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可
在現代社會發展背景下,人們的主體意識變得越來越強。在水墨畫的創作實踐中,創作者一方面要注重對自身生命體驗的個性化表達,另一方面要傳承與發揚古代文人在創作水墨畫時注重內心情感表達的藝術創作特點。當代水墨畫創作與傳統水墨畫藝術創作的不同之處在于,當代水墨畫創作不再只是依循自身的情感,而是站在社會弱勢群體的角度思考問題,將個人情感融入對現實社會的描繪中,賦予水墨畫作品批判、質疑的精神,這就是當代水墨畫創作在審美藝術功能上的激進品質。隨著時間的推移,傳統儒釋道思想對當代藝術創作發展的影響力被不斷削弱,水墨畫的藝術功能從以往的政治教化工具逐漸轉化為抒發人們內心真情實感的表達方式,既拓寬了民眾的審美視野,又讓他們體會到不同創作者的心靈境界。當代水墨畫藝術創作者正在嘗試以社會文化見證人和批評人的身份探討社會現象,重塑內心、憧憬理想,這也是當代水墨畫的一項藝術功能。
在漫長的社會發展過程中,古代眾多文人、士大夫受到傳統儒釋道思想文化的影響,雖然他們懷揣著濟世報國的理想,但是并不具備“成功立業”的能力。面對種種不公的社會現實,他們只能無奈放棄仕途,歸隱于山林田園。在這種生存背景下,古代文人墨客在水墨畫創作中利用各種物象寄托自身的復雜情感,試圖向世人反映社會的真實面貌,并借此表達人生態度。這種隱士精神使傳統水墨畫出現了以“淡泊”“幽寂”“蕭寒”“疏離”為意境的藝術作品。與傳統水墨畫反映出來的內心狀態相比,雖然當代水墨畫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傳統文人墨客的“反傳統”精神,但是有別于傳統水墨畫傳達的與世無爭、貧弱無力的消極心理,當代水墨畫藝術創作者以更加強勢的態度直面人生;面對現代都市文明與日益發展的世俗文化,他們會主動考量作品的創作價值,整理思緒后再進行藝術創作。雖然受到世俗文化廣泛傳播的影響,當代水墨畫藝術家依然能夠保持清醒、冷靜,他們并沒有受困于焦慮的精神生活壓力,而是對傳統水墨畫藝術提出質疑,經過提煉精髓以及創新創作將積極進取的精神信念融入當代水墨畫藝術創作中。
傳統水墨畫的筆墨創作形態將意向性、互滲性、書寫性、瞬間性以及偶然性等融為一體,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套高度程式化的筆墨形態,其不僅能夠體現作者在創作中想要傳遞的精神理念,還可以闡發創作者的情感意緒。在欣賞傳統水墨畫作品時,觀賞者能夠在理解作品的前提下與創作者的情感表達產生共鳴。與傳統水墨畫創作的筆墨形態特點相比,當代水墨畫創作不再一味謹守傳統繪畫規則,也不是單一臨摹古代文人的水墨畫作品,而是選擇在筆墨樣式上進行改變與創新,大膽嘗試更改古代水墨畫創作的筆墨排列順序,創新融入現代繪畫藝術的創作形式與技法,將傳統筆墨符號轉換為現代視覺圖式,從而形成與時代發展背景相契合的嶄新筆墨形態。當代水墨畫藝術創作消解了傳統水墨繪畫程式,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純語言”的表現力。創作者強調點、線、面在當代水墨畫作品創作中的構成要素與排列應用,不再營造傳統水墨畫中和諧、清雅的意境氛圍,而是形成了一首酣暢淋漓的水墨交響曲,產生了極強的審美效應。當代水墨畫在創作過程中發展形成的筆墨形式蘊藏著新的批判精神和反思格調,表現了屬于當代水墨畫藝術的現代藝術品格特征。
古代文人墨客將繪畫創作視作文心,同時也將其作為“立德立言”的觀念支撐,這決定了傳統水墨畫在語言結構上對“就畫論畫”的根本性排斥。在古人眼里“書畫本來同”,在繪畫作品創作中融入書法藝術構成了傳統水墨畫趨于綜合性藝術的語言結構形態。由此可見,傳統水墨畫的語言結構具有多樣化特點,由各種語言元素構成,不再僅是一種純粹的繪畫視覺藝術。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的審美觀念也在逐漸發生變化,傳統毛筆的實用書寫功能逐步喪失,傳統水墨畫的綜合語言能力在現代藝術創作中日趨弱化。當代藝術創作者將書畫、詩詞視為傳統藝術表現形式的同時,也應當看到傳統水墨畫本體語言形式日趨弱化的歷史局限。針對此現象,當代水墨畫創作者需要注重提升中國畫語言結構的表現張力,以更加單純的語言形式表達豐富的情感情緒與精神理念,這將成為傳統水墨畫在當代文化語境中得以拓展、延伸的重要形式空間。在不同時代背景下,水墨畫的語言結構會受到社會不同發展環境的影響,而在如今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下,凸顯繪畫藝術語言的形式功能是當代水墨畫的發展目標。
當代水墨畫在發展過程中汲取了西方超現實主義藝術的創作經驗,然而將超現實主義思想在水墨畫中表現出來難度較高。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傳統水墨畫的理念是凈化、淳樸。部分畫家在日常生活中雖然會表現出放浪形骸的個人風格,但是提筆創作時則會展現出自然飄逸、悠然自得的作品風格。在當代水墨畫的創作實踐中,水墨造景屬于虛擬之物。在各類山水題材的畫作中有很多超現實風格的作品,然而這些水墨畫作品往往難以真正窺探到創作者的內心真實想法。
我國當代水墨畫風格于20世紀90年代形成,這一風格綜合了變形、立體、拼接等藝術手法。這類水墨畫風格的源頭可以追溯至明末清初時期,當時較為聞名的有崔子忠、陳洪綬等畫家創作的相關作品。在當代水墨畫的變形立體創作中,創作者綜合采用了立體、拼接、變形等繪畫創作手法,還運用三環法與散點透視法,以展現出其想要達到的視覺效果。在西方繪畫的創作風格中,立體畫派通過化整為零的手段來達到立體效果,即將完整的物象分離為不同的切面。而中國本土的立體派水墨畫家則是將各種幾何元素融入傳統水墨畫的創作中,通過靈活運用符號表征布局內容,充分展現其畫作獨特的意境。
隨著水墨畫技法的不斷發展,我國出現了大量以“黑”作為抽象創作語言的水墨畫作品。比如,楊詰蒼運用不同類型的墨,如濃墨、淡墨等來呈現水墨畫作品,表現出獨特的質感,具有極強的表現張力;張羽的靈光系列水墨畫作品,把傳統的水墨形式創新為抽象的水墨團塊,意在將宇宙黑洞與遠古記憶相結合,給人極強的視覺沖擊;劉子健的水墨畫作品以一種無序、縹緲的碎片感,傳達出對自然資源被極速消耗、人類精神需求被忽略的無奈。當代繪畫藝術家通過合理運用不同類型的水墨,表達自身對“黑”的理解,促使“黑”這一象征意蘊成為傳達創作者人生觀念的重要媒介。傳承與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體系中關于“黑”的道玄思想,可以激發當代繪畫藝術家的創作靈感。
在當代水墨畫藝術創作中,水墨作為傳統中國畫的一種語言被重新激發出活力是因為20世紀90年代的繪畫藝術家在特定狀態中創造出嶄新的繪畫藝術境界。在現代繪畫藝術領域中,周京新運用中國傳統水墨畫建構出獨特的水墨寫意藝術語言,讓人耳目一新。周京新在水墨畫的創作實踐中,以獨特的筆墨形式顛覆了傳統形式,展現其水墨畫作品理念與形式的創新。周京新結合了西方現代藝術先鋒派的創作理念,顛覆傳統藝術模式,塑造出極具個人特色的藝術表現方式。在中國傳統繪畫藝術受到西方繪畫藝術觀念沖擊的時代發展背景下,中國當代繪畫藝術家在時刻謹記水墨繪畫創作底線以及寫意繪畫原則的同時還需要給水墨語言注入新的活力。
周京新繪畫最顯著的特色就是其心理狀態的變化。他為了革新傳統繪畫,在進行藝術創作時,參照的繪畫藝術作品是西方國家著名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創作的相關雕塑作品。周京新認為在羅丹的青銅雕塑作品面前,其他類型的人物繪畫作品顯得過于蒼白和樸素。雖然西方雕塑作品與中國傳統繪畫方式在理論上是沒有可比性的,但是兩者的對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繪畫藝術家的藝術創作起到激勵作用。周京新將著名藝術大師的作品作為自己創作時追求的目標,能夠從中切身領悟到中國傳統繪畫創作中的“寫”,也就是書法中的書寫性。周京新從羅丹的青銅雕塑作品中感受到與傳統水墨畫作品中相似的“寫”勢,如傳統水墨寫意畫筆墨相融,不僅有“筆到”之形,同時還有“意到”之趣,流動之勢給人一種張弛起落、曲直聚散的感覺。周京新在當代水墨畫創作中,大膽嘗試將西方雕塑藝術與中國傳統水墨畫藝術有機結合,賦予水墨畫更廣闊、更立體的空間感和體積感。周京新認為水墨接觸宣紙的一剎那便能產生如同青銅雕塑澆筑般的爆炸力量效果,并且能夠將水墨畫描繪對象的形象和性格特征完整、真實地表現出來。
在當代水墨畫創作實踐中,繪畫創作者極為關注水墨與宣紙之間接觸、碰撞所形成的視覺效果,創作出與眾不同的水墨藝術形式,抒發內心情感,并將此作為當代水墨畫藝術的符號表述體系。
當代水墨畫藝術創作者將不同類型的藝術特點結合在一起,并將其融入藝術語言體系之中,用來表達更加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更加生動的情感獨白。這一創新方式豐富了作品的表現語言,拓展了傳統水墨畫的表現領域。融合了不同類別的藝術元素,在豐富作品表現形式的同時,也能夠展現繪畫藝術創作者的寬廣心胸。這種具有理性化特征的藝術創作方式并不僅僅是概念之間的僵硬結合,而是為擴大藝術視覺效果做出的努力。
我國當代畫家劉進安在水墨畫創作中并不像某些西方繪畫藝術家一樣側重于對靜物的描繪,關注靜物的色彩、光線、造型等,而是注重筆墨之間的層次變化和對自由張力的形象表達,重點突出筆墨自身的個性與魅力。在其創作的水墨畫作品中,他對傳統水墨畫的勾斫、皴擦、點染復雜手法進行了簡化,僅通過或橫或斜的直筆來改變其長短、精細、濃淡、干濕,以此顯示作品的筆墨性及其表現力。劉進安通過將筆墨的復雜技術性還原成簡潔的直線、弧線以使其具有一目了然的效果,生成新的藝術創作形態,并且不會成為西方繪畫意義上的“質感”和“肌理”。劉進安創作的水墨畫作品對畫面有著科學、明確的安排和分布,表現性是在一定范圍內表達張揚的態度,同時還傳遞給觀賞者一種荒誕、夸張的情感,使人們切身感受到其水墨畫作品中各種思潮和樣式的沖突、碰撞、矛盾、交流與融合。除此之外,在劉進安創作的大量水墨畫作品中,人們能夠清晰地看到,在“水墨、肌理、樣式、符號”的遞進關系中,水墨依然處于“元單位”層面,這是因為創作水墨畫作品與材質有密切關系。另外,在水墨投影式的表現手法中可以展現出與泥團類似的體積感,這種獨特的水墨肌理技法可以通過符號化的方式來展現獨特的意境之美。
綜上所述,當代水墨畫藝術的創作發展是一個艱難而持久的過程,最能打動人的還是那令人耳目一新的水墨表現張力。當代繪畫藝術家一方面需要學習并掌握最新的藝術創作手法與技巧,另一方面需要用心觀察事物,深入體驗人生,以真誠的態度進行創作,以獨特的方式為當代水墨畫的創作注入新的藝術價值,以積極奮發的精神描繪當代社會的真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