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濤,李健
(航天科工防御技術研究試驗中心,北京 100854)
在試驗經費和進度受限的條件下,從工程實際出發采用沒有模型的增長試驗方案進行可靠性增長試驗,事先擬定了一個符合工程實際的增長計劃,對試驗的總試驗時間和資源統籌安排,工程上一般可以將可靠性要求值分解為階段值來擬定增長計劃。本文中一個產品在兩個平臺上應用,結合各自的可靠性指標,將兩個平臺的應力結合來設計剖面和增長方案。
同一產品在兩個平臺上的任務可靠度分別為:
平臺A任務可靠度(置信度0.8):目標值不小于0.998,最低可接受值0.988 2,任務時間22 min。
平臺B任務可靠度(置信度0.8):目標值不小于0.992,最低可接受值0.988,任務時間10 min。
產品在兩個平臺的任務過程中經受的溫度應力、濕度應力、電應力的范圍是一致的。產品在兩平臺執行任務時通電工作并會產生振動。在兩個平臺下的振動方向相同都為X向,但振動量級不同:振動量級分別如下:
1)平臺A在任務包括兩個階段:階段一、階段二振動譜型如圖1所示。階段一、階段二振動譜中W0值及振動持續時間如下:
圖1 平臺A階段一、階段二的隨機振動譜型
①階段一的振動量值為:W0=0.02 g2/Hz;施振時間為2 min。
②階段二的振動量值為W0=0.04 g2/Hz,施振時間為20 min。
2)在平臺B的任務中振動譜及持續時間如下:
振動譜形如圖2,振動量值為:W0=0.03 g2/Hz,W1=0.042 g2/Hz;施振時間為10 min。
圖2 平臺B的隨機振動譜型
同一產品在兩平臺上應用,該產品在兩個平臺上的技術狀態完全相同,因此為了節約經費和時間,產品個數為1,可以將兩個平臺結合起來對該產品進行可靠性增長摸底試驗。產品為電子類產品,當增長模型未知,其總試驗時間的確定通常采用指數分布的定時截尾方案[1]。
對平臺 A和平臺 B結合起來進行可靠性增長摸底試驗。
式中:
t—任務時間;
R—可靠度最低可接受值;
MTBF—平均故障間隔時間。
式中:
T—按照試驗中不出現故障設計的總有效試驗時間;
β—使用方風險。
1)平臺A,取t=22 min,R=0.988 2,按照公式(1)進行計算,
取β=0.2,按照公式(2)計算得到試驗中不出現故障設計的總有效試驗時間:T=MTBF×Ln(1/β)=2 983.95 min
對平臺A來講要在總有效試驗時間T內執行的任務次數:
2) 平臺B,取t=10 min,R=0.988,按照公式(1)進行計算:
取β=0.2,按照公式(2)計算得到試驗中不出現故障設計的總有效試驗時間:T=MTBF×Ln(1/β)=1 333.6 min
對平臺B來講要在總有效試驗時間T內執行的任務次數:
綜合平臺 A和平臺B的任務次數,兩平臺結合進行任務134次,平臺 A進行任務136次,剖面設計中一個循環中有kcycle=24次飛行任務,試驗中試驗循環次數,即進行5個完整的循環,第6個循環進行到完成16次飛行任務(其中對平臺 B來講在第6個循環中完成14個循環即可)。
兩個平臺對產品要求的最低可接受值非常接近,產品在兩個平臺的電應力、溫度應力、濕度應力是一致的,產品在兩個平臺的任務時間、振動應力是不同的,設計剖面時兩個平臺的電應力、溫度應力、濕度應力的設計是完全相同的。任務時間內的振動量值、時間不同,可以考慮在較短任務時間內取兩個平臺的振動極大值包絡,并且保持各自的任務時間不變。
1)電應力
設備工作狀態的標稱電壓為24 V,施加的電應力上限為標稱電壓的110 %、下限為標稱電壓的90 %。
設備工作狀態的電應力應按以下要求變化:第一個試驗循環施加電應力上限,第二個試驗循環施加標稱電壓,第三試驗循環施加電應力下限,第四試驗循環施加標稱電壓。四個試驗循環的電壓變化構成一個完整的電應力循環,整個試驗過程中重復這一電應力循環。
2)溫度應力
根據產品的使用溫度條件要求,熱天溫度取+60 ℃,冷天溫度取-40 ℃,標準天的溫度取+15 ℃。在不同溫度之間的轉換速率均為5 ℃/min。
3)振動應力
平臺A和平臺B結合起來開展振動條件如下。包括三個振動量級:振動一、振動二、振動三譜型如圖1所示。振動一、振動二、振動三譜形值及振動持續時間如下:
振動一如圖1,量值為:W0=0.02 g2/Hz;施振時間為2 min。
振動二如圖3,量值為W0=0.04 g2/Hz,W1=0.042 g2/Hz,施振時間為10 min。
圖3 平臺A和平臺B任務結合的隨機振動譜型
振動三如圖1,量值為W0-0.04 g2/Hz,施振時間為10 min。
表1 平臺A和平臺B任務結合后的一次任務中的振動
將平臺A中的階段二的振動分成振動二和振動三:在振動二中將平臺A階段二和平臺B的振動譜形取了極大值包絡,時間和平臺B的振動時間一致(為10 min);在振動三中保留了平臺A 階段二的振動譜形和時間 (10 min)。因此對兩個平臺來講各自的任務時間保持不變,平臺A任務時間22 min,平臺B任務時間10 min。
4)濕度應力
熱天不工作和熱天發射準備及待機兩個階段的濕度為80 %。其余階段濕度不加控制,但不準有凝露濺落到設備上,不允許試件中有積水。
5)試驗剖面
根據平臺A 和平臺B的使用環境條件和典型任務,結合前面的溫度和振動環境參數,合成得到的試驗剖面時序表如圖4所示。其中:
圖4 平臺A和平臺B任務結合的可靠性摸底試驗剖面
①溫度穩定時間Tw根據測試確定,為1 h,每個溫度下兩次任務之間時間間隔為Tw。
②試驗時間循環次數:共進行136次融合飛行振動,即進行5個完整的循環后,第6個循環進行到完成前16次結合任務。
③一個循環中經過冷天——標準天——熱天三種天氣類型,每種天氣類型下共進行8次平臺A和平臺B的結合任務。
采用QJ3217-2000中沒有增長模型的可靠性增長試驗,并對試驗結果的可靠性下限評估[2]:
式中:
MTBFL—平均故障間隔時間;
T—有效試驗時間;
r—關聯責任故障數;
γ—置信水平。
式中:
t—任務時間;
RL—可靠性增長要求值。
對平臺A取任務時間t=22 min,對平臺B取任務時間t=10 min,有效試驗時間T=nt,其中n為整個試驗中的結合任務次數。
本文根據兩個平臺對同一產品的可靠度要求接近,在兩個平臺的任務時間不同,但通過同一產品在兩個平臺的任務結合起來進行方案設計。一次試驗結束后可以對兩個平臺的指標進行回答,節約了費用和時間,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這種可靠性增長試驗方案符合我國的國情,在經費和時間不是很充裕的情況下,這種方法易于被設計師系統所接受,還可以考核現階段產品的可靠性水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