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者:北京市海淀區關工委副主任、區教育系統關工委主任 喬鍵
采訪者:本刊記者 張鵬
高校、科技、中國的硅谷、世界的中關村,是北京海淀的符號。這里英才匯聚、獨角獸云集,如何用好教育和科技的優勢向“關愛+”賦能,一直以來,海淀區關工委在不斷的探索與總結。今天,本刊記者帶著一些疑問,專訪了北京海淀區關工委副主任、區教育系統關工委主任喬鍵。
記者:海淀區關工委有效打造“關愛+”的前提是什么?
喬鍵:科技、教育是海淀得天獨厚的優勢,“五老”人才資源也是極其豐富的。因此,從2020年開始,我們首先打造了區級“五老”人才骨干庫和基層關工組織動態“五老”人才庫,目前全區“五老”人才3273人,并進行分類分層管理。可以說,在有效發揮“五老”人才智力支撐作用的前提下,為我們“關愛+”科技、教育……的有機融合奠定了基礎。
記者感受:以人為本,以事為先。我們只有解決了“人”的問題,才能解決發展的大計。海淀區關工委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坐擁教育、科技的中心,抓住了“五老”人才的寶庫,就抓住了“關愛+”的核心力量。
記者:在有效整合“五老”人才庫資源的基礎上,區關工委為“關愛+”賦予了什么樣的內涵?
喬鍵:你所說的“關愛+”其實就是我們打造的區關工系統“關愛海霞”活動品牌。“海”指海淀;“霞”既指晚霞也指朝霞,寓意“五老”和青少年。“關愛海霞”品牌圍繞理想信念教育、科技創新教育、家教家風家訓教育、傳統文化教育、法治宣傳教育、網絡空間監督、思想品德教育七條主線,打造了以“紅色講堂”“老科技專家進校園”“老少共畫”等具有海淀特色的關心下一代工作品牌集群。有了品牌集群,就為“五老”參與關心下一代活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記者感受:“五老”施展身手需要一個舞臺,海淀關工委為“五老”搭建了這樣的舞臺,“關愛海霞”就是這樣舞臺,不僅足夠大,而且還賦予了更多生命力。
記者:有了人才庫,有了舞臺,區關工委又是如何有效發揮“五老”的優勢和力量的?
喬鍵:就拿“科技托起強國夢”“老科技專家進校園”為例,這是我們打造的“關愛海霞”品牌的子品牌。近幾年,我們進一步探索關心下一代工作“聯合體”建設,與中科院、清華大學、北航等老科協緊密合作,邀請老科學家走進學校,將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貫穿育人全鏈條,為兩萬余名青少年傳授科技知識;以海淀各學區、各學校的科技節為契機,依托學區關工委與學校關工小組,用孩子們喜歡的方式,培養他們科學精神和探究能力;我們還推動基層關工委活動的科技融合,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活動,點燃青少年的科學好奇心和科技夢想;同時借助科技手段,搭建“云關愛”平臺,開展“一老一小話黨史”“‘五老’口述歷史”以及云游覽等線上活動,引導孩子們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記者感受: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人工智能的時代,聽了喬鍵主任的一席話,仿佛區關工委打造的“關愛+”有了自主的生命力,它在不斷地自我學習,自我完善,不斷地適應新時代發展,更好地引導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