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瑞洲 毛秋瑾 馬寧 金晶
肛周膿腫是指肛門、肛管、直腸周圍軟組織或周圍間隙發生的急性化膿性感染,并形成膿腫。病人可表現為肛門疼痛、排便困難、發熱、紅腫等臨床癥狀,若不及時治療,會嚴重影響病人生活質量,或導致更嚴重的后果。目前發病多見于青壯年,且男性多于女性[1]。老年人發病亦有上升的趨勢,老年病人由于年齡較大,自身免疫力弱,且有些病人合并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基礎疾病,自身機體血糖處于高水平,容易導致出現肛竇感染,進而形成肛周膿腫。治療方法或者手術方式選擇不當容易出現病程遷延,以及二次手術,治療效果不理想。本文旨在探討肛周膿腫常見的發病原因以及比較不同術式治療肛周膿腫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我院普外科2015年9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肛周膿腫病人48例,年齡60~85歲,根據不同的手術方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4例。
納入標準:(1)符合第7版《外科學》肛周膿腫的診斷標準[2];(2)伴有一種或多種基礎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腦梗死等;(3)病人簽署知情同意,可耐受手術,可完成隨訪。
排除標準:(1)近3個月內有重大顱腦外傷、卒中、急性心肌梗死病史的病人;(2)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嚴重心肺功能不全者及凝血功能異常者;(3)肛管直腸有明確占位病變者;(4)有精神疾病與語言不能表達且不能配合治療的病人;(5)有較嚴重傳染性疾病的病人;(6)非手術治療的病人。
1.2 治療方法 2組病人均采用手術治療,術前檢查病人肛門,明確膿腫的位置。必要時可采取B超、CT、MRI輔助檢查及定位。術后傷口換藥,抗感染治療,同時治療基礎疾病,控制血糖等。同時應用中成藥物熏洗,輔以抗菌類軟膏外用,對傷口愈合有一定促進作用[3]。
觀察組采取肛周膿腫一次性根治術治療,麻醉常規采取腰麻或者骶叢麻醉,確保肛門括約肌松弛,肛管顯露良好,常規碘伏消毒手術視野,鋪無菌手術巾單,檢查膿腫上方肛管齒線處有無破潰,如有明顯破潰,可于膿腫中央波動感明顯處或者膿腫定位處切開,排盡膿液,予探針或者血管鉗從膿腔內向肛管破潰處輕柔穿出,予電刀沿探針或血管鉗走形方向切開感染竇道。注意創面止血。如膿腫上方肛管齒線處未見破潰,可借助注射器于膿腔波動感明顯位置穿刺注入一定量的過氧化氫溶液,觀察肛管及齒線處有無氣泡溢出,有溢出的地方就是內口,找到內口后操作同上。如膿腫位置過高,則對齒線以下的部分作切開引流,注意保護肛門內外括約肌,齒線以上部分黏膜有破潰可于膿腫最高處薄弱點穿刺引出橡皮筋掛線處理[4]。術后創面裸露敞開,可適當修剪兩側皮緣,使引流通暢,便于換藥及滲血的壓迫治療,最后創面填塞凡士林紗條引流。
對照組采取膿腫切開引流術,麻醉方式可采用局麻、腰麻、骶麻或聯合靜脈麻醉等,可根據病人對疼痛的耐受性以及膿腫的深淺程度等來決定麻醉方式。手術于膿腫波動感明顯處作放射狀切開,排盡膿液,創面止血,膿腔填塞凡士林紗布。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2組病人手術后1周內傷口疼痛情況,手術后1個月創面愈合情況,以及手術后3個月有無肛瘺形成。疼痛的評估采用VAS[5]:(1)無痛(0分),病人無明顯不適感;(2)輕度疼痛(1~3分),病人感覺到疼痛,但不影響睡眠;(3)中度疼痛(4~6分),病人疼痛明顯,影響睡眠;(4)重度疼痛(7~10分),病人劇烈疼痛,難以入眠。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的有關標準擬定創面愈合情況:(1)治愈:臨床無癥狀;創面無分泌物,創面完全上皮化修復;(2)好轉:臨床無癥狀,創面分泌物少,肉芽鮮紅,創面部分上皮化;(3)未愈合:臨床有輕度疼痛癥狀,創面有較多分泌物,肉芽暗灰色,創面無上皮化;(4)肛瘺形成:手術后3個月,根據上述標準,傷口未愈合,可判斷病人為術后肛瘺形成。

2.1 一般資料比較 2組間性別、年齡、入院時基礎疾病、肛周膿腫術前疼痛評分等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病人術前一般資料比較(n=24)
2.2 手術后創面疼痛比較 觀察組病人術后1周內輕度疼痛人數明顯多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病人手術后1周內創面疼痛比較(n,%,n=24)
2.3 手術后創面愈合情況及肛瘺形成 觀察組的創面愈合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且肛瘺形成病人人數明顯少于對照組,病人治愈率明顯升高,2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3 2組病人手術后創面愈合及肛瘺形成情況比較(n=24)
肛周膿腫是肛腺阻塞感染而誘發的急性化膿性疾病,病情進展異常迅速,進而演變為肛周壞死性筋膜炎[6],其發病原因及危險因素比較復雜,臨床診斷困難,處理不及時,病人易出現感染性休克,甚至可危及生命。
本研究中,根據肛腸病學診治指南推薦,選取48例肛周膿腫老年病人為研究對象,采取膿腫一次性根治術的病人,術后創面引流通暢,換藥操作方便,術后疼痛較術前明顯緩解,膿液及膿性分泌物迅速減少,紅腫、炎癥消退迅速,對照組采取切開引流手術方式,切口相對較小,換藥時傷口內凡士林填塞困難,且換藥過程病人疼痛明顯,導致引流不通暢,膿液及膿性分泌物減少變慢,紅腫炎癥消退緩慢,術后傷口往往可假性愈合,極易形成肛瘺。 觀察組采用肛周膿腫一次性根治術式,手術視野較對照組大,且開闊清晰,在膿腫部位切開引流之后同時處理內口,從根本上處理了原發病灶,最大程度避免了術后膿腫的復發及肛瘺的形成。
綜上所述,肛周膿腫一次性根治術式療效明顯優于單純切開引流術式,在傷口術后疼痛、愈合情況、減少病人術后肛瘺形成等方面有很好的優勢,對提高老年病人生活質量有很大幫助,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