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勝 黃丹丹編者按: 中國式現代化堅守社會主義方向,獨立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現代化道路,破解了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諸多難題,打破了“現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創新發展了現代化理論。作為一個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獨特原創性命題,中國式現代化具有深遠的世界意義。


編者按:
中國式現代化堅守社會主義方向,獨立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現代化道路,破解了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諸多難題,打破了“現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創新發展了現代化理論。作為一個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獨特原創性命題,中國式現代化具有深遠的世界意義。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為人類和平與發展崇高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這就從世界歷史的寬廣視野,深刻闡明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貢獻,為我們正確認識和全面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意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深遠的思想啟迪價值。站在世界歷史的高度,立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兩個大局”,著眼于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可以從人類文明發展史、人類現代化發展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世界歷史發展、人類價值創造五個維度探尋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意義,深刻理解中國式現代化以其原創性成果作出的重要歷史貢獻。
一、從人類文明發展史維度看,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推動了人類文明發展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指出“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根植于中華大地,是對五千年綿延不絕的中華文明的繼承與發展。它以馬克思主義真理光芒和實踐偉力,激活了中華文明發展的新動力,為其賦能添彩,使其發生創造性轉換與創新性發展。它以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成功典范,實現了中華傳統文明與世界現代文明的有機結合,打破了傳統社會與現代社會互不相關、截然對立的西方現代化文明模式,把賡續中華文明推進到新的時代高度;它既立足中華文明,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文明因子,又汲取世界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實現了本土文明與世界文明的有機結合,走出了一條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融合創新的新型文明之路;它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制度、文化、理論彼此貫通內在統一的文明體系,實現了文明的全方位、系統性、綜合性、整體性創新,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開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文明新形態;它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守正創新的實踐創新構建出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現代化,形成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又代表文明進步發展方向的人類文明新形態;它是繼承與創新為一體的新文明之路,在消化吸收西方現代化成果的基礎上,又借鑒吸收了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大膽揚棄和超越了現代性本身,走出“超現代性”的人類文明新路,開創出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
中國式現代化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既是底蘊深厚的“中國式”的人類文明新形態,也是包容開放的“人類”文明新形態,它站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世界歷史制高點上,以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為指導,指明了人類文明演進的方向(交流互鑒、合作共贏),擘畫了人類文明進步的愿景(天下大同、協和萬邦、美美與共),成為人類文明的指路明燈。它在人類文明史的歷史長河中,在各種文明形態構成的文明家族中,增添了新的文明元素,注入了新的文明力量,型塑出平等、互鑒、交流、對話、共存、包容的文明觀,形成一種具有更高普遍性的文明形態,占據了人類文明的道德制高點,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
二、從人類現代化發展史維度看,中國式現代化開辟了現代化新路徑,為人類現代化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迄今為止,人類現代化進程有兩種代表性的典型模式:一種是靠殖民掠奪、野蠻侵略完成現代化的西方模式;一種是具有僵化、保守、封閉特征并最終流產的蘇聯現代化模式。中國式現代化,摒棄了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兩極分化的現代化之路,揚棄了西方那種以單純的物質主義膨脹、精神萎靡與失落、人與自然嚴重沖突、服務少數人利益、一味地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老路。同時又超越了以蘇聯為代表的單一公有制基礎、實行計劃經濟、偏重重工業的傳統社會主義現代化。它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讓世界分享中國現代化發展成果,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證每一個人的利益都能得到合理滿足,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謀求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彼此和諧,物的豐富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相統一的現代化;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與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統籌協調、全面發展的現代化。它扎根于中國大地,與中國實際高度契合,充分體現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又順應世界歷史發展潮流,為人類探索出嶄新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
中國式現代化,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對人類現代化事業作出重大貢獻。從理論層面看,它以堅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創新、問題導向和系統觀念,以及胸懷天下的文明發展世界觀方法論,它以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踐創新的有機結合,自主構建起一套現代化的概念體系、理論體系、話語體系,豐富了世界現代化理論體系,打破了西方中心主義的現代化理論禁錮,重構了世界現代化的理論版圖和學術范式,從話語層面上豐富了現代化的話語表達體系,形成兼具中國特色和世界普遍意義的現代化理論新范式與話語新范式,它以唯物史觀為基礎,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新實踐賦予唯物史觀新的中國內涵、時代內涵和文明內涵,為馬克思主義現代化理論做出原創性貢獻,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現代化觀,占據了真理的制高點。從實踐層面看,它開拓出以人為中心的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充滿生機活力的新型現代化道路,成就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兩大奇跡,創造出日益完善的中國式現代化制度,建構出新型現代化模式,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現實路徑,為世界上那些既想保持自身發展的獨立性,同時又想順利實現現代化的國家提供了全新的文明選擇,也為其他第三世界國家獨立自主發展并實現現代化提供了不同于西方的道路與方式。
三、從社會主義發展史維度看,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蓬勃發展,推進了科學社會主義的世界歷史進程
中國式現代化,不是別的什么現代化,而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社會主義性質的、人口規模巨大的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黨的二十大報告闡明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九個本質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核心要求就是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性質,它統帥和制約其他方面的內容。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本質特征和最大優勢,從根本上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始終追求每一個人自由和全面發展的現代化,占據了道義和價值的制高點。中國共產黨一創立,就以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扛起通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現中國現代化的歷史重任。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人民經過28年浴血奮戰,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開啟了中國現代化歷史新紀元,并進行現代化的積極探索,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根本政治制度、寶貴歷史經驗和深厚物質基礎。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實行改革開放,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制度體系、科學理論和文化體系,推動中國社會取得世界矚目的偉大成就。
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新,不斷拓展和發展中國式現代化,不僅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性跨越,解決了中國的絕對貧困問題,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并進行一系列全方位、深層次的體制機制改革,續寫了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兩大奇跡,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促使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日益成熟、制度更加健全、理論日趨完善、文化更加繁榮。正是因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中國式現代化獲得了強大的主體動力和不竭力量源泉,獲得了旺盛的生機活力,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蓬勃發展,取得了重大歷史性成就,展示出科學社會主義發展的光明前景,昭示了社會主義文明形態代替資本主義文明形態,跨越“卡夫丁峽谷”,通向現代化文明的可能性、現實性及優越性。它為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推進了科學社會主義的世界歷史進程。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實踐,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顯著優勢,使馬克思主義以嶄新形象呈現于世界,使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出蓬勃生機,使世界范圍的兩種意識形態與社會制度的歷史演進與斗爭較量發生了對社會主義有利的重大轉變,極大地增強了世界人民推進社會主義的信心。
四、從世界歷史發展維度看,中國式現代化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提供了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推動了人類歷史進步與發展
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與各國人民美好夢想同頻共振的現代化,是既發展中國又造福世界的現代化。它聚焦現代化問題的時代之問,站在世界歷史制高點,把馬克思主義現代化理論與中國現代化實踐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科學回答了社會現代化的領導力量、發展目標、內在本質、基本特征、科學內涵、起源、過程、結構、規模、結果、動力、國際環境、自然環境、重大原則與戰略部署等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既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特殊規律,又反映人類現代化發展的普遍規律,為實現現代化提供了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它為后發國家走上現代化道路并成功拓展現代化提供了一條新道路,開啟了人類現代化形態的歷史新境界。
同時,它正確回應了推進現代化進程的世界之問。面對“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建設一個什么樣的世界,怎樣建設這樣的世界”的世紀拷問,中國式現代化站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時代高度,以胸懷天下的歷史大格局、寬廣大視野、歷史大擔當,深刻洞察人類發展進步潮流,積極回應世界各國的普遍利益關切,始終站在文明進步的一邊,聚焦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等全球性問題,倡導全球安全倡議、發展倡議、文明倡議,主張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安全觀、正確義利觀、交流互鑒的文明觀,強調建立新型國際關系,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參與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用富有創見性的中國方案回答了人類向何處去的世紀之問,為解決現代化發展的共同問題指明了正確方向,提供了務實管用的現實路徑,為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與開放包容和清潔美麗的美好世界,提供了中華智慧,為增進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福祉,注入了強大的中國力量,推動了人類歷史進步與共同發展。
五、從人類價值創造維度看,中國式現代化開啟了全人類共同價值引領未來價值創造的新境界
追求真理和創造價值是人類活動的兩大原則,也是最能彰顯主體自覺能動性的活動。中國式現代化蘊含著獨特的價值觀,包括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獨立自主、團結奮斗的價值手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價值理念,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的價值追求,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創造等。可以說,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是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獨特價值創造。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真誠呼吁,世界各國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共同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這就深刻闡明了中國式現代化價值創造的根本途徑就是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它始終高擎和平與發展的正義旗幟,積極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又以世界和平促進自身發展,達到中國與世界共同發展的目標。所以,中國式現代化以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為價值創造,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價值目標,昭示了人類文明發展和價值實踐的正確方向。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著眼世界歷史時代人類普遍交往實踐形成的價值共生共存的客觀歷史事實,立足全人類發展的戰略高度,站在歷史正確和人類進步一邊,以宏闊的全球視野和深厚的人類情懷,洞悉歷史大勢,把握歷史潮流,反映時代需要。站在人類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高度,科學審視各民族國家的價值差異與價值沖突事實,倡導多元文化、不同價值的友好對話、平等交流,實現多元價值的相互補充、彼此尊重、互通有無、共同發展,以文明的相互交流超越文明的彼此隔閡,以文明的彼此互鑒超越文明的相互沖突,以文明的共存共榮超越文明的優越單贏。
中國式現代化倡導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既積淀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基因,又負載著世界繁榮發展的時代重任,它以整體性思維、系統性觀念、終極性關懷觀照全人類前途命運,考量人類文明大尺度下的人民幸福與價值實現,直面經濟全球化時代國際關系矛盾與沖突,主張在求同存異、平等交流、相互借鑒基礎上形成最大價值公約數,滿足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期待,為人類實現美好生活的價值創造提供價值指引和價值智慧,開創了現代化價值實踐的新天地,使社會現代化的價值格局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人類共同利益與福祉的高度,體現出世界主義的價值境界,占據了價值和道義的歷史制高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要共行天下大道,各國就能夠和睦相處、合作共贏,攜手創造世界的美好未來。”這一“天下大道”就是“全人類共同價值。”可見,全人類共同價值為全球化時代人類走出文明沖突的價值困境,進行正確有效的價值創造,提供了價值指引與實踐路徑,為人類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做出了重大貢獻。
作者簡介:
李永勝,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價值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黨的建設。
黃丹丹,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摘自《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