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曉
近日,有網友發文稱,中秋國慶長假期間,騰格里沙漠中大片用于治沙的植物被自駕游的越野車碾壓。
《中國新聞周刊》了解到,被碾壓的植被系騰格里沙漠鎖邊生態公益基地的花棒。阿拉善盟林草局、左旗政府及相關部門和專家再次對受損項目區進行勘察后確認,項目區碾壓涉及苗木4625棵,其中受損2003棵。
10月5日至7日,管護人員集中開展為期3天的搶修工作。截至目前,對受損的21處合計約500米的圍欄網維修工作已全部完成。該基地相關工作人員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后續將在2023 年秋季造林期間,對受損的 2003 棵花棒進行補植,并做好管護工作,以確保該區域能夠達到預計的生態效果。同時,將在項目區適當位置增設醒目的項目標志牌,并標明地方執法部門聯系方式。政府部門也將與項目管理團體積極溝通協調,調動各方面資源,共同做好項目區的管護工作。
根據網友發布的視頻,沙漠中出現大量車轍痕跡,被碾壓的綠植倒在地上,另有當地造林工作人員提供的視頻顯示,林區的圍欄也被剪斷,被壓倒的植被部分根系裸露,還有駱駝從圍欄缺口處進入林區啃食樹木。
此次大量被碾壓的主要是騰格里沙漠鎖邊生態公益基地造林區的治沙花棒樹。該基地工作人員表示,基地四周被鐵絲護欄圍住,不允許車輛進入,但涉事車輛沖斷圍欄闖入造林區,可能是為了抄近路。
據了解,騰格里沙漠鎖邊生態公益基地是2003年開始由中國綠化基金會全面支持的“防沙治沙、植樹造林和生態修復”公益基地。該基地官方公眾號介紹稱,在近20年的時間里,負責人吳向榮帶領團隊在騰格里沙漠的東緣種下了約500萬棵樹,建成長達20公里的生態鎖邊林,恢復了約4萬公頃的荒漠化草原,成功阻止了沙漠向東擴張的腳步,減緩了土地沙漠化的進程。

2020年3月,甘肅武威市各單位組織1600多人在地處騰格里沙漠前沿的民勤縣東壩鎮義務壓沙植樹。圖/CNS
公開資料顯示,該基地所在的阿拉善盟地區,沙漠、戈壁、荒漠草原各占總面積的1/3,適宜人類生產生活面積僅占總面積的6%,生態十分脆弱。
盡管基地的圍欄網已經完成了搶修,吳向榮依然感到遺憾。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在降水量稀少、蒸發量達到3000多毫米的沙漠中種活一棵樹非常不易,后期還需要漫長的管理和維護,例如在林地周邊扎起圍欄網,防止過度放牧啃食鎖邊林,以及防止人為破壞等。
在騰格里沙漠,花棒是非常適合防風固沙的灌木,又被稱為“沙漠姑娘”。吳向榮介紹稱,被碾壓的這批花棒,大都是在今年春季剛剛栽培的,部分被壓斷或碾壓倒地,還有一部分根系被直接帶出,這種情況下,花棒將很難存活。
一般來說,人工種植一兩年的花棒苗非常矮小,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只有等到根系扎得足夠深,地上的枝干才開始長高,“一般要等到三四年后才不需要人工灌溉,護林員才會將精力轉到圍欄修護上”。吳向榮說,過去團隊多在居民區較遠的沙漠邊緣造林,后期管護主要是防止風沙對圍欄網的破壞、埋沒等。盡管每年也會多多少少存在人為破壞的情況,但依然是極少數,為此,他們僅僅需要趕出闖入的牲畜、撿走垃圾、修復圍欄即可。他們還與周邊農牧民合作,共同管理治沙植被。
自駕越野車隊毀壞大量治沙植被的消息引發關注后,中國探險協會會員劉杰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越野車穿越沙漠時,遇到造林區一般會繞行或者選擇林區中間的便道行駛,很少有人會故意破壞,因為破壞林區的植被的同時,植被也會對越野車的輪胎及其底盤造成損傷。“真正的越野人都會自覺地保護沙漠生態,”劉杰說。
此次事件發生后,騰格里沙漠鎖邊生態公益基地也在考慮增強對自然的尊重和環保意識宣傳。同時,當地政府也在考慮加強執法和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