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麗,李善文,楊愷君,王慧翠,李江江,汪 杰,宋 震
(1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山東 青島 266111;2 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山東 青島 266071)
根據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公司)粘接體系(DIN 6701)要求以及工藝、質量管理的要求,同時結合中車公司產品結構平臺、材料、結構的復雜性,需要對不同產品、不同粘接接頭、粘接材料、基材、結構等都要進行大量的試驗。龐大的基礎試驗給粘接工藝設計、數據的管理等帶來了不便。為了便于系統進行粘接的相關試驗,為粘接工藝設計提供技術數據支持,開展粘接工藝設計及試驗研究。
使用STP 1921膠黏劑體系制作標準試驗樣件及模擬結構樣件,按照DIN 6701的要求,通過耐水、耐高溫、耐濕熱、耐低溫等試驗,考察STP 1921膠黏劑在不同底材上的粘接力,同時開始施涂底涂劑的平行試驗,考察不同環境下膠黏劑產品的服役性能。
制樣環境條件:23℃±2℃,50%±5% RH。
剪切樣件的制備:剪切強度測試樣件材質為鋁合金板材+8mm厚普通浮法玻璃;耐酸性、耐堿性試驗樣件材質為5mm厚普通浮法玻璃;剪切強度試樣膠層厚度(3±0.5)mm。試驗基板均經除油處理。按照GB/T 7124-2008要求制樣及試驗。下層基材為鋁合金,上層基材為玻璃。使用清潔布醮酒精擦拭玻璃和鋁合金板表面,單向多次擦拭后干燥10min,達到表面無灰塵、油污等污物殘留,鋁合金及玻璃面分別用毛刷刷涂底涂劑,晾干30min,然后涂打膠黏劑,膠層厚度控制(3±0.5)mm。
DIN 54457-2014中附錄A規定了如下循環老化試驗條件[1-3]:
(1)固化7天后,測試評價膠黏劑與底材的粘接性能(第一階段);
(2)在20℃的全脫鹽水中存放7天,在室溫條件下調節2h后測試評價膠黏劑與底材的粘接性能(第二階段);
(3)在80℃環境中存放1天,從烘箱中取出后直接測試評價膠黏劑與底材的粘接性能(第三階段);
(4)在80℃環境中存放1天,從烘箱中取出后2h測試評價膠黏劑與底材的粘接性能(第四階段);
(5)在70℃的飽和濕度下存放7天(即泥敷劑法),在室溫條件下調節2h測試評價膠黏劑與底材的粘接性能(第五階段);
(6)在-40℃的環境中存放1天,取出后直接測試評價膠黏劑與底材的粘接性能(第六階段)。
每一個階段在相應的環境條件下放置后,分別在環氧底漆表面、聚氨酯面漆表面、不銹鋼表面、不銹鋼表面(打磨)、鋁表面、鋁表面(打磨)、酚醛玻璃鋼表面、酚醛玻璃鋼表面(打磨)、酚醛玻璃鋼膠衣、酚醛玻璃鋼膠衣(打磨)等10種不同的底材表面測試STP 1921的粘接性能。同時,做一組平行試驗,在10種底材表面先施涂1760底涂劑,然后再測試STP 1921的粘接性能。
STP 1921粘接體系在不同底材上的粘接試驗結果見表1。STP 1921粘接體系在不同底材(施加底涂劑)上的粘接試驗結果見表2。不同條件下的粘接狀態如圖1~圖10所示。

圖1 環氧底漆表面試驗前后的狀態Fig. 1 State of epoxy primer surface before and after test

圖2 聚氨酯漆表面試驗前后的狀態Fig. 2 State of polyurethane paint surface before and after test

圖3 不銹鋼表面試驗前后的狀態Fig. 3 Stainless steel surface before and after test

圖4 不銹鋼表面(打磨)試驗前后的狀態Fig. 4 State of stainless steel surface (grinding) before and after test

圖6 鋁表面(打磨 )試驗前后的狀態Fig. 6 State of aluminum surface (grinding) before and after test

圖7 酚醛玻璃鋼試驗前后的狀態Fig. 7 State of phenolic FRP before and after test

圖8 酚醛玻璃鋼(打磨)試驗前后的狀態Fig. 8 State of phenolic FRP (polished) before and after test

圖9 酚醛玻璃鋼膠衣試驗前后的狀態Fig. 9 State of phenolic FRP gelcoat before and after test

圖10 酚醛玻璃鋼膠衣(打磨)試驗前后的狀態Fig. 10 State of phenolic FRP gelcoat (grinding) before and after test

表1 STP 1921粘接體系在不同底材上的粘接試驗結果Table 1 Bonding test results of STP 1921 bonding system on diff erent substrates

表2 STP 1921粘接體系在不同底材(施加底涂劑)上的粘接試驗結果Table 2 Bonding test results of STP 1921 bonding system on different substrates (with substrate coating)
綜合分析表1、表2和圖1~圖10,可以看出:
環氧底漆表面+STP 1921粘接體系在耐水試驗后出現80%的粘附破壞,耐高溫試驗后粘接破壞形式恢復100%CF,該體系的耐水性較差,經過高溫試驗后滲入的水蒸發,粘接力恢復;經過70℃飽和濕度試驗后,膠條可直接用手撕下,粘接力完全喪失,低溫試驗后膠條同樣失去粘接力。該粘接體系的耐水、耐濕熱性、耐低溫性未能通過測試。環氧底漆表面+1760底涂劑+STP 1921粘接體系在耐水及高溫試驗后粘接破壞形式為100%CF,粘接良好;經過70℃飽和濕度試驗后,膠條可直接用手撕下,粘接力完全喪失;低溫試驗后該體系的破壞為100%粘附破壞。該粘接體系的耐濕熱性、耐低溫性未能通過測試。
聚氨酯面漆+STP 1921粘接體系在耐水及耐高溫試驗后粘接破壞形式為100%CF;經過70℃飽和濕度和低溫試驗后,膠條可直接用手撕下,粘接力完全喪失。聚氨酯面漆+1760底涂劑+STP 1921粘接體系在循環老化試驗后破壞形式均為100%膠黏劑內聚破壞,粘接力良好,在耐濕熱試驗后聚氨酯面漆出現從底材脫落情況,但仍與STP 1921膠黏劑有良好的粘接力,該體系通過循環老化測試。1760底涂劑的使用對該粘接體系的耐濕熱性能和耐低溫性能有顯著提升。
不銹鋼表面和不銹鋼表面(打磨)與STP 1921 2種粘接體系在循環老化試驗后破壞形式均為100%膠黏劑內聚破壞,粘接力良好。使用底涂劑后,兩個粘接體系也通過了循環老化試驗,STP 1921膠黏劑在不銹鋼表面具有良好的粘接力。
鋁表面+STP 1921粘接體系在耐水、耐高溫試驗后破壞形式為100%膠黏劑內聚破壞,但經過濕熱和耐低溫試驗后大部分膠黏劑能直接從鋁表面上揭下。鋁表面(打磨)+STP 1921粘接體系經過經過濕熱和耐低溫試驗后,相比鋁表面,膠黏劑更容易從表面揭下,粘接力基本喪失。增加底涂劑后,鋁表面+STP 1921粘接體系在整個循環試驗過程中,粘接破壞形式均為100%CF,粘接力顯著提升。鋁表面(打磨)+STP 1921粘接體系經過濕熱和耐低溫試驗后,膠黏劑破壞形式接近100%AF,粘接力下降。打磨處理會降低粘接體系的粘接性能。
酚醛環氧玻璃鋼+STP 1921粘接體系耐水后可直接從底材表面上揭下,粘接力喪失;高溫試驗、濕熱試驗和耐低溫試驗后,破壞形式恢復為100%CF,粘接力提升。打磨后,粘接體系破壞形式為100%AF,粘接力喪失。增加底涂劑后,粘接體系的粘接性能和不施加底涂劑的表現基本一致。打磨處理會降低粘接體系的粘接性能。
酚醛環氧玻璃鋼膠衣+STP 1921粘接體系,濕熱試驗后,膠黏劑破壞形式為100%AF,膠黏劑可直接從底材表面上揭下,粘接性能降低;耐低溫試驗后,粘接體系又能達到100%膠黏劑內聚破壞,粘接性能恢復。增加底涂劑或打磨底材表面不影響粘接體系的粘接力。
沒有施加底涂劑的STP 1921膠黏劑粘接體系,應用于不銹鋼表面時,通過了全部條件下的粘接性能試驗,其在不銹鋼底材上使用性能優異。施加底涂劑的STP 1921膠黏劑粘接體系中,應用于聚氨酯面漆和不銹鋼表面時,通過了耐水、耐熱、耐濕熱、耐低溫性能等試驗,在這4種環境中使用性能優異;該體系在環氧底漆表面、聚氨酯面漆、鋁表面、鋁表面(打磨)、酚醛玻璃鋼、酚醛玻璃鋼(打磨)、酚醛玻璃鋼膠衣表面的耐濕熱性能和耐低溫性能較差,不建議應用于高溫、高濕及低溫地區運行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