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霞 馬虎林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外科,內蒙古 呼和浩特,010017)
結直腸癌(CRC)作為一種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在全世界范圍內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1]。目前,手術是作為結直腸癌治療的主要手段,而營養是結直腸癌術后恢復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結直腸癌手術后患者的胃腸道功能紊亂,機體嚴重缺失營養,從而引起患者發生各種不良反應,嚴重影響患者的術后恢復及預后[2]。因此,不管術前還是術后,患者的營養支持與營養管理都需要及時進行調整。營養風險指數(GNRI)是一種客觀指標,主要用于評估臨床患者的營養狀態,且已被證實具有高效、簡便的特點[3]。目前,GNRI已經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評估癌癥術后患者及慢性疾病患者的預后情況。但現有大量研究主要探索的是GNRI與癌癥長期預后的關系,僅有少量的研究是針對術前GNRI對CRC術后相關并發癥的預測,導致接受CRC根治術患者不了解術前GNRI與術后相關并發癥的關系。對此,本研究旨在分析GNRI預測CRC患者術后手術部位感染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回顧性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接受CRC手術治療的97例患者的基本資料及GNRI評估結果。 收集CRC患者的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身體質量指數(BMI)、手術時間、腫瘤部位、腫瘤大小、白蛋白、合并糖尿病情況、合并高血壓情況。根據患者結直腸癌術后手術部位是否發生感染情況將患者分為手術部位無感染組(56例)和手術部位感染組(41例)。本研究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本研究所納入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首次進行CRC術;②與《中國結直腸腫瘤早診篩查策略專家共識》[4]中的相關CRC診斷標準相符者,并經過影像學檢查與病理學檢查證明;③治療前無化療治療者;④不存在其他感染性疾病;⑤可進行正常的交流。
排除標準:①存在腫瘤向周圍轉移現象;②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嚴重心律失常;③合并腸梗阻;④耐受差,有腹部手術史;⑤凝血功能嚴重障礙。
GNRI評估結果為:GNRI=14.9×血清白蛋白(g/L)+41.7×BMI/22,GNRI評分<92分表示有中度至重度營養風險[5]。
患者出院后30 d進行門診或電話隨訪,了解患者手術部位感染情況,根據是否發生手術感染事件分為手術部位無感染組和手術部位感染組。手術部位感染事件定義:術后30 d內手術部位出現皮溫升高、腫脹、紅、壓痛,且手術部位疼痛加劇,多為跳痛、脹痛;早期輕癥者有結塊,伴膿臭味分泌物;患者偶爾體溫升高;細菌培養結果顯示陽性。
在Excel 2022建立數據庫后,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表示,行獨立樣本t檢驗,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因素預測CRC術后手術感染患者的ROC曲線下面積(AUC)。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手術部位無感染組和手術部位感染組的性別、年齡、BMI、手術時間、腫瘤部位、腫瘤大小、合并糖尿病、合并原發性高血壓資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部位無感染組男性所占比例、60歲以下所占比例、BMI、開腹手術所占比例、腫瘤部位在結腸所占比例、腫瘤大小不足40 mm所占比例、白蛋白、GNRI、合并原發性高血壓所占比例高于手術部位感染組,合并糖尿病所占比例低于手術部位感染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單因素分析手術部位無感染組和手術部位感染組一般資料結果 [()/n(%)]

表1 單因素分析手術部位無感染組和手術部位感染組一般資料結果 [()/n(%)]
項目例數手術部位無感染組56手術部位感染組41χ2/tP性別13.965<0.001男44(78.57)17(41.46)女12(21.43)24(58.54)年齡(歲)18.474<0.001>6022(39.29)34(89.93)≤6034(60.71) 7(17.07)BMI(kg/m2)23.35±3.4921.71±4.50 2.0220.046手術時間(h)34.470<0.001<350(89.29)13(31.71)≥3 6(10.71)28(68.29)手術方式26.218<0.001開腹43(76.79)10(24.39)腹腔鏡13(23.21)31(75.61)腫瘤部位28.618<0.001結腸43(76.79) 9(21.95)直腸13(23.21)32(78.05)腫瘤大小(mm)28.618<0.001<4043(76.79) 9(21.95)≥4013(23.21)32(78.05)白蛋白(g/L) 40.67±5.1133.78±5.59 6.304<0.001 GNRI101.91±7.0091.24±6.90 7.461<0.001合并糖尿病11(19.64)33(80.49)35.356<0.001合并原發性高血壓43(76.79)14(34.15)17.759<0.001
將單因素分析中顯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影響因素進一步進行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白蛋白、GNRI、合并糖尿病、高血壓是影響CRC手術后感染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3。

表3 結直腸癌術后手術部位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GNRI預測結直腸癌術后手術部位感染的下曲線面積為0.879(95%CI 0.795~0.946),見表4、圖1。

圖1 GNRI預測結直腸癌術后手術部位感染的ROC曲線

表4 GNRI對結直腸癌術后手術部位感染的預測價值
CRC是一種高發病率、高病死率的消化系統常見惡性腫瘤,主要的臨床癥狀有便血、腹瀉、腹痛等[6-7]。全球腫瘤流行病學數據庫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共確診結直腸癌1 931 590例,占總體癌癥發病的10%,935 173人死于結直腸癌,占總體癌癥死亡的9.4%[8]。目前,手術治療雖然存在創傷,但仍是CRC患者首選的治療方式。結直腸癌根治術手術后患者的生存期能夠得到明顯延長[9]。然而,手術創傷帶給患者的應激反應能夠加快患者機體的新陳代謝,導致患者的機體能量消耗下降,影響機體蛋白質的合成代謝及吸收食物的能力,進而造成患者營養不良,不利于術后的恢復[10]。結直腸癌根治術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極高,還會影響患者的生理功能[11]。
感染是CRC術后常見并發癥,相關調查研究顯示,CRC根治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可達30%,若沒有及時進行干預,很可能危害患者的生命[12]。本研究中,97例患者發生手術后手術部位感染的有41例,占42.27%。CRC術后手術部位感染可能導致患者高熱,傷口處劇烈疼痛,不僅影響預后,還延長住院時間,增加患者的經濟壓力。臨床研究顯示,CRC術后相關并發癥的發生與不良預后有關[13]。因此,采取有效的早期診斷和干預預防患者術后出現感染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GNRI可有效評估出患者的營養狀況,GNRI評估慢性疾病患者的營養狀態對其預后有較高的臨床價值[14]。金正宇[15]指出,GNRI越低,患者預后越差。同時,GNRI作為一種指標,具有預測住院患者的發病率及病死率的可靠性。另外,付晨等[16]表明,GNRI是癌癥患者根治術后營養不良的重要預測指標。還有研究表明,患者住院期間GNRI越低,發生肺炎的可能性越高[17]。
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白蛋白、GNRI、合并糖尿病、高血壓是影響CRC手術后感染的危險因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結果顯示,年齡>60的CRC患者發生感染的例數較多。通常將年齡>60歲歸納為老年人,老年人機體各器官功能逐漸衰退,其吸收、代謝、消化、抵抗感染能力均不斷下降,加上老年患者自身多存在基礎疾病,導致其術后手術部位發生感染的概率較≤60歲的患者高。因此,在治療期間,針對年齡偏大的群體需要注重其營養飲食的供給,必要時為其注射蛋白以改善機體平衡。白蛋白主要通過肝臟產生,與機體免疫功能緊密相關,是機體血清中最豐富的蛋白質,也被臨床認為是評估患者營養狀況的有效指標。白蛋白水平對患者的預后具有預測價值,張世瑤等[18]認為,低蛋白血癥可能是由于機體抵抗惡性腫瘤所導致的高。白蛋白是維持機體內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重大作用,并且白蛋白水平越低,患者免疫力越低,甚至發生代謝或藥物吸收障礙,導致術后手術部位切口愈合較慢,進而出現感染現象[19]。而CRC患者若長時間沒有攝入營養或營養缺乏則會降低其免疫力,因此,對于白蛋白水平較低患者需注重其白蛋白水平以提高其抵抗力。GNRI水平<92分視為存在營養風險,本研究中術后手術部位發生感染的41例CRC患者,GNRI水平基本<92分。由于患者存在營養不良風險,機體體液免疫功能降低,影響免疫因子的活性,同時,GNRI較低可導致術后患者胃腸道黏膜的生理性屏障受到影響、功能減弱,給病原體入侵增加了機會,導致手術部位感染等相關并發癥的發生[8]。糖尿病是一種基礎代謝疾病,高血糖環境下,細菌快速生長,促使患者手術部位感染。而且合并糖尿病患者自身存在代謝障礙,影響組織微循環,導致組織愈合較慢,這就為手術后感染提供了必要條件。對此,在治療合并糖尿病的CRC患者時,應注重對其血糖水平的控制,減少因血糖所導致的手術后感染發生。
綜上所述,年齡、白蛋白、GNRI、合并糖尿病、合并原發性高血壓是影響CRC手術后感染的危險因素,且GNRI能準確地對CRC患者的預后進行早期預測,因此,為了降低CRC患者術后手術部位感染風險,需密切關注其年齡、白蛋白、GNRI、是否合并糖尿病,提高患者的預后。本研究通過密切觀察CRC術后手術部位感染的患者,對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得出其影響預后的危險因素,從而能夠盡早發現和治療,降低該疾病術后手術部位感染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