的柱子,如何分段預制?他們把柱子分成三段:7.3 米、13 米、13 米。7.3 米的一段采用現場澆筑,13 米的兩段在工廠預制。最后,將三段柱子采用機械對接。
最終,立體庫項目創造了兩個首次:混凝土柱采取的“分段設計、工廠預制、機械連接”新工法開創了石化行業混凝土柱設計施工新工藝,并在石化裝置中首次應用;網架采用的“深度模塊化安裝、整體液壓提升”的新工藝,在行業內首次成功實施。
立體庫項目是十建公司近年來承建的同類型規模最大、施工難度最高的項目。這背后是十建公司過硬的土建工程專業化管理實力。
坐在眼前的趙林,笑容可掬,非常健談,整個人充滿陽光。這一次,他能有時間接受本刊記者的采訪,實在是“忙里偷閑”。因為2008 年上班后,他基本沒有時間休假。今年年初就一直駐守在十建公司吉林石化項目部擔任項目副經理的他,剛剛回來休假沒幾天。
吉林石化、海南煉化、中化泉州、神華寧煤、上海三井、武漢乙烯、南港乙烯、鎮海乙烯……細數自己參建的項目,他很是自豪。不僅因為他干項目的時間比2010 年成立的建筑公司的歷史都長,而且因為他負責的項目件件都是樣板工程。
“吉林石化項目的亮點在于它是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兩大公司首次進行官方合作的大項目。而且,土建單體的產值大,達到2 億元。”趙林表示。
令人吃驚的是,在產值2 億元的大項目中,一開始負責乙烯裝置土建工作的包括趙林在內只有3個人。那時,他們要做的事情非常多:不僅要整天盯在現場,而且要經常與設計、班組技術人員、安全人員、質量人員等外包人員就施工中遇到的問題反復溝通。后期,項目上又來了3 名大學畢業生。但他們仍然是一個人頂好幾個人用。
盡管人少活多,但業主對項目的要求絲毫沒有降低,反而特別嚴格。“這個項目的目標是創國優工程。新上的乙烯裝置是整個轉型升級項目的核心,我們又是十建‘鐵軍’,所以業主對質量安全的要求特別嚴格,堪稱高標準。”趙林說。
面對業主的期待,在項目策劃的時候,趙林就定下兩條:一要站住腳,二要扛大旗。具體在執行上,就是踢好“前三腳”和抓好“四大管控”。“前三腳”是指標準化施工暫設、標準化安全文明施工形象、良好開工進度形象;“四大管控”則是施工圖紙、施工人員、基礎交安、建/構筑物交接管控。而做好這一切,為的就是創出精品、交出樣板。
樣板工程,需要樣板引路。樣板引路,就能旗開得勝。為此,項目部提出了“把每一個新開工的單項工程都做成樣板”的口號。
“我們堅持質量為先,嚴格執行‘首件樣板制’,推進標準化管理。”趙林說。項目部嚴格按照設計圖紙、嚴格遵守技術操作規程和標準規范,樹立了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的形象。
趙林還進行了一個小改革。按照往常的流程,工程完工后會請監理、總包來驗收,之后項目部再針對他們提出的問題進行整改。趙林提出,干完一項工程,班組先自行驗收,然后質檢員和他來驗收,再請總包、監理來驗收。
實踐證明,這種“逐級落實自檢、交互檢、最終驗收,嚴格做到上道工序對下道工序負責”的做法,不僅提高了一次性驗收合格率,保證了工程質量,而且使項目團隊獲得了業主的信任和肯定,樹立了良好的十建公司品牌形象。
“只要是趙林經理點頭的,我不用看都行。”吉林石化業主方質檢站站長、質量部部長孟慶峰說。
“孟站長到我們現場參觀了好幾次,看了我們澆筑的混凝土時表示:這絕對是樣板中的樣板,沒有之一!從成型、尺寸到各方面,非常標準。”趙林說。


“這不僅是一項工作,而且是‘一帶一路’能源領域的重要戰略合作,是中哈兩國在建筑工程理念上的一次合作。”每當遇到困難的時候,十建公司土木工程專家王亮都會想起出國前領導對他說的這番話。
十建公司哈薩克斯坦KFCC 工程項目部及加氫分部,承建了哈薩克斯坦石油深加工項目243 萬噸/年催化裂化、44 萬噸/年丁烯齊聚、128 萬噸/年汽油加氫、23.7 萬噸/年輕烴回收及飽和氣體分餾、44 萬噸/年液化烴氣體脫硫、88.4 萬噸/年柴油加氫精制、1.93 萬噸/年制氫共7 套核心工藝裝置和18 個公用工程單元的建筑安裝工程,以及全廠樁基工程和大型設備吊裝工作。
項目的參建單位,來自哈薩克斯坦、中國、俄羅斯、印度、土耳其等多個國家。
作為來自中國的工程建設單位,十建公司項目團隊發現,在國外做項目和國內有很大的不同。特別是這個位于哈薩克斯坦西部的項目,施工面臨著諸多困難。
阿特勞煉油廠位于哈薩克斯坦西部偏遠地帶,就地理位置來說對開展工程建設極為不利。如交通極其不便,工業運輸主要靠汽車。因為地域限制,材料運輸的周期比通常的項目要長半個月到一個月。項目所需一些材料也難以在當地買到,多數需要從歐洲進口。
當地人力資源短缺,招聘工人和滿足工人的需求成為施工的一大困難。
建筑施工標準采用俄標和哈標,管理模式與國內項目不同。例如,項目的工程建設由哈薩克斯坦業主直接管理,不設第三方咨詢服務單位或者監理公司,由業主直接和十建公司對接。因此,語言不通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這里自然環境惡劣,40 多攝氏度的酷暑和零下20 多攝氏度的嚴寒不僅讓項目部人員難以適應,而且影響到施工作業。
…… ……
困難重重。最先迎來的挑戰是項目圖紙只有英文和俄文,沒有中文。項目團隊只能在白天10 個小時上班時間之外,利用下班時間發起“猛攻”。他們分工合作,先把俄文譯成中文再對照英文看圖紙,有不懂的就記下來向業主請教。最終,他們以極快的速度完成了圖紙翻譯、技術梳理、數據統計和材料匯總工作。
在與業主的溝通和合作中,哈薩克斯坦業主方工程建設人員的認真、嚴謹甚至近乎嚴苛,給王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們對安全管理極為重視,嚴格執行管理程序文件里的要求,幾乎每一條都要在“摳字眼”中按最高標準執行。
他們非常認真地對待每一道工序的每一個節點,哪怕這個節點有 1 毫米的誤差不解決也不能進入下一道工序……
辦法總比困難多。項目團隊成員們暗下決心 :得做出很大的努力和改變。
安全從嚴管理。他們就把國內施工的“安全第一”理念貫徹到項目上,按照業主方的要求嚴格管控。
業主要求溫度達不到 10℃以上不允許施工,他們就在施工現場采取搭暖棚、用柴油暖風機或電熱風機對環境進行加熱。
極寒天氣下,一些材料的性能減弱或發生變化,包括鋼材的力學性能,混凝土、土方凍脹性能。他們就加強對每一道過程工序的質量控制。
他們報給業主的材料用量,業主會詢問“0.01平方米”是怎么得出的。他們就從細從實計算各種基礎數據, 一遍一遍去現場比對,對測算結果做了細致說明,甚至加派一名管理人員專門與業主對接統計數據報表。
對于項目可能出現的問題,項目團隊集思廣益,廣泛收集相關經驗并積極與業主交流,加強對每一個過程的總結,力爭規避項目可能出現的問題和損失。
…… ……
“7 個月之后,業主開始采納我們提出的一些想法和意見。因為我們一直努力去改變他們對我們的看法,讓他們相信‘中國力量’和‘中國技術’。這是我們團隊的成功突破。”王亮說。
跨越山海不畏難。十建公司哈薩克斯坦KFCC項目團隊在“一帶一路”合作中,擦亮了十建品牌,彰顯了十建力量。2019 年12 月,該項目榮獲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境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