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志昆
(北京華生康復醫院神經康復科,北京,100075)
腦出血是由于患者非外傷性腦實質血管破裂產生的出血性疾病[1]。據相關研究顯示,腦卒中患者中約有20%患者為腦出血,其中急性期病死率高達30%[2]。高血壓是造成腦出血的常見原因,主要是因血壓控制不當,導致血壓過高,突破血腦屏障,進而引發該病[3]。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會出現一段時間的昏迷,其昏迷時間的長短與患者腦出血量以及手術的順利具有直接關系,因此需要盡快采取有效措施,幫助患者盡早脫離昏迷狀態[4]。昏迷患者促醒干預具有很強的綜合性,需要從多個角度出發,借助多種感官刺激,來喚醒患者意識,即多感官促醒的干預方式。多感官促醒干預是借助語言、觸覺、嗅覺、聽覺及運動等多元化的信號,對患者神經元突觸、細胞再生形成刺激,使患者建立神經傳導通路,從而促使腦干網狀結構、腦邊緣結構恢復,改善腦功能的干預措施[5]。基于該理念,利用多感官促醒干預,能夠對患者的神經功能進行刺激,加快患者的蘇醒時間。基于此,本次研究選取2022年1月—2022年6月北京華生康復醫院收治的40例高血壓性腦出血術后昏迷患者,分析多感官促醒干預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取2022年1月—2022年6月北京華生康復醫院收治的40例高血壓性腦出血術后昏迷患者,按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2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所有患者及家屬對本次研究內容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本次研究經北京華生康復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n(%)/()]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n(%)/()]
組別例數性別年齡(歲)出血部位男女腦干基底節區對照組2012(60.0)8(40.0)60.33±1.1211(55.0)9(45.0)觀察組2013(65.0)7(35.0)60.24±1.3113(65.0)7(35.0)χ2/t0.1070.2340.417 P 0.7440.8170.519
納入標準:①符合《高血壓性腦出血中國多學科診治指南》相關診斷標準[6];②術后處于昏迷狀態;③臨床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①存在肝、腎功能不全等基礎性疾病;②合并腫瘤;③存在精神或意識障礙。
對照組采取基礎干預。①做好常規干預措施:臨床醫師應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②實施皮膚干預:保障患者床單始終處于干燥、已經清潔的狀態。在晨間與晚間均進行相應干預,可利用氣墊床緩解患者的壓力,定時進行翻身。③實施口腔干預:利用合適的清潔液體對患者的口腔進行清理,確保其口腔內無異味。④實施眼部干預:每日利用清水對患者眼部進行清洗,并在眼角膜部位滴玻璃酸鈉滴眼液(生產企業:德國URSAPHARM ARZNEIMITTEL GmbH,注冊證號H20090380),保持眼部舒適。⑤預防并發癥:選擇合適的體位,對患者受壓部位進行觀察,并對呼吸道分泌物進行及時處理,預防患者發生壓瘡、誤吸等并發癥。
觀察組采取多感官促醒干預。①語言促醒:在對患者展開相應干預時,應將患者當作清醒狀況,加強語言交流。例如,在實施干預操作時,臨床醫師可向患者講解目前所實施干預的目的,以及相關流程,在操作時利用語言關心患者。另外,鼓勵患者家屬,在日常應多與患者溝通,指導患者家屬利用“自問自答”形式,向患者講述患者感興趣的話題、經歷的事情以及生活中的趣事,叮囑患者家屬在溝通時應保持樂觀的態度。溝通時間應在30 min/次以上,且每天應超過2次。②聽覺促醒:提前選好輕柔的音樂(以柔和的鋼琴曲為主)并下載到播放器內,每日為患者播放3次;交替進行實況新聞的播放,注意在播放音樂及新聞過程中,對音量適當控制,以不影響正常人睡眠為度。時間安排如下:7:00-7:30,12:00-12:30,19:00-19:30,進行近期新聞廣播播放。9:00-9:30,14:00-14:30,21:00-21:30,在咨詢患者家屬后,選擇患者喜好的音樂進行播放。③視覺促醒:在傍晚以及清晨時,對病房內的燈光進行交替開關,每次間隔時間保持在1 min,進行10次交替。清晨的時間應在6:30,傍晚的時間應在18:30。具體時間可依據冬、夏季進行相應調整。另外,用手電筒照射患者的瞳孔也起到刺激患者視覺神經的效果,照射時間應在上午與下午,交替對患者的雙側瞳孔進行照射,每側的時間應保持5 s,各進行3次照射。④觸覺促醒:在每日清晨與夜晚患者入睡前,利用溫水對其皮膚進行擦拭,擦拭順序如下:面部(一側眼部、額頭、面頰、鼻翼、耳后與頸部,以同樣的順序對另一側進行擦拭)、手部與足部。在對手部與足部擦拭時,應使用軟毛刷對其手背、手掌、腕部、足背和足底、腳踝進行擦洗。每個部位應進行5~10 min的擦洗,在擦拭時,還應進行按揉,加強撫觸力度。鼓勵患者家屬多與患者進行肢體接觸,加強對其觸覺的刺激。⑤嗅覺促醒:在對患者進行嗅覺刺激時,主要是利用香味進行刺激。在100 mL蒸餾水中融合0.6 g香草精華,使用滴灌吸取10滴液體后,將其滴在紗布上,并將紗布放置于患者頭部相距10 cm處,1次/d,10 s/次。在進行嗅覺刺激前,應與患者家屬溝通,確保患者不存在鼻炎等對嗅覺會造成影響的基礎性疾病,若存在該類疾病,可提高精油的濃度,保障刺激效果。⑥運動促醒:在患者昏迷期間做好被動運動,對其四肢關節進行被動活動(小關節至大關節的活動順序,屈伸、內外旋等方式),每個關節應進行3次運動,進行2次/d鍛煉。患者若關節已出現痙攣情況,應給予重點刺激,另外,還可對患者體位進行改變,從而實現運動促醒目的。
(1)臨床癥狀評分改善情況。利用格拉斯哥昏迷指數評分(Glasgow Coma Scale,GCS)[7]對患者干預前后昏迷情況進行評分,分別從睜眼反應(1~4分)、語言反應(1~5分)與肢體運動(1~6分)三個方面進行評價:滿分15分,表示意識清楚;12~14分,表示輕微意識障礙;9~11分,表示中度意識障礙;<8分,表示處于昏迷狀態。利用決策疲勞量表(Decisional Fatigue Scale,DFS)對患者干預前后生理期情況進行評分,量表為單維度,包括9個條目,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0分非常不同意,3分表示非常同意;總分0~27分,評分高表示決策疲勞程度嚴重。利用Grant氏二分類變量法對患者干預前后腦功能情況進行評分:0~1分異常,2分及以上則是正常,評分高則表示腦功能越好。
(2)并發癥發生率。記錄患者在干預后出現便秘、壓瘡、肢體痙攣的例數,并發癥發生率=(便秘+壓瘡+肢體痙攣)例數/總例數×100%。
(3)臨床癥狀改善時間。記錄患者蘇醒時間以及住院時間。
(4)血壓水平。記錄患者干預前后收縮壓與舒張壓水平,共檢測3次,取平均水平。
(5)炎癥因子。干預前后檢測患者白細胞介素(IL-6)以及C反應蛋白(CRP)水平。IL-6正常數值范圍為0.373~0.463 ng/L;CRP正常數值范圍為0~8 mg/L。
利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以()表示,組間數據經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數據經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患者GCS評分、DFS評分及Grant氏二分類變量法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患者上述評分更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評分改善情況比較 (,分)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評分改善情況比較 (,分)
組別例數時間GCSDFSGrant氏二分類變量法觀察組20干預前5.41±1.2118.49±3.252.36±1.04干預后9.75±2.1410.33±2.275.49±2.33對照組20干預前5.48±1.3318.61±3.182.30±1.12干預后7.33±0.1614.26±2.493.48±1.57 t干預前/P干預前0.174/0.8630.118/0.9070.176/0.862 t干預后/P干預后 5.043/<0.001 5.216/<0.0013.199/0.003
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n(%)]
觀察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d)

表4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d)
組別例數蘇醒時間住院時間對照組2019.33±4.1645.36±6.32觀察組2012.25±2.2724.38±5.14 t 6.681 11.518 P<0.001<0.001
干預前,兩組患者血壓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患者血壓水平更優,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血壓水平比較 (,mm Hg)

表5 兩組患者血壓水平比較 (,mm Hg)
注:1 mm Hg≈0.133 kPa。
組別例數時間舒張壓收縮壓觀察組20干預前143.22±20.15 96.25±15.33干預后125.21±10.2381.12±7.54對照組20干預前143.21±20.22 96.41±15.26干預后134.28±15.69 87.33±10.27 t干預前/P干預前0.002/0.9990.033/0.974 t 干預后干預后/P2.166/0.0372.180/0.036
干預前,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

表6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
組別例數時間IL-6(ng/L)CRP(mg/L)觀察組20干預前0.785±0.2814.48±3.12干預后0.445±0.14 9.18±1.56對照組20干預前0.782±0.3114.69±3.27干預后0.512±0.2610.48±1.36 t干預前/P干預前0.051/0.9600.329/0.743 t干預后/P干預后2.323/0.0224.442/<0.001
當前我國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發病率呈現逐步提高的趨勢,患者患病后由于病情發展速度較快,會有較高的致殘以及致死率。臨床在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時,主要選擇手術治療,但術后患者可能會出現昏迷。為縮短患者的昏迷時間、加快患者蘇醒速度,臨床應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8]。就相關研究內容可知,對高血壓性腦出血術后昏迷患者實施多感官促醒干預,能夠縮短患者的昏迷時間,對神經功能有改善作用[9]。
多感官促醒干預是一種綜合性強的干預方法,可以借助多方面的刺激,促使患者腦補神經傳導通路再次建立,使得腦干和腦邊緣網狀結構恢復,將腦部基底核中邁內特(Meynert)細胞、中樞神經細胞激活,使之形成疊加興奮的作用,實現腦組織、細胞的重塑、修復,并將之激活,強化細胞功能,促使更多乙酰膽堿形成,加強交感神經張力,進而促使患者盡早擺脫昏迷進而蘇醒[10]。筆者通過研究發現,展開多感官促醒干預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神經功能,進一步縮短患者的蘇醒時間。相關研究顯示,在對患者進行言語刺激后,可以使患者腦部獲得言語信號,從而提高其神經元的活躍度,加快患者神經中樞系統功能的恢復速度[11]。本研究所展開的聽覺促醒則可以使患者感到愉悅,從而產生神經沖動,刺激其大腦皮層的興奮性。實施觸覺、視覺的刺激均可對患者的腦系統造成刺激,使其形成新的神經閉環,重構大腦皮層,加快患者的蘇醒速度[12-13]。因此,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癥狀評分以及蘇醒時間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在實施感官促醒干預后,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同時對患者的血壓水平進行改善。利用運動促醒干預,對患者的關節以及肢體展開相應的被動運動,能夠有效降低患者出現肢體痙攣或畸形發生的概率[14-15]。另外,在對患者展開運動促醒之后,能夠對患者肢體的血液循環情況以及肌張力進行有效改善,進一步加快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速度[16]。運動促醒可使其在機體內部能夠重新建立運動反射,避免患者出現肌肉萎縮或者關節痙攣等問題[17-18]。
利用觸覺脆性干預措施,定時對患者的受壓部位進行按摩以及擦拭,防止患者皮膚出現壓瘡,使患者皮膚處于干燥并且清潔狀態[19]。另外,在后期展開運動促醒干預時,對患者進行翻身、變化體位、叩背等相關的干預,能夠有效防止患者因長時間受壓而導致局部皮膚出現壓瘡,且對下肢靜脈血栓、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20]。
綜上所述,對高血壓性腦出血術后昏迷患者采取多感官促醒干預,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能夠提高干預效果,加快患者蘇醒速度,控制血壓水平,減少并發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