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宜臻

去年6月,青島市書法家協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召開,郭強當選為新一屆青島市書法家協會主席。這是青島書協自1988年成立已來,繼高小巖、辛顯令、賀中祥、范國強之后的第五位青島市書法家協會主席。
早在2004年,34歲的郭強當選青島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同年當選為山東省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是青島書法界歷史上最年輕的副主席,也是山東省青年書法家協會最年輕的副主席。期間擔任青島市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13年,山東省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15年,青島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18年。
近日,郭強接受青島畫報記者專訪,在齋號名為“蒹葭草堂”的書法工作室,他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書法藝術與人生……
愛上書法,起源于一個個小紅圈
郭強從小就對藝術產生濃厚的興趣,音樂、書法、繪畫、詩歌,跟藝術相關的一切都是他的興趣點,提及自己對書法的啟蒙,郭強的思緒穿越回兒時。“小時候因為身體弱的原因沒能去幼兒園,父母便讓我在家練習書法,后來在上小學的時候,學校有書法‘描紅課。米字格毛邊紙下面是寫有軟筆紅字的字帖。透過毛邊紙可以看到紅字的一撇一捺。老師就指導學生用毛筆一筆一劃照著描。每次描紅的作業,老師都會蘸著紅色墨水的毛筆,給寫得好的字劃圈,小同學們私底下都會比誰的圈多,因為我在上學前練過,所以每次我得的圈圈最多,在不知不覺中,我逐漸培養起了對書法學習的濃厚興趣。”
郭強坦言,看著同齡的小朋友在院子里玩耍,有時也覺得自己練習臨帖十分枯燥,但是對于書法的熱愛足以化解臨帖練習的辛苦。那時候自己最盼望的就是書法作業本上,老師勾畫的小紅圈,正是這一個個的小紅圈將自己與書法藝術緊密地綁定在一起,這一綁便是一生一世。
隨著年齡增長,郭強對書法有了更多認識和理解,對書法藝術的喜愛更是欲罷不能。“1996年底,我當時作為《通俗文藝報》書畫版編輯,去北京采訪全國的文代會,認識了劉正成老師,當時劉老師是中國草書大家,隨著對劉老師深入地了解,被劉老師的學養、才華深深吸引,拜其為師,其后又跟隨另一位草書大家胡抗美先生學習草書,同時又得到島城著名書法家高小巖、杜頌琴、辛顯令、姜宏鈞諸先生的指導,更加堅定了自己對書法的追求和熱愛。”
郭強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大草,大草書法的探索與創作陪伴了他四十余年。草書是書法中難度最大的,它藝術性最強、高度抽象,而這也正是郭強喜歡草書的原因。時至今日,書法已成為了郭強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書法是我精神世界的全部,是情感的抒發,是人生的體悟,是生命的價值……”
身兼數職,傳承創新書法藝術
郭強不僅僅是專業的書法大家,同時還身兼數職,在擔任青島市書法家協會主席的同時,也擔任著青島畫院副院長、山東省政協委員、青島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等眾多社會職務。作為一名書法工作者,郭強在傳承書法藝術的基礎上勇于創新,為書法藝術的發展做了很多努力和嘗試。
郭強在任青島市書協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時配合青島書法家協會前任主席組織了“2018年首屆康有為國際書學研討會暨青島國際書法雙年展”“全國第五屆正體書法大展”等國際、國內頂級展覽。把青島的文化事業推上了一個新高度。去年換屆以來,青島書協從公益活動、學術研究、書法教育等方面齊頭并進,先后組織了“零點計劃——東西部協作城市書法教育共建學校”“山海情深——青島市書法篆刻展”“一塵不染——紀念蘇白先生逝世40周年暨藝術回顧學術研討會”“青島市中國書協會員展”“全國廉潔文化名家邀請展”等活動,得到業內外各界一致好評。
作為青島畫院副院長,郭強用三年時間編輯完成青島畫院40年院志,共計40萬字,主編《青島畫院老藝術家系列叢書》19卷、《青島畫院在職畫家系列叢書》18卷、《青島畫院寫生集》4卷,共計550萬字。
近期,郭強忙于將要在今年年底展出的《但開風氣——青島近現代書法名家遺墨展》的籌備,梳理百年筆墨青島的浩瀚文脈。“書法跟青島的歷史淵源十分深厚,青島有瑯琊臺的《瑯琊刻石》,有天柱山的《鄭文公碑》,王羲之的祖輩是即墨皋虞人……青島的書法文脈對書法藝術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相信這次展覽也一定能展示出青島獨特山海文化背景下的書法歷史畫卷。”
在書法教育方面,郭強也有自己的想法:“培養人才要從娃娃抓起,小朋友學習書法,引導孩子們進行正確的臨帖練習至關重要。”為了能夠培養更多愛好書法的小朋友,郭強倡導打造公益性書法培訓,推進全市書法教師的書法培訓,2019年歷時三個月,組織采取“專題講座+團隊研習+個人練習”相結合培訓形式,對全市300所學校進行摸底調研,為1800余名書法骨干教師講授書法系列講座,年底還組織了“山海情深·全市教育書法成果匯報展”并出版作品集,助力提升了我市中小學書法教育的全面普及與提高,為形成具有青島地域特色的書法教育品牌奠定了堅實基礎。“書法教育培訓目的不是讓老師成為書法家,而是重點是培訓書法指導老師怎樣去教孩子,讓孩子學習書法的時候不走彎路。”在擔任青島市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期間,先后組織了“青島市70后書法臨帖展、探索展、寫經展、手札展、題跋展、詠青島展”,打造了“70后”系列展的品牌效益,為青島書壇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夯實了青島書法在山東省的龍頭地位。
國外辦展,將書法藝術推向世界
2007年始,郭強與青島書界朋友劉詠、劉健一起發起了“中國書法3+3世界巡回展”,每年去一個國家舉辦書法展,已分別在日本、韓國、新加坡、迪拜、俄羅斯、摩洛哥等國家舉辦,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推向世界。多次在世界各地舉辦書法展,郭強也有不少感觸,而其中最難忘的就是中國的書法藝術受到國外友人和國外華人華僑的熱烈歡迎和尊重時的自豪感。
郭強認為,“世界文化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組成,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國書法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藝術,每一位從事書法藝術的中國人都有責任將書法藝術推向世界,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藝術。”郭強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2011年,在新加坡黑土地美術館展覽時,新加坡官方媒體稱為“新加坡建國以來最高水準的中國書法展,為新加坡人民帶來耳目一新的當代中國書法藝術之風”;2012年,在阿聯酋迪拜丹麥皇家酒店展覽時,被當地華人報紙稱為“展覽為金錢堆起的現代國際沙漠都會迪拜帶來了中國文化的清涼之風”;2013年,在列賓美術學院展覽時,院長西蒙在開幕式上講:“這是列賓美術學院250多年歷史上首次展出中國書法,翻開了列賓美術學院歷史性一頁”;2017年,在摩洛哥哈桑二世清真寺圖書館展覽中,摩洛哥國王發來賀信,“感謝中國藝術家用文化為中摩搭建了友誼之橋”……每當贊賞的聲音傳來,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山海情深,打造青島地域書風
青島市書協在傳承創新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先后組織開展了以“山海情深”為主題的系列探索展,努力打造“雄強、蒼深、開放、包容”的青島地域書風。
“青島的書法整體會員的數量龐大,書法愛好者眾多,通過本土系列山海情深的展覽能夠發現人才、培養人才。青島地域書風觀點的提出和創作實踐,并不是孤芳自賞、排斥多樣的,而是以更深的積淀、更高的標準、更廣的視域、更遠的構想。”郭強希望能通過這種方式讓青島書法能夠以文化的厚度、群體的力量、鮮明的風格跨越地域,參與到全國甚至國際平臺的交流中去,提升廣大書法家的實力,展示青島這座山海相融的城市的靚麗形象,將青島打造成為山東書法文化的高地。
在繁忙的工作中,郭強從未對書法創作有一絲懈怠,在全國展、全國中青展、全國青年展中屢屢獲獎入展,兩次榮獲山東省委省政府文藝最高獎“泰山文藝獎”。
郭強每年都會編輯出版自己全年的作品集,從2007年至今,已出版年度書法集16卷,里面涵蓋了自己的書法創作以及年度藝術活動,每本書都有上百張作品。郭強在完成事務性工作的同時,從未停止書法創作。“我的桌上總是放著小紙,即使事務繁忙也每天都寫寫,一天都不敢耽誤。”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出自《詩經》的《蒹葭》一詩描寫了蘆葦濃密,伊人朦朧的景象。郭強將自己書法工作室的齋號命名為“蒹葭草堂”,而書法藝術就是他孜孜不倦、苦苦追尋的“朦朧伊人”。在郭強看來,書法藝術沒有極限,它博大精深,包羅萬象,是生命的悲喜交融,是他生生不息的畢生追求,“我只能看到它,一直在追求,卻始終摸不透……”

郭強藝術簡介
郭強,1970年生于青島。
中國書法家協會考級中心考官
青島市書法家協會主席
青島畫院副院長
山東省政協委員
青島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
青島市文聯主席團委員
青島市青聯第十屆副主席
青島市拔尖人才
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國家一級美術師