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旭東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新發展格局以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基礎,經濟循環暢通需要各產業有序鏈接、高效暢通,要順應產業發展大勢,推動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增強產業發展的接續性和競爭力。產業對一個地方的發展是決定性的,要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肅,就必須做大產業體量、提高產業質量、激發產業能量,讓產業成為全省高質量發展的動能引擎和最強支撐。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在謀劃未來五年工作時,特別針對產業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提出要著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以“強工業”行動為抓手,推動石化、有色、裝備制造等特色優勢產業不斷壯大,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軍民融合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發展,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和百億級產業園區,提升產業整體實力和綜合競爭力。對甘肅而言,產業始終是“重頭戲”,要堅持工業強省、產業興省不動搖,做足產業“四鏈”文章,不斷提高全省產業的高端性、產銷銜接的高效性、產業占比的協調性、產業之間的融合性以及基礎配套的完善性,構建具有甘肅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第一.聚焦短板產業補鏈,“補”出影響力。甘肅市場發育程度低,現代服務業成為產業發展的突出短板。總體上,雖然服務業已成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但也存在發展規模、產業結構與高質量發展要求不相適應,質量效率與社會需求不相適應等問題,尤其在高品質旅游、教育、醫療、購物、養老等方面供給不足,導致部分需求外溢;信息服務、科技服務、商務服務、金融和節能環保服務類的生產性服務業市場需求較少,企業生長空間有限,難以做大做強。要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依托我省產業基礎和勞動力、特色資源等優勢,梳理現代服務業的產業規模、產業政策導向、產業發展特色、區域發展優勢、產業分布情況和重點園區載體等情況,重點做好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業、農產品加工業、現代服務業等產業的承接,注重承接區域總部,增強對加工貿易產業的吸引力,不斷優化服務業結構,著力提升生產性服務業比重,促進現代服務業提檔升級。與此同時,甘肅特色農業產業優勢明顯,但精深加工不夠,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優質不優價、好貨也便宜的問題較為普遍。要做好“土特產”大文章,堅持用工業思維謀劃農業,聚焦“農頭工尾、糧頭食尾、畜頭肉尾”,大力推動農業走特色發展、精深加工的路子,把一二三產業貫通起來,推動一產向后延、二產兩頭連、三產走高端,補齊精深加工短板,促進配套產業發展,推動產業鏈強筋壯骨、延伸增效,推動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邁進。
第二,聚焦優勢產業延鏈,“延”出競爭力。優勢產業就是在資源稟賦、規模體量、市場份額、技術條件等方面有一定占有率和話語權的產業,像新能源就是我省最大的優勢產業。通過延鏈把優勢產業做得更優,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我省新能源產業優勢得天獨厚,但重點產業鏈存在“點狀”特征,在產業鏈上下游配套上缺乏節點企業,關鍵環節缺少配套企業支撐,產業鏈韌性不夠強。要搶抓“雙碳”機遇和大力發展新能源的窗口期,著眼產業發展方向和國家戰略、政策導向,立足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把新能源資源開發和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培育有機結合,堅持資源優勢與產業培育融合發展、創新驅動與產業升級互促發展、產業規劃與區域布局協同發展、政府引導與市場主導協調發展,讓新能源產業為全省高質量發展注入活力。堅持高端化導向,優化產業布局,以蘭州、金昌、酒泉等地為重點,培育壯大風電、光伏、氫能、儲能等裝備制造優勢產業鏈,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形成新能源產業為“雁頭”,先進裝備制造業為“雁身”,有色金屬新材料和化工新材料為“雁翅”的“雁陣”型新型產業布局。大力實施優勢產業鏈培育計劃,全過程延鏈、全環節補鏈、全方位延鏈,加快推進新能源產業鏈供應鏈融合互促,支持省屬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新能源及裝備制造,建立各具特色、互補互促的新能源產業鏈體系,構建新能源“風光水火核”多能互補、“發輸儲用造”一體發展格局,實現能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產業優勢、發展優勢轉變,真正把“風光大省”變成“風光強省”。
第三,聚焦傳統產業升鏈,“升”出控制力。我省石油、化工、電力、有色金屬和煤炭等傳統重工業比重超過70%,主要以資源初級加工型為主,“兩頭在外”“原字號”“初字號”特征明顯,集中在產業鏈中上游企業較多,下游精深加工企業較少,高附加值產品少。這些產業都是我們的“寶貝”,怎么通過升鏈把“傻大黑粗”變成“高精尖新”,是各地要思考謀劃和推進實施的大課題。按照“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要求,深入實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1+N+X”專項行動,積極引入龍頭企業和上下游配套產業,謀劃實施一批石化、有色、鋼鐵、煤化工、新型化工等延鏈補鏈強鏈重點項目,著力提升技術含量,實現工藝和裝備的迭代更新,加快開發具有競爭力的新產品,不斷擴大適應市場需求的工業產能,建設產業特色鮮明、創新要素集聚、業態體系完整的產業集群。瞄準同行業先進水平,堅持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積極利用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新制造、催生新服務,促進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加快關鍵工序核心設備更新改造,持續提升企業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傳統產業升鏈,關鍵是要做大做強省屬企業,推動大型企業、龍頭企業加快發展,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比如金川集團應瞄準世界一流,努力成為國際上有影響力的企業;白銀集團應打造行業領先、國內一流、國際知名有色金屬運營商;酒鋼集團應做精做強鋼鐵產業,做優做活有色產業,建設現代化企業集團;蘭石集團應做強拓寬新能源裝備產業鏈,打造國際知名高端能源裝備企業集團;蘭州石化公司應通過減油增化調結構、綠色低碳促轉型,積極創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示范企業。只有讓省屬企業當好全省高質量發展的引領者、實施工業強省的主力軍、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突擊隊,甘肅這個老工業基地才能走出一條涅槃重生、轉型發展的新路子。
第四,聚焦新興產業建鏈,“建”出創新力。新興產業是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是引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是搶占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的重要支撐。從全球產業趨勢看,以新技術為支撐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成長,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正當其時。各地積極順應市場趨勢,響應國家政策要求,把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重點任務,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筑實體經濟競爭新優勢。甘肅在特色資源、科技力量、產業基礎等方面有一定比較優勢,發展生物醫藥、新材料、集成電路等產業有很大潛力。要統籌好“有中生新”和“無中生有”的關系,利用好現有基礎,發揮好比較優勢,多措并舉打造各具特色的產業集聚區,培育壯大一批能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共同發展的龍頭企業。生物醫藥方面,緊緊抓住生命健康需求增長期,依托我省道地藥材資源優勢,瞄準中醫藥治未病、治療重大疾病、特色食療藥膳等方向,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力度,攻克關鍵核心技術,開發培育我省獨有品種、特色產品、優勢品牌,推進生物醫藥產業實現躍升式發展;加快醫療器械“專精尖”發展,推進重離子治療系統的示范應用和產業化,建設重離子應用技術及裝備制造產業基地,運營重離子醫學研究中心,形成治療、檢測、康復、醫療培訓等為一體的產業體系。新材料方面,緊盯國家關鍵技術產業化重點方向,堅持以市場需求引領產業變革,聚焦“高溫合金”“航空輕合金材料”“電池材料”等方面實現新的突破,打通“有色金屬一新材料一終端產品”全產業鏈,推進產品供給高端化發展。以金川集團、白銀集團等企業為重點,做強鎳鉆銅及其合金等壓延加工產品、鎳鉆銅金屬鹽化工材料、鎳基鈷基銅基等合金粉末材料,延伸鎳鉆銅高純金屬及其合金、貴金屬加工產品和功能材料、3D打印用粉體新材料及關鍵設備等,重點打造形成鎳鉆銅壓延精深加工、鎳鉆銅粉體材料、貴金屬及稀有金屬材料、鎳鈷銅金屬鹽化工、輕金屬材料等金屬新材料產業鏈。集成電路方面,依托天水華天等龍頭企業,圍繞集成電路封裝設備、LED產品封裝、關鍵設備、功能模塊、功率型肖特基二極管、新型高密度塑封集成電路、新型電子器件等高端封測產品研發生產,配套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延伸傳感器材料、設備、產品的研發生產,爭取國家布局建設集成電路封測產業聚集區和重點實驗室,推動產業鏈上下游關鍵器件、設備、材料、零部件等研發和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