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映琳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對地處西部的甘肅來說,在新征程上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一道分量很重、機遇難得、壓力不小、必須答好的必答題。從2023年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可以看到在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后,全省上下乘勢而上、順勢而為、奮力實干,推動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展現新氣象,令人倍感振奮、倍受鼓舞、倍增信心。
一、創新發展在著力推動中提質增效。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考察甘肅的“八個著力”重要指示中,第二個“著力”就指出,著力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增強經濟整體素質和競爭力。由此對標審視甘肅發展,我們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看到,省里不斷提升創新發展的擺位,促進了科技賦能提質增效。具體看,蘭白自創區、蘭白試驗區創新引擎作用逐步彰顯,獲批省部共建干旱生境作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組建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甘肅研究院,建成中國(甘肅)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國產首臺自主知識產權碳離子治療系統在武威投入臨床應用,成套設備加工制造基地在蘭州新區建成投運,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683家,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8.2%。特別是在科技創新的支撐驅動下,全省產業發展提速增效、動能持續增強,酒泉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金昌鎳銅鈷新材料和新能源電池、白銀硫磷鐵鈦鋰新材料等產業基地加快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速,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提升到全國第13位,工業占生產總值比重提高1.9個百分點,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277戶。2022年,全省工業投資增速在上年基礎上繼續保持全國第1位,還有省屬企業實現營業總收入8950.5億元、利潤總額194.4億元,創歷史最好水平。更令人激動的是,報告關于今后五年發展的安排中,在發展目標上提出科技創新驅動邁上新臺階,在動能引擎上提出始終把創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在平臺抓手上提出支持蘭州科學城建設等重要部署,讓我們對甘肅打造西北地區重要的科創中心充滿信心,對科技創新增強經濟整體素質和競爭力充滿信心。
二、協調發展在競相爭先中發力突破。習近平總書記在強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時指出:“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就甘肅而言,受地域較廣、差異較大和整體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條件影響,可以說這種內在要求更為重要、更為緊迫、更為現實,只有各地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打造區域特色亮點,形成競相發展之勢,才能共同奏好富民興隴的大合唱。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我們看到了全省區域聯動發展的良好態勢。從大面看,脫貧成果有效鞏固拓展,鄉村振興扎實推進,過去五年全省一產增加值年均增長6.3%,連續位居全國前列。從板塊看,區域發展協同并進,編制完成“多規合一”國土空間規劃,制定實施“十四五”蘭州經濟圈、河西走廊經濟帶、隴東南區域發展規劃,慶陽市生產總值跨越1000億,武威、白銀、平涼、張掖、隴南、定西、金昌突破500億,蘭州新區經濟增速持續領跑國家級新區。從縣域看,生產總值超過百億的縣達到30個,新認定省級開發區18個、代表性園區12個,縣域經濟正在釋放較大潛能和活力。從點上看,設立30億元鄉村振興投資基金,啟動“5155”鄉村建設示范行動,編制完成6750個實用性村莊規劃,張掖、甘南、隴南、臨夏打造鄉村振興示范樣板成效突出,還有“甘味”品牌連續兩年榮登中國區域農業形象品牌影響力指數100強榜首。再到未來五年發展,報告把破解發展不平衡問題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圍繞構建“一核三帶”區域發展格局,實施“強省會”行動,打造以蘭州為中心、以蘭白一體化為重點、輻射帶動定西臨夏的一小時經濟圈,驅動全省高質量發展;河西走廊經濟帶重點發展清潔能源及新材料和特色高效農業,隴東南經濟帶重點發展綜合能源和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黃河上游生態功能帶重點實施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加快天水、酒泉區域中心城市建設,提升城市群發展能級和輻射功能。我們相信,下一步隨著各項部署措施的加力加效,甘肅的發展一定會形成“萬馬奔騰”的喜人局面,打造出更多新的增長點、增長極、增長帶。
三、綠色發展在保護優先中向上向好。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恰好在組織這篇文稿的時候,我看到央廣網的一則消息,由蘭州大學完成的甘肅2022至2023年越冬水鳥暨大天鵝同步調查顯示,甘肅越冬水鳥達54種、6萬多只,占全國水鳥總數的18.24%。我理解,這里面除了地理區位的因素之外,還表明了一個變化中的可喜現實,就是甘肅的生態環境越變越好了。政府工作報告告訴我們,全省上下踐行“兩山”理念,美麗甘肅建設全面推進,大美隴原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綠色成為甘肅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具體表現在:生態建設水平穩步提升,“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全面實施,五級河(湖)長、林長體系全面建立,祁連山生態環境進入常態長效保護監管階段,祁連山國家公園完成試點,大熊貓國家公園正式設立,若爾蓋國家公園創建扎實推進。黃河國家戰略深入實施,“黃河之濱也很美”成為蘭州的靚麗名片,黃河首曲濕地保護修復、祁連山北麓水源涵養、秦嶺西段生物多樣性保護恢復、石羊河中下游防沙治沙綜合治理、隴中地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等重大生態項目加快實施,啟動黃河流域蘭西城市群甘肅片區生態建設行動,黃河干流出境斷面水質連續7年達到Ⅱ類。污染防治攻堅縱深推進,14個市州空氣質量首次全面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全省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5.9%,土壤環境質量保持總體穩定,能耗“雙控”有效落實。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省委省政府全力推進新能源產業做大做強,通過系統性謀劃、板塊化開發、大通道外輸、產業鏈延伸、清潔化應用,能源產業大顯“風光”,“風光”強省前景初現,新能源成為省內第一大電源。我們可以自豪地說,這種生態環境整體向好的趨勢,夯實了富民興隴的綠色根基。在下一步工作安排上,報告強調“聚力美麗甘肅建設,加快綠色轉型步伐”,提出制定甘肅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條例,推進黃河流域蘭西城市群甘肅片區生態建設行動,高標準建設黃河生態廊道,支持甘南建設青藏高原綠色現代化先行區,加快隴南“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抓好蘭州、白銀等地國家儲備林建設,爭取設立祁連山國家公園,完成若爾蓋國家公園創建,深入落實“雙碳”戰略等重點事項,更加彰顯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堅定追求,也使我們看到了美麗甘肅更加動人的姿態。這也正如任振鶴省長反復強調的,我們各級干部應該有“綠色決定生死”的意識,守護好隴原大地的秀美山川,這是甘肅高質量發展必須堅守的底線。
四、開放發展在走深走實中釋放活力。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考察甘肅時指出,古絲綢之路貫穿甘肅境內1600多公里,甘肅最大的機遇在于“一帶一路”。這是對甘肅變化中的省情特征的深刻揭示,指明了甘肅開放發展、拓展空間、增進活力的鮮明方向。從政府工作報告中看出,省里遵循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進一步找準發力點,做實做強開放平臺,加快構建內外兼顧、陸海聯動、向西為主、多向并進的開放新格局。過去五年,新開通21條國際貨運班列線路、11條國際貨運包機航線,中歐班列常態化運營;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設立13個商務代表處,建立121個國際營銷服務網點、海外倉和商品展銷中心;跨境電商交易額從2018年的0.6億元增加到14.3億元;建成運營7個海關指定監管場地;蘭州新區綜合保稅區進出口貿易額達到180億元,比2017年增長76.2%;全國首例進口鐵路運輸銅精礦監管通關模式落地金昌。2022年,雖然深受新冠疫情的沖擊,但甘肅開放發展的足音仍然鏗鏘有力。在招商引資上,省里線上線下舉行蘭洽會,簽約金額達到5311.1億元,增長35.9%;在對外貿易上,全省外貿進出口580億元,增長18%,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額占比達到48%;在平臺載體上,整合全省物流港口資源,組建運營國際物流集團有限公司,打造了甘肅省港口物流領域投資、建設、運營、管理的專業化產業集團。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也注意到,這幾年甘肅省的農特產品等不斷實現出口“零的突破”,也有多個國外產品實現進口“零的突破”,這些都展現出甘肅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潛力和活力。關于當前和今后的發展,報告發出更加鮮明的政策導向,就是始終把開放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持續抓住用好“一帶一路”最大機遇,做實做強平臺載體,放大節會品牌效應,加快構建“東出、西進、南向、北拓”開放格局,打造“一帶一路”開放樞紐,以高水平開放助推高質量發展。我們可以預期,一個開放的甘肅將更加耀眼地呈現在世人面前,不僅為自身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新能量,也為共建“一帶一路”做出更大甘肅貢獻,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更大活力。
五、共享發展在用情用心中惠民利民o高質量發展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我們看政府工作報告,不論是總結過去工作,還是部署今后任務,都突出了一個鮮明主題,就是“富民興隴”。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的殷切囑托,也是政府工作的所向、所重、所為。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多措并舉保障改善民生,民生支出連年保持在80%左右,每年興辦10件民生實事。比如,2022年為民興辦的10件實事,包括中小學“建宿舍擴食堂增學位改廁所”,建設120個鄉鎮(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開展40萬人次政府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及支持1萬名未就業普通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對城鄉一二類低保家庭子女普通高校入學資助,對20萬婦女進行“兩癌”免費篩查,對4400戶地質災害區農戶實施避險搬遷,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和老年人慢性“四病”健康管理水平,建設100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驛站”,新建1萬公里自然村(組)通硬化路,“打通最后一公里”農村水利惠民工程,省市縣共完成投資約128.6億元,其中省級財政下達資金51.84億元,做到了“無論財政壓力有多大,用于民生的支出只增不降,為群眾辦實事只增不減”。正如報告中談施政體會所言的,必須一以貫之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更深感情為民服務,更大力度為民辦事,更實舉措為民謀利,讓隴原人民過上更好日子。這既是充滿深情的鄭重承諾,也是躬身立行的實踐追求,給廣大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當然,甘肅省民生領域仍有許多短板,報告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和判斷,并從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出發,提出人民生活品質邁上新臺階,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更為明顯成效,共同富裕取得更多實質性進展。這使我們看到了人民政府為人民的初心和本色,也看到了在現代化新征程上富民興隴的良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