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銘軒 王 紅
新世紀開元之年,共和國西部版圖鐫刻進一條河流 ——“克拉瑪依河”。
“開閘!”2000 年8 月1 日,國家大Ⅱ型水利工程——新疆引水濟克工程源頭“635”水利樞紐發出信號。從南向北縱貫475 公里戈壁的黃金水道,充盈起準噶爾盆地經濟發展騰飛的血脈!8 日,人工挖掘的克拉瑪依河穿城而過。克拉瑪依市人大常委會通過議案,把每年8 月8 日定為“克拉瑪依水節”。
至此,油城徹底走出了缺水的困境,也為克拉瑪依生態環境的根本改善創造了條件。1979 年克拉瑪依市綠化率只有1%,2017 年綠化率達到了43%。
20 世 紀90 年 代 中 后 期,水的問題一度成為新疆石油管理局生產會議的重要議題。克拉瑪依水資源匱乏,引起了中共中央、國務院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的重視。1994 年12 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編報的《引水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通過了國家水利部的審查,并在1995年1 月得到了國家計委的批復:同意建設引水供水工程。11 月28 日和12 月13 日,國務院總理辦公會議兩次研究并批準開展引水濟克工程。
引水濟克工程,是經國務院批準立項的國家大II 型水利工程。工程由額爾齊斯河水利樞紐工程、總干渠工程、西干渠工程和風克干渠工程組成,全線總長475 公里,是當時國內最長的砼襯砌人工引水渠道。
水終于如愿可以引到克拉瑪依了,但水是穿城而過還是繞城而過,水道是明渠還是暗渠?引發了一番討論。最終確定了方案——明渠穿城。
1996 年10 月31 日, 自治區召開新疆流域開發工程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對工程投資、水量分配進行了安排部署,同意了新疆石油管理局自行設計、自行組織施工、自行管理西干渠工程的意見。
引水濟克工程加風克干渠工程全長436 公里。西干渠設計流量30~60 立方米/秒,風克干渠設計流量22~28 立方米/秒。
整個工程除引水渠道外,還要建設庫容分別為1 億立方米、3300 萬立方米、3800 萬立方米的水庫3 座,開鑿全長為10 多公里的輸水隧道6 座,配套建設公路橋、輸水渡槽、排洪渡槽和涵洞、牧道橋、人行橋、倒虹吸等渠系建筑物554座,土石方及填方達4300 萬立方米,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士近70 萬立方米,工程量十分浩大。
1996 年11 月18 日, 克拉瑪依市、新疆石油管理局成立市局引水濟克工程指揮部。1997 年3 月,國家計委下達了引水工程開工令。5 月20 日,市局黨委召開了動員大會。
開工令一下,20 個水利工程會戰團浩浩蕩蕩地開赴工地。會戰職工把“誓把河水引回家”的誓言印在背心上,也刻在心上,開始了氣吞山河的引水工程大會戰。他們在長達300 多公里的渠線上風餐露宿,戰天斗地。
在浩大的引水濟克工程中,人人爭當排頭兵。沒有一支隊伍服輸,沒有一個人甘于落后。
克拉瑪依永升建筑安裝公司先后有4 支隊伍參加風克干渠土方、混凝土襯砌及渠系建筑物工程。為了保證工期,創優質工程,僅水利公司張蓮鳳的8000 米渠段就調集了1000余人。
三號渡槽堅持冬季施工,完成了堆土模工程,一開工就進入排架混凝土現澆,呈現出了良好的戰勢。王鳳萍、蘇志蓮由克拉瑪依河轉戰青克斯山,破土炸山。進入1999 年5 月,其便疏通了5000 米“卡脖子”工程,被項目部譽為“鐵軍”。
新疆石油管理局油田經貿建安公司承擔著黃羊泉平交閘、百克水渠分水閘、638 米CID抗浮渠段以及5000 米標段的渠道建設工程。
任務重、難度大。1998 年,他們完成任務總量不足50%。1999 年開工,抗浮渠段混凝土現澆工程、黃羊泉平交閘以及渠道混凝土襯砌工程量壓力就更大了。
為了實現工期承諾,開工前,公司認真研究對策,全力以赴保引水,調集精兵強將同時開赴幾個工地。公司黨委書記劉懷義坐鎮督戰。僅僅兩個月時間,他們突擊完成了渠道襯砌2000 米,抗浮渠段的混凝土現澆也進入了尾聲。
克拉瑪依軍分區戰斗士氣不減,乘勝推進,1999 年6 月18 日,率先掛出渠段任務全勝貫通的紅旗,成為風克干渠段首家完成任務的隊伍。
1999 年7 月1 日,部隊又一路高歌轉戰新的施工段。聞得這一消息以后,渠道上的施工隊伍交口稱贊:當兵的人,就是不一樣!
華北油田建筑安裝公司,千里迢迢來到引水濟克工地。異地施工,除了要克服氣候條件和飲食習慣給體能帶來的損耗外,還要克服地質條件,設備不足給施工帶來的困難。就是在這種種艱難的條件下,他們把石油人艱苦創業的精神由華北帶到西北。繼1998 年保工程質量、保工期之后,1999 年開工又一躍而上。進入6 月,5000 米渠道混凝土襯砌已完成4200 米。保工期,他們勝利在望。
參戰的新疆第四建筑安裝公司、甘肅地質建安公司、水電13 局、長慶筑路公司、鐵道部建筑工程第11 局和19 局等施工隊伍,為實現工程質量承諾和工期承諾,埋頭苦干,身上曬脫幾層皮,掉了幾斤肉。他們咬緊牙關說:再苦,再累,再艱難,也要頂過這一關!開工70 天,工程量超半。對他們而言,保證工期不僅僅只是一句語言上的承諾。

●施工中的“克拉瑪依河”萬馬奔騰戰猶酣。 供圖/王銘軒
工期和質量猶如一根緊繃的弦,時時與大腦思維碰撞。風克干渠全線具備通水條件的工期日日逼近。項目部管理人員及全體施工人員眼睛盯著質量轉,雙腿跟著工期轉。
引水濟克工程開工3 年,投身這場浩大工程的施工隊伍,數以萬計的施工人員及參戰民工,在戈壁大漠,寸草不生的青克斯山脈,經歷了春寒、酷暑、秋風的吹拂和洗禮,鍛鑄了意志、升華了精神、增長了才干。精力和體力的付出,他們不曾放在心上。所有參戰人只有一個意念如期完成工程,向33 萬克拉瑪依父老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水利會戰團用鐵鍬和鎬頭完成了土石方的開挖筑渠任務,如果將工程土方量筑1 米見方的高墻,可以饒地球赤道一周半。
鏖戰三年零五個月,他們高質量、高速度地完成了這一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宏偉工程。2003 年8 月26 日,該工程通過了國家竣工驗收。
一股清泉注入阿依庫勒水庫,克拉瑪依告別了缺水的歲月,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克拉瑪依市、新疆石油管理局黨委,將這條穿城河命名為“克拉瑪依河”。
點評
引水濟克 世紀壯舉
大漠油城,奇缺水源。艱苦引水,充滿艱辛。油水交融,相伴相隨。奮戰嚴寒,迎難而上。勇斗酷暑,感天動地。凌云壯志,鐵血英雄。創造奇跡,涅槃新生。戈壁長河,清水環繞。綠樹成蔭,花園城市。充滿生機,矗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