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珍
(臨汾市中心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山西 臨汾,041000)
心臟搭橋術又稱“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為冠心病心肌缺氧及缺血治療的有效措施之一,其主要機制為通過建立冠狀動脈狹窄近端和遠端間通道,從而有效促進血液供應及臨床癥狀改善,減輕心肌梗死等臨床不良預后事件的發生率,延長患者生存期[1]。但手術難度高,風險大,加之患者往往因對手術方式缺乏了解或受疾病折磨,易造成心理壓力過大產生負性情緒,降低戰勝疾病的主觀能動性,不利于鞏固手術效果及術后康復[2]。心理護理為針對患者心理活動制訂的一些心理干預措施,可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增強患者治療自信心,而連續護理模式是以患者為中心,采用系統、完整、科學的方式進行干預,具有綜合性、協調性及整合性的特點,為臨床新型護理模式之一。研究證實,連續護理模式可促進患者康復,提高患者遵醫行為[3]。但目前關于兩種護理方式聯合在心臟搭橋術患者中的應用報道較少。基于此,本研究選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臨汾市中心醫院收治的120例心臟搭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分組對照,旨在探討連續護理模式干預聯合心理護理對心臟搭橋術患者術后康復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臨汾市中心醫院收治的120例心臟搭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常規組和聯合組,每組60例。常規組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齡35~70歲,平均年齡(58.69±5.25)歲;病程1~6年,平均病程(4.39±1.16)年;原發病:穩定性心絞痛16例,不穩定性心絞痛11例,內科介入治療失敗11例,心肌梗死14例,其他8例;文化程度:中專及以下41例,大專及以上19例。聯合組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齡33~70歲,平均年齡(58.76±5.27)歲;病程0.5~6年,平均病程(4.35±1.10)年;原發病:穩定性心絞痛15例,不穩定性心絞痛12例,內科介入治療失敗10例,心肌梗死13例,其他10例;文化程度:中專及以下38例,大專及以上22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與其家屬均對研究方案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通過臨汾市中心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①經冠狀動脈造影確診為冠心病,并符合《穩定性冠心病診斷與治療指南》[4]中相關診斷標準者;②采取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搭橋手術,首次心臟搭橋術者;③順利完成手術,無嚴重并發癥者。
排除標準:①急性心肌梗死或同時行其他心臟手術者;②合并其他心腦血管、肝腎功能等嚴重疾病者;③溝通障礙或存在嚴重認知功能障礙者;④合并其他惡性腫瘤或預計生存期<1年者;⑤排斥、不配合本研究者。
常規組給予常規護理。入院后及時與患者溝通,了解其病情,耐心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手術相關知識及注意事項,密切監測患者圍術期生命體征情況;術后指導患者行早期康復訓練并督促其按時服藥,在出院前常規健康宣教,發放保健手冊,出院后給予常規門診隨訪,告知護士站電話,可對遇到的健康問題進行電話咨詢。
聯合組在常規組基礎上給予連續護理模式干預聯合心理護理。
(1)連續護理模式:①組建專業連續護理模式護理小組,由護士長擔任組長,邀請心內科主治醫師、藥劑師、康復理療師等參與,為后期隨訪提供理論支持;定期組織開展相關理論知識培訓,并設立考核,確保護理質量。②入院后護理。調查患者疾病認知及護理需求,構建患者臨床資料管理表格,詳細記載患者一般資料、主治醫師、藥物治療方式等,并進行針對性評估。術前1~2 d,護理人員再次向患者講解術前準備、術中配合要點、ICU環境等,最大限度消除患者負性情緒。③術后護理及康復指導。加強病房巡護,及時告訴患者手術非常成功,告知患者術后護理和康復的重要性,耐心指導患者遵醫囑服藥,并告知術后科學預防并發癥的方法。術后48 h給予患者胃腸外營養,指導其進食清淡、富含營養的食物。同時邀請臨汾市中心醫院專業康復師指導并根據患者術后的康復情況制訂合適的訓練計劃,細心指導患者有效咳嗽、坐立、深呼吸等訓練,協助患者進行肢體被動訓練,逐步增加訓練強度,循序漸進進行有氧運動。④出院指導及隨訪。在出院前1 d,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進行細致溝通,重點向患者講解出院后注意事項、切口護理、復診時間、康復鍛煉等健康知識。于固定時間段內對患者采用微信/電話方式進行隨訪,主要圍繞康復鍛煉情況、作息、癥狀認知、藥物治療方案、健康信念等等開展,詳細記錄患者目前需要及擔心之處,并給予專業的解答或建議,若遇難以解決的問題積極反饋給主治醫師,共同解決。注意隨訪時采用禮貌用語,在隨訪結束時再次詢問是否還存在其他疑問,并約定下次隨訪時間。
(2)心理護理:強化病房內空氣流動及保持整潔,規范責任護士護理態度,積極與患者或家屬談心,耐心聽取患者疑惑并給予認真解答,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增強患者信任。根據患者心理狀況進行針對性心理護理,對心理狀態極度不佳者,必要時采用視頻或圖片等形式宣教,強調臨汾市中心醫院關于心臟搭橋術的技術已非常成熟,介紹成功案例。定期對患者進行負性情緒評估,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狀況,抓取患者情緒、語言等變化,結合病情且以患者為中心給予安撫、激勵。
①臨床康復指標。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肛門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并在護理前及第3個月定期復查時采用美國紐約心臟病協會(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5]分級評估心功能,具體為:1級:代表恢復較好,日常活動不受限;2級:代表有一定恢復,體力活動輕度受限;3級:代表恢復一般,體力活動時明顯受限;4級:代表恢復不佳,活動受限,在休息狀態下可見心力衰竭癥狀。②負性情緒改善情況。護理前后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6]對患者負性情緒進行評估,兩量表各包含20個條目,滿分均為100分,其中SAS<50分為無焦慮,SDS<53分為無抑郁,評估越高代表負性情緒程度越嚴重。③治療依從性評分。于患者第3個月定期復查時采用臨汾市中心醫院自制調查問卷進行評分,主要包括規律飲食、按時服藥、保持鍛煉、禁煙酒及定期復查5大項,共計25個條目,總分0~100分,評分越高代表治療依從性越佳。④并發癥發生情況。對兩組護理期間出現的并發癥進行統計,主要包括心包填塞、低血壓、低血鉀、皮下淤血、短陣室速等。并發癥發生率=(心包填塞+低血壓+低血鉀+皮下淤血+短陣室速)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表示,對方差齊、正態分布數據,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若數據不符合正態分布或方差不齊,則采用非參數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聯合組患者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常規組,且聯合組護理后NYHA分級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恢復指標比較 ()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恢復指標比較 ()
注:與同組護理前比較,*P<0.05。
NYHA分級(級)護理前護理后聯合組6024.40±4.16 8.95±1.802.79±0.321.62±0.19*常規組6030.57±5.0512.69±2.012.83±0.331.88±0.21*t 7.305 10.7370.674 7.112 P<0.001<0.0010.502<0.001組別例數肛門排氣時間(h)住院時間(d)
護理前,兩組患者負性情緒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負性情緒評分均明顯降低,且聯合組SAS評分和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負性情緒改善情況比較 (,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負性情緒改善情況比較 (,分)
注:與同組護理前比較,*P<0.05。
SDS評分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聯合組6065.20±7.3845.98±5.32*60.06±5.1840.19±6.26*常規組6065.32±7.4553.56±7.15*60.27±5.2245.62±7.18*t 0.089 6.5880.221 4.416 P 0.926<0.0010.825<0.001組別例數SAS評分
聯合組規律飲食、按時服藥、保持鍛煉、禁煙酒及定期復查評分均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依從性比較 (,分)

表3 兩組治療依從性比較 (,分)
組別例數規律飲食按時服藥保持鍛煉禁煙酒定期復查聯合組6088.59±4.0292.59±2.8084.16±4.5795.16±2.5795.67±2.10常規組6080.27±5.0588.69±3.0178.69±5.0190.35±4.1892.28±3.07 t 9.985 7.348 6.248 7.577 7.059 P<0.001<0.001<0.001<0.001<0.001
護理期間,聯合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n(%)]
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加劇,冠心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心臟搭橋手術的臨床應用率亦隨之增加。臨床傳統護理干預中雖可滿足手術需求,但缺乏針對性及連續性,且難以滿足當下人們對高質量護理的要求,故尋求更為高效的護理方案成為臨床護理研究的熱點。
連續護理始終貫穿于患者術前及術后康復,保障了整個護理過程的連貫性,全面系統及循序漸進地進行健康宣教,有效提高患者健康知識掌握率,從而利于患者術后康復[7]。心理護理可促進患者康復,改善患者心理負性情緒[8]。本研究結果顯示,聯合組患者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常規組,且聯合組護理后NYHA分級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聯合組SAS評分和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聯合護理可明顯改善心臟搭橋術患者術后康復效果,減輕患者負性情緒。分析原因為連續護理過程中整個護理小組包括醫師和護士,確保了整個護理過程具有堅實的理論支持,可有效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利于患者術后心功能的恢復。同時連續護理模式過程中重視患者個體性,以患者為中心,根據患者具體病情狀態制訂全方位的健康宣教和護理干預模式,增強了患者對疾病知識的認知情況,提高了治療積極性及治療信心,間接促進了術后恢復,縮短了出院時間,這也與張劼等[9]報道結果相似,佐證了該方案的有效性。另外,心理護理具有較強的互動性,在充分了解患者顧慮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了解其真實心理情況,更深挖掘患者負面情緒的背后原因,及時疏導,減輕了患者負面情緒,為手術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也為術后的康復發揮了重要作用。連續護理模式與心理護理聯合應用,發揮協同護理作用,從而更進一步促進患者術后康復。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期間,聯合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連續護理模式干預聯合心理護理并發癥發生率較低,主要原因為連續護理注重加強巡護,詳細告知患者并發癥預防方案,術后由專業康復師指導康復,且患者可多途徑了解健康知識有關,從而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有研究表明,心臟搭橋手術患者術后治療依從性可直接影響其術后恢復[10]。以往隨訪計劃多為定期門診隨訪,頻率較低,且易降低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護理人員也難以察覺患者對疾病的當下顧慮和心理狀態變化,難以有效解答和疏解患者不良情緒,致術后患者治療依從性較低。本研究結果顯示,聯合組規律飲食、按時服藥、保持鍛煉、禁煙酒及定期復查評分均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連續護理模式干預聯合心理護理可提高治療依從性。進一步分析為連續護理模式在患者出院后主動與患者聯系,增加了患者信任,且通過隨訪解答患者問題,提高了患者戰勝疾病的主觀能動性,可幫助患者建立應對疾病的放松心態,從而提高治療依從性[11]。
綜上所述,在心臟搭橋術患者中應用連續護理模式干預聯合心理護理可明顯改善術后康復,減輕患者負性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且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