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明
街道整齊寬敞,文化廣場的演出舞臺上老人們正歡快地自演自樂,麥田里汩汩春水沁入麥地,蔬菜大棚里西紅柿爭紅斗艷、小吊西瓜正緊俏上市。這是寒亭區固堤街道潘家庵村文明鄉村新畫卷的景象。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潘金章被濰坊市委組織部評為“擔當作為好支書”。

“我從沒覺得村支書是個什么官,我就是老少爺們的服務員。”潘金章見面就和筆者聊起從政29年的心得體會。
他從1994年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以“俯身甘為孺子牛”的敬業姿態走穩為民之路,為民謀福利、為村謀發展,將潘家庵從“臟亂差”發展成“組織強、產業興、人心齊、生態美”的文明鄉村,用自己實際行動兌現就職承諾,讓村民的笑容越來越燦爛、讓村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他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充分發揮黨員作為實施鄉村振興工作的“排頭兵”作用,腳踏實地干事,兢兢業業為民,把群眾事一件件干好、一項項展開、一步步推進。對于每位村民的訴求,都認真加以對待和解決,針對村民用章、入黨政審、居民醫療保險繳納等高頻事務,嚴格落實村干部值班制度,實現群眾辦事“一次辦好”。5年來,他個人累計捐款12萬元救助困難群眾,村里救危扶困蔚然成風。
潘金章堅持以強村富民為目標,創新發展思路,開拓新產業,盤活村級資產和資源,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以聯辦、發包租賃等方式,通過競標,將村民的土地、村集體的土地承包給企業、養殖場、專業種植合作社,進一步盤活了閑置資產,增加了村民與村集體收入。緊扣潘家庵實際,采取自主經營、合作經營、委托經營等方式,側重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的經營模式,在全村形成了畜牧養殖,西瓜、蘿卜、西紅柿等特色種植產業,提升了村級集體經濟造血功能,村莊綜合實力持續增強。
2022年雨水偏多,很多瓜菜大棚出現坍塌,一些農田排水不暢出現澇害,過完年正月十六開始,他就組織機械整修環村利民河,鋪設管道整修農田排水管道和灌溉農田渠道,為瓜菜大棚和糧田生產創造條件。
“拼經濟抓發展,要體現在具體措施上,我們甘當經濟發展鋪路人,想方設法讓村民多賺錢。”潘金章說。
潘金章每年都會確定新年要干幾件實事,每月都召開黨員大會,集思廣益匯集發展管理大計。村里百姓也喜歡找他聊聊家庭發家致富項目、孩子選報哪所大學等,有的家庭出現矛盾和鄰里糾紛,經他召集見面擺明事理,就會握手言和。
“村里鄰里糾紛大家也樂意找我,我就得做群眾的主心骨。”潘金章談起肩上的責任,一臉平靜。

他始終把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擺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來抓,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普及科學知識,推進農村移風易俗,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的良好氛圍。發動村民在熟悉的人群中挖掘十佳鄉賢、好兒女、好婆媳、好鄰居等楷模。高標準建設文化廣場及文化舞臺,組建潘家庵文化志愿服務隊,經常邀請文藝名家進村演出、舉辦各種文藝晚會,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他制定了“五化、四改”目標,動員全村力量對村內主干道及生產實行硬化、綠化,完成屋后護坡、廁所革命、污水改造、清潔取暖改造等民生工程,以整治臟、亂、差為重點,抓好村容村貌和生態綠化建設,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明發展道路。

Pa n J i n z h a n g , w h o s e r v e d a s t h e s e c r e t a r y o f t h e v i l l a g e p a r t y b r a n c h a n d t h e d i r e ctor of the village committee since 1 9 9 4 , h a s b e e n w o r k i n g h a r d t o pursue the path of serving the peo- p l e a n d s e e k i n g t h e w e l f a r e a n d development of the village. He has developed Panjia’an from a “dirty, disorderly and poor” village to a civilized village with “strong organization, prosperous industry, united people, and beautiful ecology”. With his practical actions, he has fulfilled his promise to make the smiles of the villagers increasingly bright and their lives increasingly beauti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