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波
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信訪工作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牢記為民解難、為黨分憂的政治責任,著力解決信訪突出問題,積極化解涉訪矛盾風險,及時匯集反映社情民意,強力推進治理重復信訪、化解信訪積案攻堅,著力推動《信訪工作條例》頒布實施,持續推進信訪制度改革,全面加強信訪系統黨的建設和隊伍建設,進一步營造了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政治生態,為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化解信訪突出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要按照黨中央關于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決策部署,不斷深化政治機關建設,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牢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深入踐行人民信訪為人民的工作理念,深入謀劃加強和改進人民信訪工作,健全完善與現代化相適應的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切實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轉化為推動工作的思路舉措。要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與做好當前重點工作結合起來,對照工作部署,全面落實情況,研究謀劃重點任務,確保黨中央關于信訪工作的各項決策部署順利推進、見到實效。強化政治引領,共同推動信訪工作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著力推進陽光信訪、責任信訪、法治信訪,使群眾問題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權益有保障。”這是省十四次黨代會對信訪工作的要求,為我們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信訪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樹立互聯網+理念著力推進陽光信訪建設
面對信息時代的大潮,把網絡信訪作為主渠道推廣,提出“信訪網上投、事項網上辦、結果網上評、問題網上督、形勢網上判”的五個網上要求,旨在通過網上信訪平臺,以公開促公正、用透明贏信任,以手段和方法的創新拓展信訪工作新空間。這種做法有效契合了信訪群眾不斷增強的民主意識、權利意識、法治意識,有力推動了信訪工作領域的轉方式、補短板、防風險工程,把窗口接訪、領導約訪、聯合處訪、網絡調防、數據研訪、督查巡訪、復核息訪、群眾評訪、智能回訪等“9方面”的群眾信訪,統一到信訪信息系統“1張網上”,實現信訪形式、過程、范圍的全覆蓋,讓群眾少跑腿、信息多跑路,解決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等問題。
二、狠抓工作制度落實著力推進責任信訪建設
信訪工作必須緊緊扭住責任落實這個“牛鼻子”,以責任落實推動工作落實。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信訪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按照建立責任、落實責任、追究責任要求制定實施細則,通過層層傳導壓力、增強責任信訪新動能。
(一)堅持督實。督查督辦是督促信訪工作責任落實的有效手段,深入實地駐點帶案督查,有力促進了信訪工作效率效能的提升。
今后將進一步創新專項督查、重點督查、聯合督查、隨機抽查等體制機制,著眼“督大事、督難事、督急事”,通過明察、暗訪、回訪等多種方式,及時發現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化解群眾反映強烈的信訪突出問題,形成“目標督查、任務督查、責任督查、績效督查”四位一體的督查工作新格局。
(二)堅持考真。考核評價是推動責任落實的重要抓手,將完善信訪工作考核辦法,綜合考慮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人口數量、地域特點、信訪總量、訴求構成,化解問題成效等因素設置考核指標,把及時受理率、按期辦結率、群眾滿意率以及信訪事項“首接首辦負責制”“三無”縣(市、區)創建作為考核重點,引導地方和基層把主要精力放在化解矛盾、解決問題上來,實現以考核壓實責任、倒逼工作的效果。
(三)堅持問公。問責追究是推動責任落實最有力的手段,但在工作中要確保問的公道、追的服氣。當前一些地方在信訪問責方面失之于寬、失之與軟、失之于松,追穩控責任多追肇事責任少,影響信訪工作的健康發展。要用好用活信訪問責的利劍,建立起信訪、監察、組織等部門協調聯動的問責機制,對決策錯誤、工作失職、侵害群眾利益,推諉扯皮、敷衍塞責,不認真解決群眾信訪問題造成嚴重后果的單位和個人依法依規嚴肅問責,切實發揮好信訪部門改進工作、完善政策、給予處分“三項建議權”作用。
三、堅持依法辦事原則著力推進法治信訪建設
信訪工作有時出現困頓無序、飽受詬病被動局面,大多是不按規矩出牌,工作隨意性和不確定性所致。中央和省委提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信訪工作,為信訪工作法治化建設指明了方向。全省各級各部門將重點抓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嚴守規則抓好雙向規范。一方面依法規范政府行政行為,向不作為、亂作為、失職失責、侵占群眾利益的現象開刀,讓那些惹事的單位和個人付出代價,遏制信訪問題產生的源頭;另一方面依法規范群眾的信訪行為,持續開展纏訪、鬧訪、非訪、越級訪治理,將信訪行為從“鬧”字拉回到“法”字上來,真正建立公正、嚴肅健康的信訪秩序。
(二)堅守底線壓縮彈性空間。中央明確提出,不能因輿論炒作、當事人及其親屬鬧訪等壓力,作出違反法律規定的裁判和決定。這就需要各級各部門堅持底線思維,堅決踩下信訪工作的剎車片,把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當成一把刻度精準的尺子和當斷則斷的剪刀,適時適地厘清邊界,劃設底線,壓縮信訪人和行政機關的彈性空間,該給的一分也不能欠,不該給的一分也不能給,克服花錢買平安等錯誤傾向,真正把規矩立起來,使信訪工作先有剛性再有柔性,先有原則性再說靈活性。
(三)照章辦事維護程序正義。把法治思想貫穿到日常工作的各個環節中,使重證據、講程序、按規矩成為一種操作習慣,推動信訪工作回到《信訪工作條例》這一原點上去,堅決關閉越級走訪和無限信訪的通道,把依法逐級走訪和三級終結等制度真正落實到每一起信訪案件,確保信訪工作制度改革有章法、不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