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昕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區域競爭最關鍵的“勝負手”。任振鶴省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聚力實體經濟振興,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連續3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把產業作為首位任務進行安排,突顯了省委省政府興產業、抓產業的導向要求,需要深入學習領會。
一、把握現代化產業發展的方向要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黨中央從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了深入闡釋和全面部署,指明了發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要立足作貢獻打牢根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發展格局以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基礎,經濟循環暢通需要各產業有序鏈接、高效暢通。甘肅作為生態屏障、能源基地、戰略通道、開放樞紐,近年來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體經濟創新發展、培育壯大,釷基熔鹽堆、重離子治療裝置、生物疫苗等前沿技術實現突破,糧食、能源資源產能盡開,為保障國家經濟循環暢通和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中,要始終胸懷“國之大者”,找準國家所需和甘肅所能的結合點,聚焦事關發展和安全的戰略需求,守住陣腳發展糧食、能源資源等基礎產業,增強戰略物資儲備保障能力,不斷提升保障國家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的能力。
(二)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要著眼提質效轉型升級。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這是新時代新征程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總的目標要求。甘肅作為全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制造業占GDP比重剛剛超過20%,與全國30%的水平相比還有一定差距,面臨轉方式、調結構的艱巨任務。要緊緊圍繞實體經濟發展這一重要抓手,引導各類要素資源向實體經濟集聚發力,著力推動傳統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一批高技術、高成長性、高附加值的產業項目,通過轉型升級、迭代更新,形成新的產業生態,厚植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持久動能。
(三)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要突出塑優勢選準賽道。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抓住全球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過程中孕育的新機遇,勇于開辟新領域、制勝新賽道。”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以壯大優勢產業為經濟發展賦能,明確深入持續開展產業賦能行動。對甘肅來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要充分挖掘釋放優勢產業、特色產品、增量產能,推動石化、有色、裝備制造等特色優勢產業不斷壯大,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軍民融合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發展,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和百億級產業園區,不斷提升產業整體實力和綜合競爭力。
二、把握現代化產業發展的重點任務
《政府工作報告》從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放大能源資源優勢、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增強園區發展能級、提升金融服務質效5個方面對今年產業發展作了系統安排。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重要指示精神,揚長避短、抓主抓重,加快構建具有甘肅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一)推動短板產業補鏈?,F代服務業成為主導產業并占較大比重,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特征,要轉變服務業就是居民消費的傳統觀念,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發揮科技創新和優質高效服務的關鍵作用,提升生產性服務業比重。要深入實施“服務業提升計劃”,加快發展金融、物流、咨詢、設計、品牌、專利等現代服務業,推動健康、養老、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多樣化發展。要加快推進創新平臺培育、研發能級提升、急需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四個計劃”,集中力量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現代農業等領域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要強化金融支持,實施金融供給擴大、產業金融發展、服務質效提升、融資渠道拓寬“四大工程”,大力推進企業上市,提升企業融資便利度。
(二)推動優勢產業延鏈。我省資源能源富集,正值發展“窗口期”。要圍繞打造全國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加快發展新能源產業,建成國家第一、二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我省“十四五”第二批風光電項目,推進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全面建設隴電入魯、核準開工隴電入浙工程,做好酒泉外送特高壓工程前期工作。要圍繞釋放先進產能,加大隴東能源基地開發建設,力爭煤炭、石油、天然氣等重要能源穩產增產。要持續開展找礦突破行動,組建省屬礦產資源集團,推動礦業權公開出讓常態化,切實在落實國家“加強重要能源、礦產資源國內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戰略部署中,體現甘肅作為、作出甘肅貢獻。
(三)推動傳統產業升鏈。傳統產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要深入實施產業鏈鏈長制,深耕細作53戶鏈主企業65條細分產業鏈,推進300個以上“三化”改造重點項目。要以重大項目牽引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實施蘭州石化120萬噸乙烯、金川集團28萬噸硫酸鎳、海亮集團15萬噸高性能銅箔波、嘉峪關文豐600萬噸氧化鋁、中科電氣10萬噸負極材料、慶陽石化年產200萬噸重油催化裂解等重點項目,不斷在改舊育新中推動傳統產業擴量提質。
(四)推動新興產業建鏈。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未來發展的新支柱、新賽道。要做大做強高端先進有色新材料、動力電池材料、先進化工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產業,推動重點企業高檔銅箔、負極材料、三元前驅體等項目加快投產達產。加快打造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發展集成電路封測產業,通過建設中國生物西北地區健康科技產業園,擴大天水華天集成電路多芯片封裝規模,提升產業能級。發揮比較優勢發展數字經濟,加快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甘肅樞紐節點建設,實施“東數西算”源網荷儲一體化智慧零碳大數據產業園等項目,建成蘭州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持續深化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以全產業鏈助推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三、把握現代化產業發展的實現路徑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要統籌謀劃、久久為功。
(一)堅持既定方向不動搖。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首要任務。要堅持產業興省、工業強省,在產業結構升級和創新驅動轉型的突破點上精準發力,聚焦明確的優勢產業、特色產業、主導產業,持續優化生產要素配置,不斷提高勞動效率、資本效率、土地效率、資源效率,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產業“高度”,增加產業“厚度”,拉伸產業“長度”,常抓不懈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二)堅持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相結合。政府是產業發展的引導者,市場是產業發展的原動力。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對標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標準,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優化產業布局,加強規劃引導,統籌考慮發展需要和現實能力、中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有所為有所不為。要拿出更加具體、操作性更強的舉措,為園區建設賦權賦能,真正讓園區成為產業發展的主陣地。
(三)堅持強化企業主體地位。企業是產業發展的力量載體,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歸根到底要靠廣大市場主體。要堅定落實“兩個毫不動搖”,鞏固拓展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成效,開展一流企業創建行動,推動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支持中小微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深入實施市場主體培育“五轉”工程,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紓困支持,落實領導干部包聯企業“六必訪”制度,真心實意為民營企業解難題、辦實事,著力構建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提振企業發展信心,讓大企業頂天立地、小微企業鋪天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