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增光
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千百年來,多少文人墨客把她歌頌。我國歷史上有位詩人曾有這樣的詩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詩人贊美黃河水的雄姿威勢,同時也揭示著黃河水的走勢規律,向東流淌,向大海奔去,一路撒播下黃河文化的種子,一路碩果累累……
今年9月上旬,“河和之契:2023黃河流域、大運河沿線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展示周”在濰坊正式啟動,活動包含了沿黃9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本次精品展以“大河上下,奔流入海”為主題,設置了青海、甘肅、四川、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山東沿黃九省區及濰坊市10個非遺精品展板塊。各地文化特色異彩綻放,各地非遺資源創意奪目放光。這個活動,為濰坊2023年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增彩無限。
濰坊市文化和旅游局的領導者們有個深刻觀點,在創建文明城市活動中,把全市文旅項目搞好,創出特色,它直擊文明城市創建的本質內涵。想到就做到,做到就做好。今年沿黃9省區非遺精品展示周,是個極為有亮點的活動,把它鏈接到濰坊文明城市創建上,則會好上加好。濰坊文旅局的主要領導者這樣說,對活動認識越深刻,對創建文明城市的貢獻力就越大。革命導師恩格斯說“思維規律和自然規律,只要它們被正確認識,必然是互相一致的。”非遺文化產品經歷風霜年月打磨,自然而然地存在著。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加力推動,就必然很好地為社會發展服務。全局認識高度一致,全局積極行動起來,結合濰坊非遺工作實際,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地拼,一件事一件事地干,全力做好9省區非遺文化精品展示周,一定在濰坊演湊一曲“美妙的黃河大合唱”!
濰坊是黃河流域的重要城市,交通便利,自然資源豐富。濰坊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動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策劃實施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系列活動,創新舉辦了中國門神畫藝術展、“風起箏鳴”濰坊風箏精品展、高密老年畫展巡展等宣傳推廣項目。目前,全市發展風箏、年畫等各類傳統工藝企業和家庭作坊近2000家,年產值達206.7億元,幫助10萬多農村群眾就近就業、增收致富。
今年年初,濰坊市人民政府印發《關于促進文化和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文件,其中提出專門舉措來鼓勵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發展。過去5年,文化旅游融合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濰坊將歷史文化資源與自然生態優勢聯合起來,打造出多彩民藝、秀美山村、尋古探幽、漁鹽耕讀四條非遺主題體驗旅游線路,升級青州古城、楊家埠民俗大觀園、紅高粱文化產業園等40多家非遺特色景區,年接待游客超2000萬人次。鞏固非遺傳承保護既有優勢的基礎,濰坊的目光聚焦當下與未來,創新傳承路徑與保護模式。近些年濰坊探索建設非遺數字虛擬體驗館,集非遺展示、虛擬體驗、互動打卡、文創展銷于一體,科技化展示以濰坊風箏、濰坊核雕、楊家埠木版年畫、高密剪紙、聶家莊泥塑為主題研發的鳶菲菲、鳶珂珂、鳶樺樺、鳶翦翦、鳶妮妮五位虛擬人物,沉浸式交互體驗非遺的活態實踐,全新講述非遺故事,受到廣大人民群眾拍手歡迎。
精心準備,精心策劃,精心組織。這使9省區參展單位倍受鼓舞,在展示周開幕開展后,各代表隊各顯其能,各亮精彩,各獻絕藝。濰坊廣大人民群眾踴躍參與,盡享非遺文化春風,陶冶心靈,增強文明觀念。
在非遺精品展現場,市民絡繹不絕,流連往返。個個項目有個性,個個項目吸眼球。
甘肅永登硬獅子是甘肅的省級非遺項目。永登硬獅子第五代傳人馮建雯介紹說,永登硬獅子與南方獅子不同,它的里面是有骨架的,一個獅子有三百斤重,獅子頭的重量占很重的一部分。舞獅的人必須有武術功底,兩個人配合才能將獅子舞得漂亮。這是她第一次帶領團隊來到山東,她說:“山東人非常熱情,自己很榮幸參加本次展覽會,借著這次機會,也讓更多的人了解甘肅的文化。”
陜北秧歌省級傳承人賀世成今年已經61歲了,他告訴大家說:“陜北秧歌是我國的四大秧歌之一,歷史悠久。扭秧歌講究身隨心動,是自己內心情感的表達。陜北秧歌的配樂由嗩吶等民族風格鮮明的樂器組成。”
濰縣布玩具省級代表傳承人孫秀蘭帶著憨態可掬的濰縣布老虎來到了現場,她已經做了三十多年的濰縣布玩具了,所做的布老虎深受大眾喜愛。她說:“一定將這一門技藝傳承下去,要讓更多的人知道濰坊的當地非遺特色。”
棒槌花邊源于歐洲,一百多年前傳到煙臺,主要在煙臺棲霞。棒槌花邊代表傳承人鄒漢珍介紹說,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在當地有五六萬人做棒槌花邊。她拿起一件已經完成的披肩,告訴大家:“制作一條披肩,如果按照八個小時上班的時間計算的話,需要半個月才能完成。”她說,自己從小喜歡織花邊,小時候放學回家后,第一件事情織花邊。她花費一個月編織的《十二生肖》獲得今年“荷花杯”山東省工藝美術設計創新大賽金獎,棒槌花邊就有幾百種技巧,編織一條龍棒槌花邊需要用到七種織法。棒槌花邊是山東的名牌產品,其用途非常廣泛,例如衣服裝飾,餐桌上的裝飾品,這些棒槌花邊所做的裝飾品擺在家里,十分的雅致,隨著時代的發展,棒槌花邊編織的工藝品也被裱起來當做藝術品欣賞。
In early September, the “Harmony of Rivers: 2023 Yellow River and Grand Ca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Exchange and Exhibition W e e k” w a s o f f i c i a l l y l a u n c h e d i n Weifang. It included exhibition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from n i n e p r o v i n c e s a l o n g t h e Y e l l o w River. The theme of this exhibition is “River Flowing into the Sea”. Ten section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exhibition were set up in the nine provinces of Qinghai, Gansu, Sichuan, Ningxia, Inner Mongolia, Shaanxi, Shanxi, Henan, Shandong along the Yellow River, and Weifang C i t y . T h e e x h i b i t i o n s w e r e f i l l e d with distinctive regional cultures and brilliantly shining creativ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s of various regions. This activity has added infinite color to Weifang’s construction of a national civilized city in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